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计划

时间:2022-08-29 20:58:28 读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读书计划模板锦集七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计划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读书计划模板锦集七篇

读书计划 篇1

  曾听有人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读书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读书。”然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成长,才能实现理想。大凡有些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读书开始的呢?

  我也曾有幸聆听多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我钦佩,我赞叹,我在思考,大师们如此简朴的教学结构,为何能变幻出具有如此丰富内涵的过程呢?课可以上得如此简单,但简单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什么了?我发现,每一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不同,但他们之间却有相通之处。如朗读声情并茂,如对文本的挖掘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化的理解,如读书广而精等。所有这些,都昭示着他们丰厚的人文底蕴。正是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得法于无法,从而“无法无天”。

  这使我懂得,比学习大师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使自己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我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知识提高: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2、思想提高: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读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的读书提出如下建议:“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我觉得前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为此,我决定搜集、购买、阅读以下书籍: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及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撰写的专业书籍、文章。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如斯霞老师的《我的教学生涯》,如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等。

  2、唐诗宋词等优美诗文三百首。

  3、国内外名人传记。

  4、当今心理学专著。

  5、学生们应读的书。

  三、读书方法及措施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并且笔记要有分类,有实用。

  2、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4、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为了能把自己的课上得更高效,更有吸引力,我唯有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了。希望自己每天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与学生共成长吧!

读书计划 篇2

  进入大学生活,身边的世界变得令人新奇,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广阔,作为安徽国际商务学院的学生我深感自己知识匮乏真的很想多读几本书,在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希望能够实现自己定下的阅读目标来丰富我的学习生活,我在心中以确定了都市的大致路线,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又少集多的过程,爱特略说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动之间,总有一道阴影”因此,我要将心中的目标化为现实的动力。

  一、 大一下半学期读书计划

  大一的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一直没有到图书馆真正体会沉浸在书本中的快乐,所以,在这一学期余下的时间里,我希望自己能够阅读到自己喜欢而且蕴稍浅的作品,让自己轻松愉悦的体会到书中蕴含的意味,激发自己对读书的热情。首先我喜欢的书籍,我个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平时看的书,包括《明朝那些事儿》、《晚清那些年》、《史记》、《上下五千年》等、、

  二、大二读书计划

  当大二第一学期的紧锣敲响时,我下定决心在这学期中一艘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坚持阅读与文秘专业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对所选的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会有助于自身与专业灵活的融洽为有个有机整体。一年时间即逝,迎接来的又是崭新的一年。

  在大二学习生活中,我会专注与以下优秀作品我们专业需要的书籍,包括《秘书个人素养》、《经济管理》、《商务礼仪》、《人力资源管理》等、、、另外,由于专业的选择,对英语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会挤出时间阅读英语相关的书籍,如一些《大学英语考试突破、《英语听力练习》

  三、阅读提高修养的书籍计划

  自己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加以补充和完善,进一步丰富自己头脑和修养提高自身修养的书籍,首先是哲学类的:《中国哲学简史》、《听大师讲哲学》、《美学十五讲》等、、心理学类:《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等,文学类:《飞鸟集》、《平凡的世界》、《围城》、《战争与和平》等我所列的这些都是最初级的,这些书阅读起来难度都不大,但里面真知灼见的却并不少,对于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的大学生应该说是足够了。

  四、大三的希望

  光阴如梭,大三的关键时刻也将如期而至。我期待自己用睿智的大脑和敏锐的双眼去判断选择好的书籍,独自摄入思考探究作品的意蕴,与书本的作者心灵相通,进入书本中的精神世界,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理想效果形成一个正确的读书观,大三的阅读时相对自由的一个时期,有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关键阶段。希望顺利听过这个关卡。

  五、结语

  自身的阅读和修养还未达到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标准,通过制定这个计划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一个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条件,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好铺垫。同学们,在大学多读一些书能影响你的一生,所以,把握青春、不要浪费时间让自己投身到无限的读书生涯中区吧!

