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评课稿

时间:2022-07-20 18:13:47 稿件 我要投稿

《半截蜡烛》评课稿

  《半截蜡烛》是五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剧本,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感受、强化这个新知识。X老师正是从戏剧视角定位教材,并且特别注意激趣,以多种形式为落实新知识的主要途径。相信孩子们不仅在这堂课,还会在以后都喜欢上剧本。

《半截蜡烛》评课稿

  了解(找、说、补)——

  X老师先充分把握住文章的学习提示,让学生自学提示,继而他们找到并说出何为剧本。同时教师补充说明:本文以对话为主叫话剧,它是剧本的一种形式。X老师再让孩子们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辅以他的补充,使他们知道什么是舞台提示、台词、剧情、潜台词。

  感受(读、演)——

  X老师通过搭设台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读演结合中进一步走入剧本,从以下几句别有深意的`话中可窥见一斑:1、要演好这个片段,要先做到什么?2、如果把这句话演好,就是活生生的伯诺德夫人了。“导演”们就这句话发表一下高见。3、注意到了提示语,不仅把语气说好了,还能演得活灵活现呢。苏大师有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个过程中,正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充分演绎了以上三种角色的内涵。

  强化(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还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指尖上。张老师在课堂上的两次小练笔的确饱含着师者的匠心独运。

  一写: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给你们慢慢解释……此处的提示语补充,让孩子们深刻感知了剧本中提示语的作用;

  二写:读写剧本[屋外的风渐渐小了,三个德国军官走远了,芥奎琳端着熄灭了的蜡烛从楼梯上下来。]()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提示:嗯,小括号马上出来了……这样便让孩子们注意以剧本的特点练笔。

  围绕新知识展开的学习时刻以研读文本的语言为本,它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此外,X老师让我特别欣赏的大将之风是:他总是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语言去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拙笔至此,我也说一点拙见吧:人物形象已经饱满,但主题能否提升?对这“半截蜡烛”是否该有所思考?

【《半截蜡烛》评课稿】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评课稿》11-04

半截蜡烛的评课稿11-15

《半截蜡烛》评课稿09-28

半截蜡烛评课稿11-10

《半截蜡烛》评课稿范文11-16

半截蜡烛篇评课稿11-04

半截蜡烛评课稿范文11-04

有关《半截蜡烛》评课稿09-27

半截蜡烛评课稿3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