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评课稿

时间:2022-08-30 12:25:20 稿件 我要投稿

望洞庭评课稿3篇

望洞庭评课稿1

  刚刚听了四年级一节古诗教学《望洞庭》。课上王老师先复习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然后从诗题开始,介绍作者,指导朗读。教师进行了范读,指导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感知诗的境界。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表明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由字入文,让学生感知诗文。先疏通文字,了解字词的含义;再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句的内容。接下来老师制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比如“镜位磨”、“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等。从整体上理解诗的意境,并让学生互相说,指名说,分句说,连起来说等形式体会诗的大意。。《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者有机地将诗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美中不足的是,课上没有让学生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从读开始,再由读结束。叶圣陶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感情饱满。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离不开在“断读”的前提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通过“美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美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另外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把诗变成画。唐代被誉为画家的大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在诗中”。的确,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蕴其中的艺术画面。这种画面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形象性。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因此,古诗教学要由文入画,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古诗的形象美。

望洞庭评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没想到一夜之间气温骤降,虽然窗外寒风凛冽,屋里却暖意浓浓,学习氛围温馨。今天,我们相聚在环境优美的红星小学,一起聆听了李老师的课。我和李老师认识多年,曾多次一起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的课沉稳、大气,如行云流水般。今天有幸参加这次送教交流活动,我的收获颇多。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对这李老师执教《望洞庭》一课的肤浅的认识,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名位老师指正。

  一、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学富有层次感

  在整节课中,李老师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细读古诗,入景悟情赏读古诗,背诵古诗拓展延伸,升华感情来进入教学的,层层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要求明确,落实十分到位。

  二、体现了语文以读为主的学科教学特色

  注重了以读为主的语文特色,读的形式多样,有范读、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学生想象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时,配乐诵读出这种感受,效果很好,达到了以读悟情的境界。

  三、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是我们平日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在这节课中李老师做得较好。在初读时就要求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这就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研讨的方法;还有在理解诗句时,李老师也指导学生先释词再连词成句的方法理解,这些方法是学生终生受用的。

  四、对学生进行了想象能力的训练

  古诗教学中是少不了想象的,如果老师要把它讲透了,讲明白了,学生还是心中意会但不会表达出来,这时就让他进行想象,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古诗的意境,跟着老师的指引想象着说些什么。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想象不够丰富,如果这种方法用多了,学生的想象能为就会有较大的发展。

  五、科学有效的拓展

  在古诗教学是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是积累,就是广泛大量地积累语言。课后的拓展目是就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这项工作是必要的。

  当然教学没有更好,只有最好。这节课中我也有几个问题和李老师进行探讨:

  一是板书没有写完整。在学完之后是不是要提炼一下这首诗诗人所要达的情感?因为课标中高年段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个人觉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需要的。

  二是在初读古诗时,首力点应该放在第一个小方面,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节奏来,学生只有读熟了,才能为体悟情感找好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认识,请各位老师指正!

望洞庭评课稿3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

  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而相互间讨论思考,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注重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虽然老师讲的不多,但是老师的指导表现在细节的指导上。例如:在指导理解诗题目“望洞庭”时,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老师追问“怎样的看才是望呢?”学生回答:“远远的看才是望的意思”。再如:老师在板演作者“刘禹锡”时,故意在写“禹”时停了一下,问“禹的最后两笔是什么?”同学们马上注意到了往常最容易写错的两笔。这样的教学很实际很有效。

  教学中学法指导已成习惯,孩子们基本已经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孩子们边读边思考,有不动的地方画上了问号,有体会的地方能写上只言片语;交流时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反复的读来表达各自的体念以及体会到的诗人的表达方式(比喻方式、色彩的描绘)。

  关注学生个性的朗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念。男生的朗读激情昂扬,女生的朗读委婉动听,集体的朗读抑扬顿挫,充分给予孩子展示自我朗读的特色。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望洞庭评课稿】相关文章:

《望洞庭》评课稿11-04

望洞庭评课稿01-25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10-03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11-29

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望洞庭》评课稿11-21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3篇11-17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2-17

评课稿范文:《圆的认识》评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