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14 08:34: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生》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书笔记

  《人生》读书笔记 篇1

  书架上不知何时已经有了这本书,那就看吧,打开后,觉得似曾相识。看罢一章后,已确定自己看过,翻微读笔记记录,没有记录。

  努力的回忆,终于想起来,在大学图书馆借的书,那本书的封皮是很破烂的,但是始终想不起来故事的情节。看完此书后,又一次感叹不已,这么曲折的故事,还真是难为我的记忆力了。起起伏伏,人生充满了不定数,幸福来得太突然,走的时候也让你毫无防备。

  在工作中,生活中,爱情中,高加林起起伏伏的人生,从痛苦到幸福,周而复始。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上,这一切感觉摸不着头脑,其实一切都是情有可原,但又透漏着无可奈何。从故事的开始,高加林就因上层干部的欺压而丢失工作,他不甘当一个农民,他痛苦着,但是他的痛苦在刘巧珍那里得到了释然,有那么一个可人儿喜欢着他,为他排忧解难,可见上天是公平的。命运之神还是很眷顾高加林的,伴随着他叔父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连带着他沾了光,让他暂时摆脱了农民的身份。人一走上光辉灿烂的道路,就会忘掉以前的自己,忘了自己怎么走到那一步的,如果根基不稳,不久的将来就会倒塌。何况高加林那么不情愿的高调的恋爱,终究还是毁了他,又回到了农民身份,这时的他连当初他看不上的巧珍也结了婚。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人生,就是这么神奇,同时又充满了无奈。看似充满了不公平的遭遇,但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它又很公平,不偏不倚,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人生》读书笔记 篇2

  整个故事可能没有名字如此吸引人,我时常会拿我想过的生活是什么?类似的问题来问自己,在这本书中,我没有找到答案。当然这本书写的也不无聊,舅舅记录下14岁本田润一的疑问并且引导润一思考。这本书以一个小孩的视角来讲述大人社会中的常见现象,本田润一的疑问与思考,舅舅和妈妈的引导。

  舅舅称本田润一为小哥白尼,小哥白尼有一群好朋友,北见,水谷,小哥白尼经常与好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浦川是班上学习成绩不好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大家会欺负浦川。小哥白尼看不惯同学们欺负浦川,站在浦川这一边。浦川长时间请假,小哥白尼主动帮助浦川补习功课。浦川的家境较为贫寒,小哥白尼并没有因此瞧不起浦川,相反觉得他很小就开始为家里分担责任。小哥白尼对待浦川的态度和由此引申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连接,我们看待人的态度很难有纯粹的客观态度,往往带有社会上的评价,由此带来了彼此之间的伤害。

  高年级的学生扬言要处罚北见,小哥白尼与朋友们说好一起面对。在北见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时候,很多朋友勇敢站出来支持北见。小哥白尼由于当时缺乏勇气没有站出来,事后小哥白尼十分后悔,十分难过,生病在床。在舅舅和妈妈的开导下,写了道歉信给朋友们,朋友们原谅了小哥白尼,小哥白尼为因为得到朋友们的原谅而十分高兴。小哥白尼处理友谊中矛盾的方法,开诚布公的交谈,表达自己的愧疚。人总是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只要初心是好的,没有恶意,误会总会解开。

  这本书不能解答你关于你想活出怎样人生的疑问,但是可以让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你想过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关乎你的职业,具体的生活,可以是宏观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让读者跳出日常生活中思考的范式,回到最原初的状态思考这个问题。时常感觉生活充满了层次性,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也正是由于生活的层次性,跳出社会规范的条条框框进行思考,不失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人生》读书笔记 篇3

  购买《经营人生》这本书,是因为因为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也许你一文不名,但你一样可以追求卓越;也许你出身不凡,但你同样需要经营人生。”这本书苏建城先生写他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小故事,却折射出人生奋斗的价值,折射出人生生活和工作上的处理之道;读后我由此感悟: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讲过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论是做事情还是生活,只要我们用心经营,不但工作事情会做好,而且,生活也会同样精彩。

  一个人做事情的态度也很重要,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事情,不要以小事而不惟,首现需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凡是成功的人,并不是一步达到目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讲过:“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只要我们把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会描写出灿烂的人生。

