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感悟

时间:2024-01-08 10:13:46 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新感悟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写下来。那么,感悟文章到底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新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新感悟

  再次拿起《论语》这本书,常读常新,似乎有了新的见解。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论语》中“仁”出现了多达百余次,可见“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它贯穿其政治、教育、文化主张等诸多方面。究竟什么是“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仁”意味着承担社会责任。《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这段话反映了《论语》仁者精神的最高境界。就现代企业而言,获利当然是必要的,获利之后要回报社会,救困济贫,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唯如此,才能够展现出企业存在于社会的价值。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设定,低碳发展乃至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企业必尽的社会责任。对于可持续发展,《论语》中也有这样的一段话: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只钓鱼,而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而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这正体现了孔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确实应该感到惭愧,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知道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现代人却为获得小利不惜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加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肆无忌惮地掠夺、挥霍和破坏,造成大气、土地、森林、水、生物、矿产等资源的供需矛盾与日俱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要造福子孙后代”等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正与日高涨。就现代企业而言,是否善用公司现有资源、不浪费资源,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肆无忌惮地使用、浪费物质资源,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是一个国家、企业或是个人,如果不具备深谋远虑、居安思危的观念,不但无法防患于未然,而且忧患就近在眼前。在可持续发展方面,xx公司从自身提高废旧电网物资处理效率,推进公司提质增效;到深耕电能替代,推广光伏发电,打造xx古镇、春光村等绿色景区;再到发展快充网络,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护航绿色出行,致力于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论语》新感悟】相关文章:

论语的感悟01-11

《论语》感悟11-09

论语的心得感悟08-01

《论语心得》感悟09-24

阅读《论语》感悟10-13

关于《论语》的感悟03-27

读论语的感悟04-26

论语读后的感悟04-26

论语的感悟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