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时间:2023-03-20 19:00: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年《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2023年《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范文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倾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日本佐藤学教授也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强调:“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相互倾听的教室”。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动;学生在倾听中品尝知识的琼浆、享受思想的火花、领会问题的引导和点拨。倾听也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种达成“教学相长”的美丽契机。

  尊重——散发花开的气息

  佐藤学先生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以“倾听”为基础的“润泽的教室”,他指出“教师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教师成为倾听者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何为尊重?在小豆豆的巴学园里,小林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足足4个钟头,不打断。直到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尊重孩子,还应认识其生长的环境,一如理解蒲公英那紧紧相连的根一样。身为人师要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知道他们的所需、所喜。只有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才能“把沉默后面蕴藏着的声音转化为语言”,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表达“心声”。我们也才能欣赏到孩子心中“那片独特的风景”。当教师用自己的真心赢得孩子的真心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在“润泽的教室”里,师生在轻松自然、平等和谐地构筑着彼此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摇摇头、松松肩膀,大方表白自己的不会,也会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和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柔和、自在,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生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教师在带领全班学生共同倾听的过程中,要让发言者感觉被置于了一个明亮、明媚的中心,身边的聆听者如同“渔火”周围细润轻盈的春雨,让他在被尊重的感受里心灵因为得到了滋润而散发出花开的气息。所以,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

  耐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在教师生涯里,我们会经历一批又一批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他们中有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傲霜的梅花,更多的是一些不起眼叫不出名的小花,但每一朵花的盛开都有他的理由。为人师者,要以一颗淡定的心,不急不躁,耐心的等待每一朵花的绽放。把爱毫无保留、毫不吝啬地撒遍每一朵需要灌溉、培植的花朵。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也许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么完美,也不像我们课前所预设的那样“达标”。然,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令光;文原无声,人读方出情思。学生的每一种声音都是源于自己感觉体验的世界因之产生的共鸣。

  学会耐心倾听吧!也许在那些错误的答案背后隐藏着学生思维的轨迹,那是我们需要珍惜的宝贵资源;在那吞吞吐吐的发言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是我们需要启导的积极状态;在那离奇的回答中蕴含着可贵的创造,那是我们需要呵护的品质;在那看似强词夺理的后面是成长的叛逆,那是我们把脉生命的契机……只有张开我们的耳朵,满怀期待的去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尊重那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才能尽情地享受到满园花开的清香。

  让我们一起努力,“静静”的加入这场“宁静的课堂革命”。耐性的倾听,用尊重生命的方式去培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花开有声,朵朵如梦”,如果哪一天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一定是来自心灵的天籁。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优秀读后感(精选16篇)11-21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精选11篇)10-18

课堂上的革命作文11-24

傍晚的宁静(教师中心稿)12-06

读课堂教学革命心得体会08-25

宁静才能致远(教师中心稿)12-06

宁静清晨宁静心的抒情散文11-17

宁静经典散文06-28

宁静的史铁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