  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就需要掌握一项生存所必须的技能,不论做什么,技能是基础;同样我们从事工商银行专业工作,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工作技能,才能提高工作的执行力,没有掌握从事专业必须的工作技能,只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也不能胜任专业岗位工作。

  学习是需要我们一生做的事情,“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快学习的步伐,才能走在行列的前排;能力的培养与努力学习密不可分,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沟通交流,需要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聪明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只有先帮助别人,等你需要帮助时,别人才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责任我想说的很多,想通过这个小题目,将道德、制度、约束等等罗列,道德包括思想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等,制度是用来约束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人失去约束力,变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放纵自己,约束力来自自己的软实力修养,同时也离不开制度约束,也离不开监督。我们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承担起工作、社会、生活赋予的责任。

  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能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每天;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快乐的要素其实不多:保持健康的体魄;切合实际的目标;保持乐观,为人豁达;结交益友,融入集体……

  我们正处在竞争的时代,同时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职场生涯的发展也如人生一样会发生许多变化,个人意识和感知不能加以预料。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掌握职场生涯中必备的“五个要素”来给予自己一份光明的前景。

  《人生》读书笔记 篇4

  人生这本书,三年前当我选择考研这条路时在网上看过电子版,当时一直以为还有后续情节,而今看完纸质版的,确定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是真的结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气呵成,开始我会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离职深表同情;当他走到人生低谷时却遇到了好姑娘刘巧珍,她给他爱情的滋润,他是幸福的,虽然没有稳定的事业,但却拥有甜蜜的爱情;再后来因为叔父的关系,各种辗转托人走到了省报的前线,加上自己的才华横溢,很快开始崭露头角,春风得意;这时候遇到学生时代的老相好黄亚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现实的障碍,大家闺秀黄亚萍曾经的担心也释然,于是两人旧情重燃,各自抛弃现有的对象而走到了一起;他们是都市的时尚代表,俩人很快尝尽了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甜头,准备进一步地发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此前升迁的各种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经那感情炽热却又常渴望离开的故土。一切就像梦一般发生在高加林身上,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远。

  书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刘巧珍,在农村被很多人追求,却又偏偏爱上高加林,好不容易获得他和旁人的认可享受甜蜜,不想爱郎却要去县城走马上任,于是她陷入漫长的相思与等待中。不曾想,等来的却是爱郎的无情抛弃。心灰意冷之后她开始表现出不正常的平静,一狠心带着对加林的恨与爱嫁给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马店的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却因爱一直在别人甚至家人面前袒护着他。无疑,她是善良的、是纯真而又质朴的,是典型的农家闺秀,她没有做错什么,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黄亚萍,典型的时尚都市女,拥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学生时代对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农村而选择放弃,毕业后备受克南追崇,与之将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平静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风巨浪。他不再局限在农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与“农村”结合这一心理界限后,她不顾一切开始了对加林狂热的追求。而此时的加林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春风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脚,二人都选择抛弃了现有的对象走到了一起。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里。不料,加林的事情“败露”,迫于现实或是迫于自尊,俩人都无法接受自己和对方接下去的关系,于是含泪分手。个人看来,黄亚萍是现实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束缚,她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现实派的代表。

  德顺爷爷,典型的庄稼汉,劳动人民都是善良的。在众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关系时,他力排众议,力主赞同,赶架子车去城里拉粪,故意撮合他们俩同去并让他俩挨着坐后面,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独处的空间,他是祝福他们的。之后加林抛弃巧珍,他应该是同情巧珍而斥责薄情郎高加林的;但当最后高加林因事败露回到家乡时,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个站在村口迎接这个备受打击的年轻人,他安慰他,用他毕生的劳动智慧去抚慰这个受伤的年轻人,他被打动。从零星地这几点看来,德顺爷爷是劳动人民的典范,心地纯朴又忠厚,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向他致敬!

