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

时间:2023-06-09 15:29:52 方案 我要投稿

关于技术方案模板集合6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术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技术方案模板集合6篇

技术方案 篇1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千、创新、创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这条主线,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制订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各种培养措施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配置等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面向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使高职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方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同时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还要考虑岗位适应性,既要确定直接就业目标还要确定岗位发展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岗位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统一。

  2.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体系。在明确了就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后,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体系。

  3.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课程配置。在能力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分解,明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配置。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上调研等多种方式,针对专业的就业需求、职业面向、就业岗位任职条件等问题进行调研,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技术能力与素质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最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业、电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电子企业及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中的电子产品生产、检修和研发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装配、检测、调试、工艺管理、产品维修、产品辅助设计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线装配工、产品在线质检员、生产线工艺员、电子产品维修员、PCB板设计助理工程师、电路设计助理工程师等。简而言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能力分解,设计课程体系。实际工作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层次要求。一般高职学生在企业的首岗主要是生产线操作工,经过1?3年后约50%的人员会转岗到管理岗位,如设备维护、售后服务、运行管理、质量检测与监督、工艺管理、线段负责人等,在小型电子企业还有10%左右的人员会转岗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

  因此,我们确定本专业的首岗为生产一线装配工。目标岗位—是生产线工艺员、质检员、现场管理者、产品售后服务人员,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二是中小型电子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我们对能力体系进行了层次上和内容上的分解,确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为重点,提高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设置了电工技能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电子电路设计实训、电子产品维修实训课程,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装配、设计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实践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维修全过程,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选取的产品载体逐级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培养。

  三、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

  1.注重课程的优化和整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课程设置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时,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也要随之调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职业岗位要求的素质、知识、能力为构架,对原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改造、整合和优化,不断调整、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2.注重发挥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专业要与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将企业、行业专家请进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式修改完善,这样,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吸取了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能确保教学内容紧紧跟随技术发展,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技术方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声音的方法;学会调整幻灯片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熟练地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掌握幻灯片移动、复制、删除的操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山东的景观名胜,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和声音的方法。

  2、难点: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和声音的方法。

  三、知识点

  1、 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

  2、 向幻灯片中添加声音。

  3、 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六课 家乡的历史名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背景对美化幻灯片的重要作用,掌握各种背景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设计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2、技能目标:能够设置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3、情感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的思想、事迹和影响,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2、设置可选对象(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二)难点:设置可选对象(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三、知识点

  1、背景的颜色设置和填充效果设置。

  2、背景设置对话框中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

  3、对幻灯片中插入的对象的动画效果设置。

  4、幻灯片的放映。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七课 家乡的地域特色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超级链接在幻灯片中的作用;感受幻灯片切换在放映中的动画效果。

  2、技能目标:学会利用设置超级链接来灵活组织幻灯片,增强多媒体作品的感染力。

  3、情感目标:渗透地理文化教育及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演示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的超级链接的设置。

  2、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

  (二)难点:演示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的超级链接的设置。

  三、知识点

  1、在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建立超级链接。

  2、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设置中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八课 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成品处理;学会评价作品。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多媒体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成品处理。

  2、作品的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如何评价作品。

  三、知识点

  1、作品的打包与释放。

  2、作品的评价角度。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技术方案 篇3

  一、中小学校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5.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中小学校开学后

  8.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0.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1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6.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7.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三、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2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2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4.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25.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技术方案 篇4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在油田数字化和物联网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油田数字化建设中。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油田数字化;建设

  近几年云计算、通信网络、RFID以及传感器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数字化医疗以及数字化油田上得到了充分应用,将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掀起了第三次IT发展热潮。现阶段我国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在传统产业中应用了先进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出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石油行业属于技术高度密集型企业,涉及面较广,需要各个学科与专业相互配合。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始终是重点内容,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当前油田信息化进程中,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油田的关键时期,标志着油田信息化已经实现了科学化、模型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目标。在数字化油田建设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油田数据采集、远程监测、物资管理和地面全面信息化的有力保障,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1数字化油田构建方案

  实时性、不间断性是物联网技术主要特征,即在油田管理期间把开采现场、存储仓库以及地震区域等油田工作现场当成信息原点,同时使用自动化的仪器对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设备专业性极强,通过事业设定好相关程序,可以实现连续采集,并在WiFi网络和光纤网络等传输线路之下,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信息管理中心。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为油田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便于其作出准确的决策,因为这样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判断也比较客观。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要先合并,然后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地址资料构建起分析模型,同时可以实时分析油田的基本情况,判断油田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各项指标是否达标[1]。在诊断结束以后,可以第一时间为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反馈数据,整个阶段可以发挥出分析数据的功能,高效便捷,同时与以往油田管理相比,极大减少了实际工作量。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关键是整合了油田开发专业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了专业性极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现代油田管理中采取这些技术,可以保证油田生产的安全,提升产量,并减少人员工作量,避免设备严重损耗。

