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07:50: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东施效颦》读后感[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施效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施效颦》读后感[荐]

《东施效颦》读后感1

  《东施效颦》是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

  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 这个典故深刻地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东施效颦》故事中的美,主要是讲的外在美。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有:皮肤、身段、五官长相及气质类型。这些要素是通过仪态风度、服饰、表情、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外在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先天形成的,个人无法选择。一个人的皮肤、体形、五官等要素,在决定一个人容貌美与不美的时候是主要的方面,尽管一个人的服饰、化妆、表情、行动、举止在表现其形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在《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妇女,就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容貌上与西施美女的.差距,仅仅是一味地在西施的各种动作上去寻找美的因素,并加以效仿,必然找不到真正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在生活中这样的“东施”至今还没有绝迹。一些通俗歌曲的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不是去学习港、台以至国外歌手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而是一味去嗲声嗲气地去学说、学唱他们的音调;学做他们在舞台上即兴出现的某一个动作。希望生活中的“东施”千万不要再“效颦”了。

《东施效颦》读后感2

  假期里,我读了一篇古文,名曰《东施效颦》。故事的大致意思是说,丑女东施看到美女西施皱眉捂胸口的动作很美,于是“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最后没有取得好效果,反而显得更丑。这篇故事说明:一个缺乏内在美的人,如果简单盲目地学习、仿效别人,就会弄巧成拙,反被人讥笑。

  但是,撇开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谈,单单只说东施这个人是值得许多现代人学习的。

  首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变美,东施进行了尝试,虽然结果不尽人意。试想一下,如果东施获得了成功,那她还会被世人嘲笑吗?比起东施,我们之中还有许多人不如她呢!她们遇到了问题只会逃避,从来没有尝试过迎接挑战。他们或许觉得,结果总归是失败,何必进行尝试,不是多此一举吗?还会引来他人的嘲笑。其实不然,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嘲笑又何足畏惧?只要敢于尝试,有了尝试的过程,就会有许多的“得到”,汲取许多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如果再遇到同样的问题能从容应对,我们是不是该学学东施敢于挑战的精神吗?

  其次,东施学习的对象是美女西施,而不是什么很丑的女子。美丑好坏在她心中是有明确标准的,她懂得选择美的人来学习,这点值得我们学习。不像许多青少年,盲目追星,把自己打扮得流里流气,穿着奇装异服,自以为是紧跟潮流,向偶像学习,其实是选择了错误的人学习,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其实追星并不是皆是坏事,偶像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树立梦想、坚持不懈……所以我们要向学习东施,把正确的人当做榜样!

  再者,东施勇气可嘉。她敢于寻找美、追求美。而我们,勇气在哪里?有些人不敢再课上回答问题,认为是丢脸的事情;有些人甚至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连这点勇气都没有的话,怎么去追求想要的东西呢?如果没有勇气,又有什么事情能完成呢?如果没有勇气,怎么会有人登喜马拉雅山?如果没有勇气,杨利伟怎么会成为中国首位探索宇宙之人?

  其实,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所以人要一直学习,做到“学无止境”。

《东施效颦》读后感3

  书,是人类的知心朋友,在人类有疑问的时候总会看书。暑假里我就看了一本书《成语故事》。

  这本书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按图索骥》,《八仙过海》,《拔苗助长》,我最喜欢《东施效颦》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个美女叫西施。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清的河水映照着她那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楚楚动人。鱼儿看见她的倒影,竟然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因而,“沉鱼”成了西施的代称。西施住的村子里有一个女子叫做东施,长得很难看,经常自以为是。

  有一次,走在村路上的西施因为心脏突然疼痛起来,就皱着眉头,捂着胸口。村里的人看到了,都忍不住说:“西施真漂亮啊,就是生病了皱着眉头,也那么好看,比平时更加娇弱动人了。”

  东施听到了,也希望得到这样的夸奖。她学着西施的样子,皱着眉头,捂着胸口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东施本来就难看,再加上如此装模作样,就更难看了。村里的人见了都忍不住笑起来,劝说:“你要学习,也应该学人家的优点啊!现在这样子,反而把自己的形象搞得更坏了”。

  东施听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就赶紧回家去了。

  东施效颦”可笑在哪里呢?是西施之态不可学呢?还是东施不该这么学呢?我们觉得觉得两者都有,而以后者为主。西施之美表现在她的容貌身姿上。仪态风度,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只在捧胸蹙眉上。捧胸蹙眉是她的病态表现,恰恰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应该模仿的。东施以偏代全,以糟粕代替精华,以为只要模仿捧胸蹙眉的病态也就能象西施一般美了。东施完全不顾自己的'条件,胡乱仿效,拾取人家的糟粕。

  我们班有个同学练习写字,他不是一笔一划地练好运笔,摆正间架,而是专学胡飞乱草,把东倒西歪的字体,忽长忽短的笔画,偏倚一侧的间架当作书法的精华。他像东施一样不知分辨,不识美丑。当他洋洋得意时,老师和同学们却笑掉了大牙。

  我们要把“东施效颦”的故事当作一面镜子,时常照照,从中获取教益。

【《东施效颦》读后感】相关文章:

东施效颦教案01-14

《东施效颦》作文11-08

东施效颦作文11-18

东施效颦的典故01-28

东施效颦的教学反思02-13

东施效颦的成语解释07-19

东施效颦的历史典故01-22

历史典故:东施效颦01-27

续写东施效颦06-09

历史典故:东施效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