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

时间:2023-05-12 11:09:20 稿件 我要投稿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1

  昨天听了李加友老师执教的《童年的发现》,本课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一课课文篇幅长,其次叙事中穿插了有关于“胚胎发育规律”的科普知识,而且这科普知识,对学生来讲,一节课两节课也弄不明白,所以初拿到这篇课文,觉得处处是点,不知从何下手。针对文本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李老师让学生课前进行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搜集,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一、教学这篇课文时,李老师从“发现”入手,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再着手研究发现的过程,最后从过程中体会人物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在研究几个问题找出答案的同时,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从文字表面读到文字背后去,体现了教学的梯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研,在提出每一个问题之后,有思维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与学生也能充分的交流。

  二、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时,李老师指名学生补充了有关大科学家布鲁诺因信奉和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句话。

  三、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思维不畅的情况下,李老师并没有动怒,克制住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情感,保持冷静,正是他运用了这一教学机智,冷静能让我们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能刹那间迸发出来,使我们能更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打破当时的僵局,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表现出了精彩的一面,课堂氛围也活跃了。

  最后想和李老师商讨,本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叙事中穿插了有关于“胚胎发育规律”的科普知识,而且这科普知识,鉴于文本的特点,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我”发现了什么?2、“我”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读课文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理清作者童年是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适当点拨,可能教学效果更好些,老师可能也轻松多了,当然是个人想法。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2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所以贴近学生生活。

  在本课的听课中,我感觉课堂气氛良好。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中,从学生全神贯注的凝听中,我体会到了上课的快乐。课下反思,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学习。

  第一点,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课文篇幅长;其二内容上有些复杂,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而王老师利用“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哪段又是具体描写他的发现的?”这两个问题,不仅将课文串了起来,还让学生懂得在文中找到答案,另外王老师口头解释补充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第二点是王老师深知本课教学有困难,因此她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吃透教材,还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点,在课堂上,王老师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第四点,王老师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来对课题发出质疑,然后又让他们在文中自己找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也学生要懂得发现问题,然后再努力解决问题。

  王老师的课堂过渡语真是非常精彩。我们知道,适合的课堂过渡语不仅能理清学生的思路,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这么精彩的过渡语离不开老师课前的辛苦准备,真努力。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这堂课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要乐此不疲地向各位老师虚心请教!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3

  《童年的发现》是实习老师方xx讲的关于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

  授课老师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比较好。

  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如在教学“寻求解答”一节中,只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我”的好奇,有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特点。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未出现、隐藏在文中的问题(晚上我为什么会做飞行的梦啊?)教师并没有趁势表扬鼓励。引导学生理解“几个问题”时,虽然出现了“追问”一词,也作了讲解,但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我强烈的求知欲。而是在讲完发现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导致:

  1、使教学内容有点儿重复;

  2、使理解教材意图的偏离,没有在特定情境中达到文意兼得的目的。虽然教学中有需要改进之处,但从整体角度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希望实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注意并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08-22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11-02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2篇01-01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5篇08-22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5篇)08-22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6篇)08-09

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03-18

童年趣事评课稿04-24

五年级语文《童年发现》评课稿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