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

时间:2022-10-14 13:24:33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技术方案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技术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技术方案3篇

技术方案 篇1

  新学年,本教研组将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践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共同完成综合组各项活动。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本作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学习新课标,巩固发展以前取得的成绩,克服对学科接触晚,许多知识不熟悉的困难,要有进取精神、乐观积极向上的教研新风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参加课改理论学习和培训,组织课改研究课和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积极促进本组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逐步把综合教研组建成有特色的教研组。

  二、具体工作:

  由于大多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教学是初次接触,尤其是科学老师,他们大多都担任班主任和其他多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搞好本组的教研教学,提高学科的教学成绩,我们将积极开展有效的针对综合学科特点的教学讨论活动,在学习及专研教材上下功夫,做到尽早熟悉自己学科的教材,了解学科特点,掌握学科知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教师积极讨论,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搞好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组内开展教学研讨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深入探讨教学得失,群策群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案例与论文。鼓励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

  积极开展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倡导科学课老师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学生中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电脑制作活动,并争取在适当时候在全校进行展示。力争在小制作和小发明方面打造出本教研组的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本期工作的重点,我们组将在本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求每位老师做好教学“六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2 积极搞好第二课堂,倡导综合学科老师利用自己特点,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在学生中动手动脑的小制作、小发明,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电脑制作活动。

  3 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专研教材,吃透教材,请学科专业老师进行教材解读。上好转转课、校内公开课、示范课。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实施,让学生在综合学科中多实践、多操作,做完做好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教研活动时间表

  3月上旬 分析各学科现状 请专家(徐主任)释疑 分发科学学科的各种表册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风筝比赛。

  4月下旬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电子作品制作比赛。各学科之间互相交流 针对综合学科教材特点查找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经念体会,。

  5月上旬 讨论教材,集体备课,收集学科作品。

  5月中旬 半期总结,交流教学得失,制定后期教学进度计划。

  六月 指定期末学习复习考试计划。

  7月 总结

技术方案 篇2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论文发表,发表农业经济论文,农业方面的论文投稿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新疆阿克苏市根据本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加大推广棉花栽培种植,取得较高的单产量和总产量,因此就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及生长发育规律作如下总结。

  1 陆地棉高产术策略

  阿克苏市属温带沙漠边缘气候,是棉花的适宜栽培种植区,坚持“矮密早”、膜下滴灌、配方施肥技术集成的策略,以选抗病、抗逆性强、丰产潜力大的陆地棉品种为基础,以精准合理地稳定水肥供给管理为保证,减少蕾铃脱落,增蕾保铃,显著提高单株成铃率和单铃重,最终形成单位面积超高水平产量,在集成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1.1 “三项”植棉技术集成应用 坚持“矮密早栽”的栽培模式,大力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深入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把这3项技术集成应用于棉花生产中。

  1.2 严把播种质量关 1)品种选择:所选的适宜种植户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是经新疆审定的棉花品种。

  2)适播种:正常情况下,5 cm地温稳定在12 ℃开始播种,正常年份的适播期在4月5―20日,全部采用精量播种方式,667 m2播种量1.5~1.8 kg。

  1.3 科学管理 1)密度确定:根据“矮密早”模式,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肥力及不同采摘方式,选择不同的'种植密度、理论密度,667 m2高密度18 000株,正常密度14 500株,单株发育比较强的品种密度在12 000株。

  2)适时打顶:选用常规栽培的地块,7月5开始打顶,7月15日结束,同时应注意在7月底打去群尖。

  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为切实提高棉农科学合理的平衡施肥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依产量定施肥量,按照合理氮、磷肥需求量补钾、补微肥的原则,接合滴灌技术的应用,在全生育期内精准供肥。同时,补滴硼、锌等微肥,促进果枝发育,提高座桃率。

  1)底肥:接合整地施底肥,每667 m2尿素15.0 kg、二铵25.0 kg,钾肥5.0~10.0 kg,农家肥2立方。

  2)追施花铃肥:沟灌地在头水追施尿素每667 m210.0 kg,二铵15.0 kg,使用滴灌模式的以滴入方式进行追肥,以冲施肥为主。

  3)叶面喷肥:在棉田的中后期管理中,以磷酸二氢钾每667 m2200 g,少量硼、锌肥进行叶面喷施,共2次。

  2 栽培模式和技术要点

  2.1 栽培模式及密度 选用幅宽140 cm、0.008 mm独山子牌地膜,1膜4行,高密度理论株数18 000株。

  2.2 技术要点 1)促早技术:适期播种,实现一播全苗,早中耕、早调控,抓苗均、苗壮,促稳健生长。

  2)滴灌技术应用:量化滴水量、量化滴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精确每次每667 m2的滴水、肥量和滴水次数,一般1次7.0~8.0 kg/667 m2冲施肥。根据棉花生理进程,统筹肥、水,来满足棉花在不同生理进程中的水、肥需求,实现高产的目标。

  3)调控技术应用:以水调为基础,接合水肥运筹,全程辅助化调,达到单株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

  4)病虫防治:提早做好病虫测报,提早发现,提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以益控害,减轻人工防治压力,保证目标产量的实现。

  3 生育期田间管理

  1)播前准备:在当地要利用冬季及时进行冬灌,适时整地,作业要及时、紧凑,犁到边整到头,达到精量播种的要求,同时结合整地进行化除封闭处理。

  2)播种:定人跟机,确保播种质量,播种深度2~3 cm,采用精播技术,667 m2播量1.5~1.8 kg,要求播行笔直,播深一致,行距一致,播到头,播到边,压膜到位,每隔20 m用土起一条防风带,防止地膜被风吹起。

  3)苗期管理:及时查苗,解放苗,防止捂苗、伤苗。

  4)中期管理:根据棉花长势,做好滴水追肥工作,确保滴水量,在此期间做好滴灌带的检查,查有无跑、漏、松、断头及水压,保证滴水质量。

  5)铃期管理:做好肥水运筹,同时勤查病虫的发生情况,及时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高产棉田在9月上旬停止滴水。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1)精选种子:选择发芽率在90%以上、破籽率在5%以下的包衣棉种。

  2)生物防治: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诱集棉铃虫、玉米螟,然后销毁玉米诱集带。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

  3)物理防治:设置诱集灯,摆放黄板,诱杀棉铃虫、蚜虫。

  4)轮作倒茬:最好是水旱轮作,粮棉轮作,降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

  5)化学防治:重点是及时发现病虫发生情况,充分发挥生物、物理防治的作用,切实在达到防治标准时用药,切忌盲目用药。

技术方案 篇3

  一、品种选择:如:墨单4号、会单4号、广玉2号等,并在种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天,起到打破休眠期和杀菌作用。

  二、适时播种:以前茬收获结束后第一次透雨时为始播期,一般在五月上旬开始播种,最迟在五月下旬播种结束。

  三、播种方法及密度:以宽窄行种植为好,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3厘米,单株留苗,每亩4000株左右。

  四、合理施肥:亩施农家肥900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8—10公斤,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20公斤,结合定苗和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30公斤,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进行。

  五、科学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鼠害,成熟后及时收获。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方案09-04

技术方案模板09-07

【精选】技术方案3篇06-04

精选技术方案3篇09-28

【精选】技术方案四篇09-28

精选技术方案4篇09-27

【精选】技术方案三篇09-15

精选技术方案四篇10-09

【热门】技术方案3篇06-06

技术方案汇编八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