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迅读后感

时间:2023-04-11 20:19: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阿迅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迅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迅读后感

阿迅读后感1

  这本书我想借很久了,因为在豆瓣上看到评分不错,而作者朱迅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算一位有文化的人。一般来说,有点底蕴的人写出来的书都不会差。

  一直都知道,北京是卧虎藏龙的地方,中央电视台更加是人才辈出的`中国第一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中国真正有本事的人基本都在北京,北京不亏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房价也为什么是中国第一高。

  朱迅的父母是知识分子的一辈,她17岁留学日本,自己边打工边学习。一年时间,她就可以熟练掌握日语,每天只睡4个小时。生病了开刀动了手术,她也要咬牙坚持去端盘子,伤口裂了在重新缝合。18岁的她,可以吃得了这种苦头。真是让人佩服!

  对于自己18岁的当年,的确差太多了。她也在后面提到,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间的苦,让她以后做什么都不怕。

  少不离家是废人。年轻人,待在父母身边的确可以安安稳稳一些。但是世界那么大,人总是想着去看看。出了家这个门,你就是独自一人奋斗。生病了,你就要自己去买药,肚子饿了,自己准备吃的。面对这未知的迷茫,人的本能就是退缩。勇敢一点,跨出第一步,你的人生可能就因此改变。

  此书的确文字简单,但是叙事清楚,看得到作者的认真。面对未来,我们要勇敢一点,一步一个脚印。

阿迅读后感2

  不知不觉3个月转瞬即逝,来京的日子平凡而忙碌。心中总有遗憾,担心自己的公众号被注销。偶尔看到星光大道的朱迅,俏皮,坚毅,美丽一如既往。她回国后,也曾遇到沉沉浮浮,不曾改变的是对工作的热忱与“拼命十三娘”的劲头。

  遇到了她生命中亦师亦友的男人——他的丈夫,后来迎来了他们的儿子。她依旧善良、美丽,更多了一分从容与成熟。

  阿迅的丈夫陪她走过失去父亲的.日子与癌症再度复发的岁月。朱迅也尽自己所能对公婆好。甚至一度回归家庭,把重心放在照顾儿子了。

  儿子上学后,即使曾经的光环不在,朱迅依旧勤勤恳恳,不介意做很多节目的“接力棒”。

  为什么她那么成功,那么幸福呢?首先因为阿迅爱国,敬业。他的父亲是我国早期的驻外记者。外祖母陪伴在朱迅的身边。在她决定踏进演艺圈或是出国深造的时候,母亲都无条件相信她。

  父亲患病,长期卧床的时候,她认识了丈夫。朱迅毫不掩饰自己对丈夫的崇拜与欣赏。我想大概因为朱迅一直都被爱包围着,所以也会去好好地爱身边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吧。

  朱迅年少成名,但是依旧选择去海外求学,闯出一片天地后,又为了年迈的父母回到祖国。我喜欢她脚踏实地,佩服她一直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愿她一生平安、幸福!

阿迅读后感3

  我去听过她的演讲,真实、一气呵成是多年来做主持人的功底。看了她的书,我愈加发现其实付出和回报是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的。

  朱迅早年留学日本,和大姐二姐住在一起,中国人在日本是不被当地人看重的,与房东先前还有点摩擦。朱迅一边读书,一边赚钱,受过好多的苦,不向家里要钱,自立自强。后来在日本媒体工作,日子稍微顺利了些。回国后,遇到了瓶颈,结实了王志,生了王法,父亲还状况不断……

  王法稍长大后,也和龙应台的《目送》里一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朱迅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心里的落差也可想而知。有的时候会和一些人疏远,不似从前亲近,只把回忆当成了温暖的点,储存着积累成了生活的.阅历。我们踩着这样回忆努力向前进,零零散散的丢失了一些,还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不能再次想起,想起了又是哪年哪月,不免又随当时的境遇去感慨物是人非了。

  这本书里有着朱迅自己以及家人待人处事的方法态度,对话较多,以回忆整理为主,用时间将事件串联,记录了朱迅的一些大事。

【阿迅读后感】相关文章:

阿迅读后感范文11-27

《阿迅》读后感范文12-10

《阿迅》读后感(精选10篇)07-04

洪奕迅的句子09-14

中学防迅应急预案02-04

陈奕的迅经典歌词大全08-28

关于中学防迅应急预案06-12

朱迅散文:我的留学甘苦06-17

桂中海迅见习总结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