  2物联网在数字油田的应用

  数字油田管理和传统油田管理差别很大,对人工依赖性不强,在整个运转工作系统中人工已经不是核心,而关键在于有完整的数据采集、传输、运算以及统计的系统,能够收集油田的重要数据,在采集归纳以后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指导整个油田的运转。

  2.1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

  该系统在网络远程采集油井功图、压力、温度、电流、功率、扭矩等数据以后,可以实时诊断油井的生产情况,远程实时产液量计量,用电消耗计量和能耗分析,通过功率曲线法、电能法以及扭矩法对抽油机平衡进行计算与调节。在诊断之后优化设计油井的工作参数,然后根据最终结果发布专家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油井工作情况诊断及工艺参数设计结果,远程实时对油井“大闭环”进行智能控制,具体见图1。该系统以网络远程采集注水井的流量、压力等数据,结合注水配水的规定,对当前流量与配注量加以比对,并基于PID算法实现对阀门开度的自动调节。此外在RTU中传输即时流量数据、累计流量数据和其他压力数据,在CDMA\GPRS网络下,为油田企业内部网计算服务器传输数据[2]。数据被现场监控终端采集以后,由工况分析优化服务器统计数据,包括图示、曲线、报表、注水量计算以及超限报警等。工况分析、参数优化设计等。在系统设置的管理与权限范围内,Web发布系统可以定制查询、统计以及展示所管理的'水井,注水设备在系统支持下,可以发挥出远程协作与自治、精确控制、网络通信以及计算等物联网的作用,具体见图2。

  2.2油井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在数据管理中是重要部分,一台一体化示功仪为其主要设备。该功图采集单位精度较高,在抽油机的抽油杆上安装,里面设置的传感器具备较高的精度,可以实时采集采油井相关数据,同时加以传输。该信息采集模块安装非常简单,使用后不需要投入太大维护成本,这种传输设备在油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在石油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油田建设属于重点内容,而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油田勘探开发将持续进行,信息采集和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会逐步凸显出油田物联网的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琬莹.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9(1):66-67.

  [2]高国忠,刘敬东,孙彦辉.物联网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xx(13):270.

技术方案 篇5

  摘要 :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踏实严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进行电能变换的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不间断电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助于工科专业学生今后在电气实践领域中的发展。但近年,许多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理论课程外,我院开设电力电子实验课程,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科实践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实验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探究电力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第一部分分析现有实验教学的情况。第二部分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针对所遇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案改进进行探究,并依据具体实例对方案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在工学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一)实验教学平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采用THPDC-1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训装置。通过使用该实训装置,可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电机调速等环节的实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实验环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置五项具体实验内容,共18个学时,如表1所示,该五项实验可划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验证性质实验,主要包括生成锯齿波电路及使用晶闸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电压波形,通过将示波器测量出的实际波形与书中绘制的波形进行对比,不仅限于学习书中较为抽象的波形图分析。第二模块则实现电机速度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单闭环直流调速,双闭环直流调速及使用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实验,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机拖动课程相结合,实现多门课程知识交叉学习巩固,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从而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表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基本教学方式

  1.讲练结合。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示范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进行线路连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2.独立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实验时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独立操作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防止出现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他人的情况。

  3.设置提问环节。教师讲解电力电子实验项目的原理并示范接线控制操作后,对相应原理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计入实验评分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如何接线,更要求能够理解接线的原理。

  三、所存问题

  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思路为教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虽有基本框架支撑,但仍显现出几点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准备,学生基础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论教学教材对于实验模块介绍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适应实验教学需求。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THPDC-1型实训装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调节器,直流电动机等模块。而使用的理论教材仅对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详细介绍,当教师提出关于给定电压模块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等类似问题,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阐述原理。(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实验操作流程掌握程度不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六学期,优势是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知识有较多了解,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无需过多地对某一原理进行详细解释,但三年的学习拉开了差距,造成不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掌握速度不同。如在进行单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时,对于比例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对比过程中,部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理解实验就存在一定难度。(三)难以提升创新能力电力电子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如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中,学生在理解理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并不存在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倾向于尝试未知结果的试验。此类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方案

  (一)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教学手册课堂所使用教材更偏重于整流、逆变等理论知识介绍,如波形绘制,计算电压平均值及有效值等。为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编写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图文结合讲解实验环节,同时手册后附有需学生课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二)分组实验,以强带弱为了使每位学生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五次实验过程中规定一人独立使用一台THPDC-1型实训装置。但由于学生在电路实践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学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基础扎实,对实验原理理解程度较好的组长,在实验过程中当教师无法兼顾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时,小组组长对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分组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三)提交电力电子兴趣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点综合性强,较抽象,而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目标是验证书中已有的结论,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仅仅照搬连线,这不利于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发现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额外设置了兴趣制作的提交环节。学生可根据交流调压电路知识点,设计、制作调光灯、调速电机等产品,并书写使用说明书。