读书计划 篇3

  一、活动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根据学校读书计划,特制定班级阅读计划。

  二、具体措施

  (一)有效利用写阅课及晨读:

  1、晨读课进行《三字经》及《语文星空》课本朗读;

  2、每周至少一节进行阅读(指导)课;

  (二)合理开展午读;

  每天中午1:00开始,鼓励学生进班即开展阅读,开学初老师先行监督,逐步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三)开展师生共读活动

  1、根据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利用写阅课和午读课与学生共同读书,课间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阅读指导课可以进行针对性讲授;

  2、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1)学生讲堂:开展学生读书演讲或者读书心得交流。

  (2)家长讲堂:邀请家长进班进行好书推荐;

  (3)老师讲堂:班主任与学生共读后,谈读书心得,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

  (四)有计划开展班级特色读书活动:

  1、在读书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演讲或者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

  3、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推荐;

  4、学期末进行“读书之星”评比。

  本学期必读书目:

  3月份:亲爱的汉修先生

  4月份:《芝麻开门》

  5月份:《窗边的小豆豆》

  6月份:《金银岛》

  3、4、5、6月份中《论语》、《千字文》、《国学》穿插其中。

读书计划 篇4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对教育经典理论的学习,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推进课程改革,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现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与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放眼世界,增进国际了解,尊重各国、各族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与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二、个人读书目标: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登高望远,高屋建瓴,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与人文素养。

  三、读书内容:

  1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暑假去阿城培训时买回来的书吴非的《致青年教师》,赵翠娟的《赵翠娟与研究型学校》,《名师与名校长演讲录》

  2经典类的书籍:《诗经》、《美文赏析》、《朱自清散文集》这三本书。

  3、其他类书籍:《心灵鸡汤》、《读者》

  四、读书措施:

  1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与随笔。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与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3、每天确保半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整理读书笔记,保证读书的效果。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与动态。

  5、以自学为主,在课外与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以教育教学、教育理论、教改理论为主要着力点。以世界名著为辅助,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涵养。

读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课改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内涵丰富文明的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大阅读教育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范永杰

  副组长:曹大洪 毕研松

  成员(教师):王春英(一年级负责人)、邓淑文(二年级负责人)

  马杰(三年级负责人)、王艳(四年级负责人)

  1、继续建立校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各个班级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继续开展早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各三次。早读时间30分钟。

  3、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之星活动工作等。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语文教研组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类别,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2本。

  4、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开设。做好两种课型的开设:一是阅读指导课。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可以进行读物推荐,可以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默读;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人物和事件等),可以进行读书交流(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交流或综合评论),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二是午间诗歌诵读。利用课前10分钟,坚持开设诗歌诵读活动,学校统一播放优美的诗歌诵读音乐,克服学生浮躁的情绪,陶冶学生心性,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阅读与写字间次安排。

  5、写好好读书卡,1——5年级学生自领读书卡,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周一评。

读书计划 篇6

  一、 生活規劃:

  我想先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和飽滿的精神,才能把書唸好把研究做好,也才有能力再去追尋其他自已所想要的目標,因為唸書和做研究都是需耗費體力的,因此我在我規劃自已的讀書計劃前,我認為我應該養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的習慣、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和定時的運動習慣,讓自已的體力和精神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才有把書唸好和做研究的基本條件。

  二、 就讀動機:

  隨著整個大環境的變動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加上各行各業就業的基本先決條件都不繼地在往上加碼,而身長在這樣環境的我们必須學著如何學習的方法,和如何對未來整個大環境變遷做出正確的預測,然而這樣的能力在大學裡深感學之不足,因此很希望能有機會更進一步的進修,加上自已上了大二後漸漸對唸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對做研究也抱持著熱忱,因為我希望能有機會到貴校就讀研究所,在這二年間我必會繼續秉持大學的求知理念-「學習、學習、再學習」理念來使我的研究生生涯得到最大的效益。

  三、 學習理念:

  我的學習理念很簡單,而這也是我進大學後一直秉持的學習態度:

  1、 不放過每次可以學習的機會

  2、 認為只要有努力付出過就會有收獲

  3、不懂就問到懂或自已尋找答案

  四、學習計劃:

  在未來兩年研究所生涯裡除了善用學校資源和認真學習研一研二的課程外更希望能有機會與所上老師討論和交換心得,我仍會秉持平日讀書習慣,和每天翻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以充份掌握整個金融環境的變遷,另外我會去修有關風險管理的課程,或許是因為畢業專題是做這方面,加上未來我對於自已對於較有興趣的工作是想在證券業服務,做有關研究部門、或避險部門的工作,因此我會希望自已能有機會更深入這方面的領域,隨著國際化的趨勢我覺得語文能力在未來更是一個基本的要件,因此我會繼續加強語文能力(英文、日文),未來是一個走證照制度的社會,我會在研究所的這二年也能準備證照的考試,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在這二年裡我能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預測事件的能力,也能在大學四年中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慣通後作為學習研究課程的基礎。屠格涅夫說「:要耕重處女地,要把鋤頭深深的挖下去。」這是我的學習態度也是我實踐我讀書計劃的方法-紮實做學問。