  写了很多,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如此?在强大的社会潮流面前,我们努力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只要有一丝机会向上攀登就绝不放弃,我们是渺小的,但这并不排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当然盲目地追求并不可取,但只要是正当的,合法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争取。

  因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

  《人生》读书笔记 篇5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对书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感触颇深。他所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是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1、晨诵——与黎明共舞

  唤醒生命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说,晨诵不是背诵而是朗诵,或者说是美诵。在朗诵的时候去感受祖国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去领略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或者说得更单纯一点,就是带给孩子一个好心情,让孩子能满怀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学习。晨诵课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感染”,当我们要带给孩子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要找到诗歌与自己生命体验最为接近的切入点,把诗歌编织在自己的生命中,让它成为自己的诗,这样的话或许你的普通话不是很过关,或许你的朗诵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诵出来的诗情一定是最真。然后带着这样的生命体验把这首诗读给孩子听,去感染孩子,进而再去帮助孩子寻找贴近他们生命的切入点,也就是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结合。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经典读本》作为晨诵的素材。

  2、午读——阅读属于自己的童年书籍

  一本丰富的书,永远不可能把它读透,无法把任何问题都解决。午读最大的作用,是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读书的时候,很多主题会被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当他在生活中遭遇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会想起这些经历,从而做出最为正确的决策。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难做到,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让每一位孩子捐一本书,中午课前时间让孩子们读读课外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午读摘抄本上,之后反复琢磨、体味,为写作积累素材,达到了让经典走进学生记忆,流淌到笔尖的效果。美丽的童书伴随着师生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滋润着孩子们的童年,呵护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

  3、暮省——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一个学期下来部分孩子们的写作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拉进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早晨,天真纯洁的儿童诗,为同学们开启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学们畅游书海,采集书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学们通过日记、读书抄报、读书心得、读写绘、汇编诗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迹。

  “晨诵—午读—暮省”,是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儿童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师生交往的生活,一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师生关系改变了,老师学会了鼓励欣赏,学会了关注发现,学会了做教育。孩子们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得到了改变。作为一种新方式,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试着去运用,并不断在运用中得到新发现。

  总之,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开辟一条让生命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道路;我们要努力播撒阅读的种子,唤醒每个孩子心灵中的美好与神奇;我们要努力去做这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当然这条路上将布满荆棘,可我有信心带领孩子们走上另一条享受的读书之路。

  《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感情浓烈,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10本小说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努力,待人诚挚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的条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导安利柯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有一次母亲带着安利柯去帮助一对贫穷母子,没想到他们正是安利柯的同学克洛西和他的母亲。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班长代洛西是个热忱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不伤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当面对克洛西的父亲的时候,代洛西真挚的话使这个曾经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间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一点儿小事吵架,在开明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反而成了亲密的同桌。同学克洛西的父亲因过失杀人入狱,克洛西的母亲靠沿街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论怎样困苦,母亲都要让克洛西去上学。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而累坏了身体,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奖章,他的这份荣誉令父亲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好铁匠。

  安利柯的老校长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他的儿子当志愿兵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

  毕业时,安利柯好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安利柯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爱的教育》宣扬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起来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全书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无不包含一个“爱”字。这个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心动魄,却总让人怦然心动,甚至泪流满面,提醒人们学会用一种温暖的眼光看世界。这本书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爱。

  《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在全书中我们看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亚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中。

  《人生》读书笔记 篇6

  读完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与人生》后,心灵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确确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二字,令人钦佩!

  《教育与人生》中用了比较小的一篇幅说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看似一句连“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却思考了很久——因为它“实在,朴实”!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离这一句话的要求还有多远?

  第一点——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个人认为,老师其实是“语言器官”比较发达的高级动物,“言教”可谓是时刻都在进行的,经常嘴巴一张就会停不下来,反正我是这样的人,所以讲的话多了,难免重复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学生很多时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课本剧排练来说,学生甲饰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仑山顶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排练时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绘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后羿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点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该怎样?拉弓时的表情又该怎样等等。可是任凭我描述学生的表演还是不尽人意,结果我实在不满意,一着急自己上去演了,学生也紧接着模仿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其实当时我是“愣”了,进步太快了,后来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第二点——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这是古今中外凡是有见识的人一致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师,谁也不应该故步自封,说是足够了,可以教一辈子了。现在的教育事业对我们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肩上的担子巨大,我们不应该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呼失去光泽。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我教古筝只把辅导学生考级当做首要目的,要求自己是熟练掌握“考级”曲目,这样以便自己上课的时候讲解自如,示范的也漂亮!可现在想像,自己实在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时间久了,学生将会远远地超过我,自己也会觉得无聊起来,怎么可以一直不学习新曲子呢?所以现在我必须要“进修”起来!