  五、总结与展望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验课程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式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本文从实验教学手册、提问复习、分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案,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以期获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方案 篇6

  按照20xx年基层农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县玉米生产情况确保玉米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促进玉米主导产业的发展,经县级专家组和相关技术人员编制、修改、审定,特制定玉米主推技术实施方案。

  一、主推品种

  重点选择抗性强,产量高,耐密性较好的优良品种。以丹玉86、冀单28、弘玉9号、安玉13、瑞丰8号为主。

  二、主推技术

  1、 实施“良壤、良机、良种、良制、良法”五良配套,把握“密植栽培”核心,主推“高产玉米良种、地膜覆盖、“313”增密种植模式、2×2玉米间作马铃薯或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辅助授粉、绿色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八大技术”。

  2、一增四改,即:增加种植密度,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改平墒直播为起垄沟播种,改常规种植为标准化间套种,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氮磷钾锌肥并重施肥,夏播玉米改麦茬套中为深耕整地播种。

  3、间作套中,2×2玉米套马铃薯或玉米套豆,玉米套马铃薯播幅2米,行间距均50厘米,玉米株距30厘米,马铃薯穴距40厘米。玉米4400株、马铃薯3300棵。

  4、春播玉米规范盖膜,播种前在冬耕基础上开挖施肥沟,沟宽7—8寸,沟深6—7寸。粗大有机肥施于施肥沟的下层,化学肥料匀撒于有机肥上,盖土做成低度瓦背型,将垄面土块整细整平,春季雨水较少,应把握盖膜时机做到足墒盖膜,等待播种。盖膜时四周用细土压紧,膜面光洁,采光面达70%以上。

  5、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密度栽培需要相应的.增施肥料和科学平衡配方施肥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依耐密品种的特性、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目标产量等制定施肥方案,确定施肥数量和施肥方法,做到因地、因时、因产施肥。

  根据县土肥站田间取样分析,高产创建示范区施肥量应保证氮20公斤、磷5公斤、钾8公斤。结合今年我县玉米生产实际,在施肥上应增氮、稳磷、增施钾肥,补充锌肥。

  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公斤。在农家肥中加1.5公斤硫酸锌混拌均匀一同施入。

  种肥: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20公斤。随播种施入,种肥隔离。

  追肥:在玉米大喇叭期追尿素35公斤。追肥深度10厘米,追肥后要复土。防止肥料损失。

  采用玉米专用肥(总养分含量51~53%)亩施40公斤。此外还需补施粒肥,在玉米抽雄后开花授粉前追施速效氮肥10公斤。

  6、综防病虫。以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纹枯病为防治重点,用频振灯或生物防治玉米螟虫,用低毒高效多菌灵和井岗霉素进行综合防治,实现无化害生产。

  7、化控防倒。当田间玉米抽雄2—3%,亩用3 0毫升玉米健壮素兑水l5公斤,均匀不重复喷施,降低植株高度,防治玉米倒伏,促大穗,增粒重。

  玉米灾情应变预案

  1.灾害应对预案:

  ――土壤低温应对预案:地温低,播后长期播出苗种子霉烂即使出苗幼苗生长迟缓,对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适时播种,根据玉米生理特点和气候准确把握春玉米播种时间,我县春播适时期在4月15日前后。夏播尽量提早播种。

  (2)适当浅播浅覆土。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势不同土壤类型科学安排播种顺序。确保一次播种出全苗。

  (4)加强田间管理。

  一要及时查田补苗缺苗,缺苗较多的地块要毁种早熟品种。缺苗不重的可就近留借苗或坐水移栽。

  二要及时间苗定苗,当玉米长出3片叶时掉弱苗病。

  4.叶时定苗。对弱苗采取偏肥偏肥水管理,促进幼苗早生快发。

  ――旱灾应对预案:选用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实行土壤深松,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等措施,减轻干旱的影响。在严重干旱或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有条件的可采取喷灌沟灌等补水灌溉措施。

  ――涝灾应变预案:玉米生长前期怕涝,淹水时间不能超过半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但淹水时间不能超过一天,遇涝应及时排水。

  ――雹灾应变预案:拔节期前遇雹灾,应及时中耕,通气增温,并追施少量氮肥,亦可喷施叶面肥,促其恢复减少产量损失。拔节后遇雹灾,应及时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雹灾风灾应变预案: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直能力恢复,不影响产量。小喇叭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在高产田需采用化控技术适当降低株高,防止因密度过大植株过高发生倒伏或遇风倒伏。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的方案04-09

有关技术方案03-20

技术方案模板05-18

教学技术方案06-07

技术实施方案04-06

技术指导方案05-05

技术培训方案03-14

工程技术方案04-02

技术的方案14篇04-10

有关技术方案10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