《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

时间:2023-12-23 18:37:08 稿件 我要投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1

  这是一位新老师的新授课,面对一篇篇幅冗长,情节丰富,人物众多的文章,该老师教材处理大胆,格局大气,充分地展现了一位90后自信张扬的风采。

  1、教态自然大方亲切。整堂课上,改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举止自然得体,配上年轻的面孔,真的'很受学生的欢迎;

  2、临场应变能力很强。上课了,但是课件却不能播放,在这个时候这位老师果敢放弃课件,改变教学手段,这种临场应变能力放在一位毕业生身上实为难得;

  3、掌控主导能力突出。在学生每次发言之后都能及时予以褒评,尤其在朗读指导上,除了让学生分男女朗读给以点评外,还自己范读,对学生做出朗读上的指导,很好;

  4、教材处理符合认知。本文在设计中首先让孩子们感知故事的内容,比如主人公?做了什么事?等这些故事情节一一梳理后,很自然地从“读情节”过度到“读人物”,提出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孩子们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演一演。这种由文到人,由浅的感知内容到深的人物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在评读人物这个环节里,改教师采取的是先演绎后归纳的逻辑思路,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在充分的演绎之后,最后理想地归纳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6、不足之处:面面俱到,人人不落,教材处理重点不突出;还有本文设计强调“对比”并最后是拓展到写作训练,但古文中有所涉及却不突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比”这种手法。但不管如何,对于一位新老师而言,这真的是一堂瑕不掩瑜的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体会鲁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可以借鉴文章的写法。所以彭晓黎老师从导入就问学生没有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接下来,她采用抓题目的方式,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本文写作的事情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等,提出本节课重点要读的“百草园”。

  在第一段中,让学生找出哪些词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学生找到“乐园”,看出他对百草园的喜爱。除此还有找到“七八年”的,他离开故乡那么久,还能记得很清楚,看出作者的怀念。也有找到“相见”的,从人与人之间才用相见,看出作者把百草园当成人来写,当成自己儿时的伙伴。这些词语都找得很准备,而且分析也够充分。

  下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问题“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呢?”学生自由读2—8段,找一处做批注,并说明理由。学生找到了雪地捕鸟,此处重点分析了一系列动词,尤其是老师强调他的乐趣在于过程这一点很好。而且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5岁了,还能记得如此清晰,如果没有乐趣,应该不会如此难忘。接下来更重点分析了精彩段落第二段。

  从教学环节来看,过程很清晰,过渡流畅,突出了重点。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不过我有一个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有一些主题先行,如上次听过的《我的第一本书》类似,先提炼出“幽默、温暖”,然后去文章里找证据。这样的设计固然不错,但学生的兴趣就少了一点。如果这样设计也许会更好一些:从百草园直接问学生,鲁迅的百草园是怎样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说说。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出来的?(记叙、描写、抒情)一篇散文这些手法是有必要渗透给学生的。然后向学生展示现实中的百草园其实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子,没有任何特色。为什么在鲁迅却写得如此生动有趣?此处交代了写作背景。这样带着悬念,学生的兴趣应该会更浓一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作者笔下的物其实是内心感情的投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稿10-30

从算式到方程的评课稿06-15

到太空去评课稿范文06-13

从算式到方程评课稿(精选5篇)11-03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06-18

高三语文评课稿08-19

《三峡》评课稿12-22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拼音课评课稿02-0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