  《教育与人生》一书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揣摩,叶老的超凡智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个月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可以学习好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方面,也让我将来的“教育人生”盛开出一朵美丽灿烂的小花,嘿嘿!

  《人生》读书笔记 篇7

  梁漱溟的《人心与人生》概是我读书以来最费心力的一本书。梁老耗毕生思想所得,八十年不断思考,所成的一本其谓之所写最大的一本书,当然不是泛泛就能读而懂,更枉论精髓了。

  抗战时,梁漱溟从香港逃亡内地的途中曾致信家人:“我不能死,我若死则天地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人心与人生》写成,我方可以死”。这种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的自信,真有如孔子自道 “天降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梁自认为是一个思想者,其一生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问题,一个是中国问题。关于人生问题,其一生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西方功利思想,青少年时期的佛家出世思想,二十九岁以后思想归至儒家思想。从佛家和儒家的思想里,结合西方现代科学发展所得,梁漱溟提出了人心这个概念。所谓人心,我的理解大概是近于心灵的一种自觉理性。他思考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因何而来,怎样改变人生,又将归向何去。人的意识是个表现,其主体是心。比方说 ,人能听到声音,又能自觉是何种声音,人能说话,又能自觉是说什么话。

  人类生命的发展真谛,是力反闭塞隔阂不通而向着开通畅达灵活自由而前进。生命发展要突破个体的局限,力求物我不隔。人与人之间,从乎身分离(我进食,你不饱);从乎心则好恶可以相喻乃相关切,人心不隔。然人心不隔,非特指人与人之间,实则人心无隔与宇宙之大一体。人心产生于静,必也于静中可见。

  古东方人有见于人心的智者,如孔子,释迦,能知天命,出世间。人心要借助无私,才能通畅自在。所以圣人要反诸于己,大公无私。知天命,大概非是故做高人一等,实是实践为真也。而释迦更是悟出天人一体,欲出乎其外,则是更高一层也。

  人心概人皆有之。唯能反求于自身才能明其本性。估儒家曰人皆可为圣人。佛家也说人人皆可成佛,是此理也!然人多不识之,是人身限于局限中,不能通达故。

  试从自身想来,若执着于外物,辄迷于利害得失,则患得患失,心不宁也。而不以私心得之,视若无关,则心宁气和。又如人际关系,若视他是他我是我,有差别利害,则时存计较之心。若彼我无分,利人即利己,融融恰恰。佛家所言破分别我执和破俱生我执,实在是高明且高深的学问。有至深的道理。难怪古往今来有许多博学聪明之士投身佛学。这与普通人的求神拜佛完全两回事。

  体会人心,要从静中所得。估东方的静思,冥想显然是修行的一条门道。当于静思冥想中能感悟到人心与宇宙自然浑然一体的至清明合和之境界。这种从儒家佛家而出的学问,寻常人实难理解。在我,若不是前面读过《论语》《心经》对儒佛之学稍有所悟,读《人心与人生》又反复默读,才能了解其所指。又反复思之,又有不少顿悟。此书真得反复一读再读,以期能不断有新的见悟和掌握。

  梁书对现代科学和生理学也颇多引证和叙述。此亦十分难得也。概与梁早期慕西方思想有关。其推演自己的学说,从儒家佛家出发,又能从科学中探索本源,故说服力颇高。

  此书存疑的是,梁对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信笃不疑,这与梁所处的时代有关。现在的发展,马恩学说渐有不兴之趋势,梁以其为基础推理出的人类社会之终极,似有不妥。

  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谈心得也一时难以道明说清,莫谓乎“只可自怡悦,不堪赠于人”!

