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时间:2022-07-22 15:21:25 稿件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精选6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以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精选6篇)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1

  包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尊严》,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它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此次的课堂与以往有所不同,是以小班化的教学理念为依托,体现小班化的教学特色,达到预期的效果。走进四(5)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位的排布,基本上是6、7个孩子为1组,一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会开小差或私底下交流,事实上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和包老师合作非常默契,互动也很有效,令人耳目一新。

  听了包老师的课,我学到了不少。

  首先,学案中设置了前置性的预习作业,这一环节的增加,确保了预习效果。以往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那都是口头的,孩子们有的是无的放矢,没有重点;有的是偷懒耍小聪明,反正老师没法检查,所以预习的质量很低。包老师把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进行归纳,概括内容用填空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也能顺利并且有效地完成。

  其次,小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在这堂课中,包老师共设计了3次小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包老师能够给予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到每个小组,让每个孩子都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合作中来。

  第三,包老师能牢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文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课堂上,包老师逐层递进,围绕哈默是先吃饭还是先劳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的一段对话进行展开。这段对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哈默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第二层次他表达了自己我不劳动不能吃饭。第三层次他坚决的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包老师引领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哈默坚定的想法,以及他激励维护的自己的尊严。

  听了包老师的课收获很多,感触也不少,但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有效地落实到位。我从一年级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他们并不能把握重点进行交流,反而老师会为课堂纪律而分神,而且小组合作比较费时间,无法准时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能高效地完成合作交流,我还是比较困惑的。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2

  孔老师讲授的《尊严》这一课,我认为本堂课非常朴实,知识点明确,课文的主线清晰,主体突出。教师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批注,教师引领批注,批注方法指导,做到了一课一得。不仅学到了批注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要拥有自己的尊严,还要维护别人的尊严。听孔老师的课,受益匪浅。

  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更深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感受。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获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真实、扎实,为有效阅读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整堂课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是在学生学有所惑时给予了恰当的指导,本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释式批注”的方法,老师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自己写批注,针对学生批注存在的问题,教师没有着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批注,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注,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领悟批注的方法,再进行“解释式批注四步走”的方法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批注方法进行其他句子的批注。这样“自批、示范、再批、检测”的教学环节非常扎实有效,学生的收获是满满的,教师的收获也是多多的。

  孔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朴实而有效,课堂中的孔老师抓住分分秒妙的时间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孔老师通过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关注重要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自己批注进行感悟,在学生批注不得要领的时候,孔老师立即通过自己的批注进行就地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批注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孔老师就地检测,再出一个句子,让学生立即实践自己的所得,从而让学生对重要词语进行批注掌握的更加扎实,让学生当堂就能体验到批注阅读的乐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尝试批注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3

  今天听了李老师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李老师很注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李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了“品读式”阅读策略。整节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遵循教学目标整合的原则,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扎实

  1、从书写课题时对“尊”字写法的提醒,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

  2、不是仅仅以课文学习为课堂的全部,而是时时穿插教学写作的技巧,于细节处培养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德育的教导,正确情感的领悟,将学生的目光引导到生活中的细节,放眼到大的方面,主题进行了升华。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初读课文,关键词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他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李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大屏幕出示关键词语,然后提醒同学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一些关键词就能把事情说清楚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词语,概括的主要内容更简单明了,更具条理性。而且一举两得,所学的新词进一步得到巩固,活学活用。

  二、巧妙

  这篇课文以“尊严”为题,“尊严”一词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开始部分教师绕开“尊严”一词,抓住“能表示年轻人是个例外的人的句子”展开教学,降低了难度。教学中随着课文的学习逐层展开,发现年轻人的独特品质——自立、自强、自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尊严”的意思了。文章对哈默的言行描写主要有三处,这些句子对理解人物品质,体会写作方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三个句子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先劳动再吃饭”,语气却不尽相同。教师依照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理解的规律,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方法,在读议中把尊严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1)第一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读完后让学生谈体会。重点理解“仰”起头的“仰”字,感受哈默不卑不吭,有礼有节的品格。读到哈默的'心里去,感受他内心的想法。从“例外”一词引到哈默与其他逃难者的对比读,进一步感悟到哈默难能可贵的尊严,无一不体现出许老师设计时的精心与独到之处。

  (2)第二句: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教师在原句上将三个连用的“不”字点红变大,使学生读出了渴望获得食物的哈默内心的坚决。在原文的空白处填写感受哈默怎样地说,具体加上了哈默的心情、态度等词,再让学生感悟朗读,使学生具体地理解到是因为哈默超人的意志,崇高的尊严维护了内心的坚持。

  (3)第三句:“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重点体会一个“站”字,感受哈默的兴奋、急切、坚定。

  让学生自读杰克逊的言行体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以上学习很好的运用。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对话,感知人物对话,意识到人物对话在文章的作用。学生通过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主体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再有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李老师做到了几个“充份”,一个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二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读书体会、对问题看法的机会。三是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

  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富裕,很少感受到饥寒交迫的折磨。没有真实的体会,上课很难有感而发。所以我想许老师是否可以在课前谈话时,先问问学生在饥饿时你会怎样?让学生有饥饿难耐的认知;也可以出示一些难民图、录像,让学生从画面、声音等各种视觉冲击中振憾心灵,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对尊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是本人一个小小的建议。

  本课的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冷静有余,激情不足。

  2、教学环节。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绍一些有关尊严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了本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有关尊严的事例。而且课堂上还可读写结合,适当设计小练笔。

  3、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资料的运用也就更恰当合理。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4

  周五,听了我校姚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平时由于自己所教的学科非语文,也不太了解语文课到底是怎么上的,但是这节课却让我受益匪浅。

  1、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听、说、读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2、教师教材分析透彻。

  3、开放式说话设计较多。在学生理解尊严的含义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尊严的格言创作,这既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尊严含义的一次检验。

  4、作业布置有新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业来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5

  《尊严》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虽然极度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划一划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教师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王老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例:如果此时,你就是一个逃难的人,你会怎么做?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 篇6

  今天听了四年级教研组长的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靳老师很注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点明文章的重点,为下文的学习指明方向。

  2、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对话,感知人物对话,意识到人物对话在文章的作用。学生通过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四年级语文《尊严》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尊严》评课稿11-20

关于《尊严》的评课稿11-19

小学课文《尊严》评课稿11-03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评课稿11-21

《尊严》公开课的评课稿10-25

语文评课稿11-24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语文微课评课稿09-30

掌声的语文评课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