  五、 生涯規劃:(10年內)

  近程規劃: 1. 經過財金系這三年來的學習,對於財金領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希望能夠順利考上研究所,藉以充實自己的知識;除了必修課程的基礎訓練外,希望能夠跟著老師好好學習,藉由老師的指導關於財金方面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多元的認識,以便能開拓學術領域上的眼界,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2. 在現代國際化的潮流下,身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流利的溝通語文能力,因此要求自己多多培養英語實力或是學習第二外語。

  中程規劃:考取企業風險管理師執照、和參加全民英文檢定

  遠程規劃:

  若能力即可,希望自己可以朝向有興趣的領

  域繼續深造,將以出國留學或進入博士班,進一步研讀更多更深的相關理論知識,將所學學以致用貢獻給社會。

  六、 課後活動規劃:

  除了學習研究所的課程外,我希望能常常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以充實自已所學領域外的其他學術領域,並且參加學校或企業界所辦的演講以從別人的演講中快速的獲取別的經驗,並且充份的掌握企業界的最新動態。我也想參加慈青社為社會上的弱勢團體盡一份微薄的心力。

  七、入所後的初步修課規劃

  若能順利的進入財金所就讀,以規劃的讀書計劃如下:

  在上述詳盡的初步修課規劃中,若能如願實現必定能增加其完整性,盼望各個審查老師能給予學生一個甄試入學的機會。爾後,學生必定用心學習,盡力將實現且跟隨所中諸位老師,致力於財金領域的鑽研,已不負審查老師的厚望。

  八、自我期許:

  我覺得人生裡有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值得去追尋的不單單的只有學業,我希望我可以拓展自已的視野到人文、科學、藝術…使我的人生更為豐富和充實,然而或許家庭因素讓我在生活物質上較不富足的環境下,使我更懂得去珍惜我所擁有的資源,我也了解只有「努力和毅力」及「不斷地自我成長」才能擁有不同的視野及願景,我希望在研究所的這二年中我能不斷地進修、吸收新知與自我學習,培養獨思考的能力,秉持著不斷學習的精神和保有一顆熱忱的心,期許自已在情緒管理、接人待物上都能有更好的修為,我希望我能擁有嚴謹但又具有感性的生活。

读书计划 篇7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根据自身实际,特制定读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促成教师坚实的精神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积极落实教育理论学习,把读书活动和理论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学习“务实高效、生动活泼”。通过三年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丰富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三、自我规划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四、阅读以下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朱智贤和林崇德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美国的莫里斯?比格著的《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研读专著:《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教学刊物如《人民教育》、《教学设计》、《班主任》等。

  五、自我目标的达成

  1、争取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4、认真阅读每月的教育期刊杂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开干部会议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6、每天至少挤出1小时的阅读时间。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从教两年多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读完《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感触很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银行”“消费”等内容时,先让学生去某个银行实地考察,作好记录。让学生去市场买东西,记录好购买地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购买过程、心理体验等相关内容。上课时,利用学生的调查、有关记录,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经营公司”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模拟创办公司,记录好公司的类型、名称、注册资金、经营类型等有关内容,并写出经

  营方案。上课时,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介绍所创办的公司,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3、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政治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可进行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为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以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撰写报告等环节,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探究的经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这64条心理效应分别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每一个都似曾相识,仿佛都发生在我们每天熟悉的课堂上、熟悉的学生身上。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的钮扣,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因此,教育者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力图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

  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大的收获。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大的收获。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钟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在教育教学中要避用“超限效应”,比如“超限效应”中的“认知超载”。例如复习阶段的巩固练习,如果只是一遍一遍、多次题型重复的练习,必然只会造成浪费时间,而收效甚微的结果。我们安排的每一次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些平时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少写,他们可以把时间花到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去。有些学的不好的孩子就应该有针对的练习。只注意练习内容,而缺乏一定的数量,达不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相反,只求数量而不注意练习质量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是劳而无功的,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 我相信,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兢兢业业”培养学生厌学的老师就越少;懂

  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声嘶力竭说教又毫无效果的老师就越少;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只有挫败感没有成就感的老师就越少。因为,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读书计划】相关文章:

读书计划02-27

读书计划12-07

读书计划日记01-30

教师读书的计划02-16

学生读书计划01-20

班级读书计划01-21

读书计划范文01-07

小学读书计划01-22

读书活动计划03-26

读书计划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