  《人生》读书笔记 篇8

  一部异常精彩的短篇,农村人高加林,刘巧珍,城里人黄亚萍,张克南之间的感情纠葛,搭建起小说轮廓。男一号高加林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有一个深爱他的姑娘刘巧珍,加林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村里教书,教了三年。没想到被高明楼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儿子高三星顶替了教书的工作。他是没吃过劳苦的读书人,所以过的异常艰辛,这段时间里,巧珍向他表达了爱意,并且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二叔当兵退伍回来当上了地区的农业局局长,下属为了取悦局长,把加林安排到城里做了通讯干事。这段时间里他和高中同学黄亚萍被彼此的学识和性格再次吸引,不顾两家人的反对走到了一起。他和巧珍彻底分手,黄亚萍也果断抛弃了克南。

  张克南的母亲接受不了儿子所受的委屈,将加林被安排工作的事写信揭发到省里。加林无奈主动提出和黄亚萍分手,再次成为农民,但此时巧珍已经和追求她很久的马栓结了婚。她之所以这么果断,也许是感受到被喜欢的人伤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可能想让加林没有后顾之忧,总之她心里一直爱着他。

  就这样命运将每个人拉来扯去,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踏实而又充实的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吃的香,睡的甜。这次打击让加林深刻地认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在德顺爷爷的鼓励下,调整心态,重新开始接下来漫长且短暂的人生路。相信经受过这次刻骨铭心的打击,加林一定会更加踏实笃定,用最正确的人生准则去做事,去迎接挑战。

  《人生》读书笔记 篇9

  路遥笔下的《人生》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股子沉重味,仿佛是对人生的拷问,来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探讨。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才是值得?

  《人生》讲述了高加林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的故事。小说戏剧性的将他推到了人生巅峰,又无情的将他拉到起跑线,那过于真实的感觉,似乎那一代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他就这样处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中,走上了戏剧化的人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在当代享乐主义的摧残下,我们已经离那种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精神越来越远了。繁荣的都市,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发展已经慢慢的湮没了我们的雄心与壮志,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自娱自乐渐渐成了我们的看家本领。所以《人生》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给许多处在人生分叉口的人给予启迪。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平等的看待每一项职业,它都在为这座城做出贡献,就像高加林,他并不逼视农民,但是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当农民,所以他拼命的读书,就是不想一辈子成为这土地的主人。对于自己所热衷的事情,就不遗余力的去做,要不然你可能就只是眼前的你,科技的附庸品。

  《人生》有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两条爱情线,给我们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在这两段爱情中,也让我对高加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很敬佩高加林身上的那种无畏精神,但是他抛弃了善良纯洁的巧珍,让人觉得十分的可气,就像你疼爱许久的宠物,有一天他跟着其他的宠物跑走,而你只能在人海中祝福,她能遇见跟你一样疼爱它的主人。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是纯粹的,但又充满了困难的。巧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村漂亮姑娘,而高加林是一位在城市待过的知识分子,这让他们自身就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加林是教师的时候,巧珍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加林回到农村,她才敢于表露心扉,她的感情在一定程度是抹平了高加林跌落的悲痛,她陪同他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所以他们可以算是患难情侣。巧珍帮加林将烧饼卖出去,为他想好所有的说辞,既避免了尴尬,又保留了加林的自尊,她对加林的爱是纯粹而真实的。但他们之间由充满了磨难,他们之间隔着知识阶级的鸿沟,在加林面前,巧珍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文化而看低自己。他们之间还有家庭的反对,巧珍的父亲看不上这个被遣回的穷小子,还用现代化的恋爱方式,毁了自己女儿的清白。最后因为巧珍的固执而放弃了阻拦,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了种种磨难才走到一起。

  黄亚萍的出现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提前爆发了。高加林因为他叔叔的原因到城里当了通讯员,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知名人士”,也让黄亚萍对他的爱重新燃烧了起来,抛开一切,对他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高加林随着眼界的开阔与心境的提升,也渐渐发现了黄亚萍的见识广阔,能给自己精神上带来许多惊奇的地方。所以当巧珍来看望他与他说家中老母猪下了几只的仔,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时,彻底的击垮了高加林心里的防线。他明白如果他与黄亚萍在一起,他的精神与物质上都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而巧珍,他心里是喜欢的,但又不愿自己的以后是与这样一个平庸的农民渡过,每天都是些生活琐事。于是他决定在精神上选择黄亚萍,如粪坨般地将“金子般”的巧珍抛弃了。

  《人生》当中教会了我们许多的道理,那些前人慢慢品尝的痛与爱,都在触发我们身上每一个器官,让我们去体会如何追求我们所热爱的事物,如何懂得取舍。正如书中所说:“人生的路虽然很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开始阶段,此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我们之后的生活。如果你不想像看《人生》这般惋惜,就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让他人也来惋惜你。

  《人生》读书笔记 篇10

  作者是伦敦商学院的.教授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心理学家,所以本书也是从这两个大方向叙述的,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罗胖的20xx跨年演讲。

  好了,进入正题。

  自己会活到多少岁?

  以前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别人问我对自己有什么规划的时候,我就会说。"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使劲干20年,积累够资金,50岁退休,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不工作。"

  这是把自己的人生默认为三阶段人生,在我们的父辈,甚至周围的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是一生必然也是仅有的三个阶段,青年学习,中年工作,老年退休。只要过好这三个阶段,人生的任务基本上圆满完成。

  按照书中的观点,1993年出生的我有50%的几率活到95岁,如果套用三阶段的人生模式,我发现我想要工作20年50岁退休的话,这难度基本上要逆天,除非我可以一不小心发财。

  粗略的算一笔帐,退休后45年最基本的生活费50w,也就是工作时间每年要存2.5W,一个月存20xx元。还没考虑上健康营养交际的费用,加上这个每个月保底要存3000元,才能维持最基本的老年生活。回到工作的20年,自己的生活支出,房贷,交际费用,父母赡养费用,健康费用,子女赡养费用等,保守都在200W以上。

  能维持自己工作期间的支出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在一个很平稳上升的工作岗位的话,谈何为自己退休生活存下一笔钱呢?更不用说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了,而这正是我向往的。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的国家在中国,一个家庭的经济联系是很紧密的,退休之后的生活的经济来源可以是子女,只需要平衡好工作这段时间的支出和收入就好了。可是认真的想一想,这样的老年生活主动权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怎样过上一个幸福的退休生活呢?而且又不像父母那一代,讲的是对子女无条件的奉献,我们这一代人更想要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

  看来,三阶段人生也不在试用于自己人生规划了,要过上像书上的说的过上吉米的四阶段甚至简的五阶段生活,才可以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重新尝试着按着年龄这一条线去设想自己的生活,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20年,挣够了维持接下来25年生活的有形资产,我的子女开始上大学,经济开始独立,房贷也已经还完,经济压力一下子降下来了,手头上存有一些资金。

  而这长达20年的工作已经耗光了我的活力资产,我的健康,我的朋友都所剩不多了,所以我决定辞去这长达20年的工作,重新把活力资产经营起来。

  我开始运动、出去交际,出门旅游,同时也开始学习,以保证我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在这过程中,我重新结交了一些朋友,我的身体也慢慢健康起来了,也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帮助到一些的年轻人。

  到我55岁的那一年,我的有形资产用的差不多了,我想要重新进入工作领域,一位我曾经帮助过的年轻人看到了我20年的工作经验,聘我到他公司做管理,薪水待遇还不错,我工作到70岁积累了足够接下来25年的费用,孙子孙女也出生了,开始真正的退休生活。

  或者,在我55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公司,开始了更有挑战的生活,重新投入高强度的工作。

  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来度过一生,至少不会太差。那么要过上这样的长寿人生我需要怎么做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

  1、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无形资产。

  包括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成效并获得成功生产资产,如知识和关系;关乎精神和身体的健康与福祉的活力资产,如友谊和健康;有助于提高转型成功率和减少不确定性的转型资产,如接触不同网络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特别是健康,它是每个长寿人生最大的变数。

  2、意识到自己有被这时代淘汰的风险。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代人跨不过去的坎,肯定会带来新的行业和就业形势,如何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文中给了两种方向,解决复杂问题相关的技能的方向,第二种方向与人际交往和情景适应有关。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人的温度感是机器学不来的,或许可以让自己更有温度。

  3、金融知识和财务知识很重要。

  要去学习一些理财相关的知识,给自己很可能到来的长寿人生做更加健全的财务规划,规避风险。

  4、终生学习将成为常态。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增长自身的技能和观念,才能在这个光速发展的时代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把一些休闲时间腾出来,进行学习再创造。

  5、建立多样的稳定关系。

  首先是稳定的自我,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清楚,时代多变自己又易变,日常迷茫;在来是稳定的亲密关系,人的本性之一是需要被看见,亲密关系会让你的负能量更容易消化;稳定的小团体,多角度长期而稳定的交流可看到更多的东西。

  《人生》读书笔记 篇11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人生》读书笔记 篇12

  路遥的作品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以前最喜欢的是《平凡的世界》,因为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也就是所谓的"平凡的世界"吧!大学学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路遥的作品几乎没介绍几篇,唯一提到的也是作为"反思文学"的《人生》,我当时还愤愤不平,怎么没有《平凡的世界》呢?怎么会是《人生》呢?今时再看真的是我浅薄了。

  也许高加林的遭遇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里有他许多自作自受的成分,他和巧珍的爱情也没有什么,因为最初也不过是他要在落寞时寻一种安慰而已,而最后也终因要寻找更好的前途而选择放弃,而且一样要借助于爱情。我这些见解肯定是要被人耻笑的,因为别人肯定会说,你怎么没有看到高加林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抗呢?要说他的错也是环境所致,这是现实逼迫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从人生自由追求的角度来说,他没有错,他在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城里人"世界,他想摆脱自己受苦受难的现实。难道一个"冠冕堂皇"的追求自我价值就可以掩饰这人性中的灰暗吗?

  在最落寞、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高加林为着自身心灵上的解脱去接受了一个他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角色——巧珍,这些其实与是否是巧珍并没有半点关系,在这个时候只要是任何长得还能说得过去又对他好的人,他应该都会接受。因为他的接受只是自己从心理上接受现有状态的尝试,他的接受是为自己那虚弱的灵魂所找的掩护,与是谁没有关系。他们看似经历了一段浪漫而幸福的爱情,但这一切的前提只是高加林觉得也许他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没有任何转机了,他接受了自己现有的农民身份。他叔叔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一切,让他从劣势转化为优势,他有了自我实现的资本,所以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农村,去寻找他的大世界。

  黄亚萍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他可以更美满地去实现自己,所以他绝情地抛弃了巧珍。其实就算没有他叔叔的出现,就算没有黄亚萍,他就一定能跟巧珍相守一辈子吗?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她永远不是他的最终选项,而是备选项。这就是他——一个典型中国男性,不能说他没有血性,他比谁都自尊而自傲;也不能说他庸俗,他看似很有才华,可就是这样敏感而又狂放自大的人,那又怎样?在现实的诱惑和利害关系面前,照样不是攀着往高爬。最后的失败也许是作者对他的惩罚,也许是为了警醒世人,但现实是怎样,稍微不糊涂的人都很明白。

  巧珍——这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我老是想起千里寻夫的孟姜女、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领孩子告状的秦香莲。这些可怜的中国妇女,她们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相夫教子,把男性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以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家庭为荣 ,而不去管别人为啥要跟自己结婚,也不去想这样做到底有何价值,只知道傻傻地欣赏、傻傻地付出。一旦连这种最廉价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时,就哭的哭,自杀的自杀,随便嫁人的嫁人,从没想过自身的价值在哪里。

  巧珍喜欢高加林是因为他有文化,而她的没文化让她总是显得低人一等,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村里人的眼光是高加林高攀了她,但出现在高加林眼中的她永远都是那么唯唯诺诺,她有十二分与家庭、世俗作对的勇气,却没有对高加林提一个要求的念头,她无条件地对他好,却不管别人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即使最后高加林提出分手,她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因为她觉得自己本身就不配。而且在高加林最后回到农村时,虽然自己已为他人妇,却还帮着他找工作。这就是中国女子的"善良",在作者极力美化她的同时,其实是在塑造男性眼中女性的典范,永远那么善良、永远那么与世无争,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千百年来对女性的一种压抑,对女性生命价值的蔑视。

  凭什么女性就得永远以男性为中心,她们可以有自我的价值。正如舒婷所说我必须作为树的象征和你站在一起,你喜欢我只是因为我是我,而非其他任何东西,既不需要仰视、更也不需要同情。

【《人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生读书笔记02-21

《人生》读书笔记精选07-07

人生的读书笔记10-10

《人生》读书笔记04-28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09-13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09-07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01-22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10-12

《人生由我》读书笔记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