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

时间:2021-07-06 17:02: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精选5篇)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1

  网上订购了《稻盛和夫自传》和《干法》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由稻盛和夫亲自撰写的。

  昨天下午刚刚才收到,我基本上花了通宵就看完《稻盛和夫自传》,只是在昨晚11点多钟时睡了2—3个小时,然后醒了就继续看,等看完了,都已经天亮一段时间了。

  我看完《稻盛和夫自传》,让我的内心释然很多。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虎年,俗话说,本命年当中如果运气好这一年中运气都会好,如果运气差这一年中运气就差。当虎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运气时好时坏,我到现在都没有猜到会有这么多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时好时坏。

  《稻盛和夫自传》让我了解如何以利他之心帮助别人。如果你做的事都以善念出发,那么感动了老天,老天也会帮你的。

  这本自传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任何思想深度去作评论,只有分享一下前辈稻盛和夫在书中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对我有深刻的启发,期待对您有所启发,我们一起共勉。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或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命运。然而自己的命运并不仅仅就是由个人的命运所决定的,而是由与已相关的公司和国家等许多命运的波涛相互重叠撞击所形成的。但命运绝非一成不变的,根据这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其人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佛教称之为因果报应,只要一个人思善行善,那么这就会成为原因,事物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命运正处于逆境之中,那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行善,或许也不会立刻显现出善果,但从更长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话,行善必将有善报。另外,无论有何种幸运降临,在感到庆幸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傲慢狂妄只会成为自取灭亡的原因。

  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接受人生的考验,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对于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在我古稀之年,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2

  最近,经朋友推荐我开始阅读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著作,《稻盛和夫自传》、《活法》、《干法》、《你的梦想一定实现》、《创造高收益》……几乎市面上能见到的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我全部买来,仔细阅读。就像一只饥饿的牛,闯进了长满青草的园子,近乎疯狂的咀嚼。读书本来就是我生命中的必需,(我曾数次提醒同事们读书的重要,读书的幸福,可惜很少有人能听得进去,并且身体力行坚持读书的,我说不读书悟道的人,活得很是可怜)。更何况是读到如此简单,深刻,质朴,优美的书呢。

  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共鸣,不断地向我袭来。我忍不住将稻盛先生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哪里是白纸黑字的书啊,字字珠玑,句句生花,这简直是老先生毕生心血的一种完美无私的呈现啊。对创业者、青年人、世人的谆谆教诲像是一曲曲人生优美的乐章,一首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不劳而获,缺乏道德,毫无信仰,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似乎已经成了一部分人的代名词,我称这部分人为“行尸走肉”。一个没有灵魂、追求和信仰的人,可不就是行尸走肉么?多么可悲而又可怜的人啊,但很多人确确实实是这样活着的。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人为什么要工作?换言之,人应该有怎样的“活法”和“干法”,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这些看似老掉牙的问题,正是当今社会芸芸众生所最最欠缺的,缺乏对此类问题的本质思索,没有明确正确的答案者,可不就是行尸走肉乎!

  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何在?稻盛先生讲在于“提高心性,磨炼灵魂”,——这就是最好的“活法”。

  人应该怎样对待工作?自我燃烧,付出比别人更加倍的努力。视苦为乐,甘之若饴。工作是对人生的修炼,每日反省,日日精进……

  如何经营事业与人生?敬天爱人,以德经营,利他经营。“万术”不如“一道”,公平,公正,正义,诚实,谦虚,勇气,博爱,勤奋,乐观等都是最根本的“道”。守正于道,真心通天。经营企业不正是经营人生么?

  我一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实干家。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季先生做了非常中肯的评价,感谢稻盛和夫先生为我树立了事业和人生的榜样!感谢朋友推荐让我读到了如此质朴美妙的书籍!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3

  自从大学毕业,就很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8小时内读完《活法》。

  4月初的深圳,窗外雨一直下,合上《活法》这本书,紧闭双眼,想象了一下去日本与《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见面的场景,激动万分……因为看了本书之后更加有勇气产生这样的`幻想,并想着如何努力去实现它。

  听着哗啦啦的有点凄厉的雨声,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位老人,石滋宜博士,仅比稻盛和夫小五岁,但两人的“活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意外惊喜,但更多的是伤感,自从厦门一别,好久没有见到石博士了,不知道石博士身体状况如何,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我曾经在石博士创办的“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旗下的一家深圳顾问公司工作,石博士下半身瘫痪,但依然“乐活”,待人随和,心境极好,他一直不遗余力地传授企业经营的道理及方法,直到现在我依然能够收到经常有石博士原创文章的《总裁学苑》电子报,我印象中《总裁学苑》电子报中也一定有稻盛和夫说的话以及关于稻盛和夫经营企业的文章。

  石博士与稻盛和夫的心境与做法不谋而合,稻盛和夫一篇“生病领悟真理”(年轻时换上肺结核),也让同时患病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对石博士或稻盛和夫的病情,我的病情(初步诊断为腰肌劳损)显然不值一提,但我必须要提一下!生病除了是医学上的病患,还是“心的投影”。人不可能不生病,但病后的心态可以改变病情的发展,如果认为自己倒霉或者企图逃避甚至厌恶,就会加重病情。即“一颗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可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多么的重要。

  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用到工作中,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就能形成“一颗积极工作的心创造了积极的现实”的奇妙效果。

  在《活法》这本书中提到的最多的是“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这个方程式,即人生和工作的结果都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的。上面讲到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转投到工作当中就是“思维方式”这个词,思维方式是正值,三者相乘的结果就是正值(热情和能力有高低、思维方式有正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热情、也有能力,但是思维方式是消极向下的,结果只能是负值。当然思维方式除了总是积极向上,还有性格开朗、充满善意、不自私、不贪欲等含义,我还需要慢慢理解,亲爱的读者,您也是。

  “您说的道理我们都只知道啊!”您可能会这么说,所以《活法》这本书的背后只有一句推荐语“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IBM的白立新博士和京瓷的稻盛和夫为什么能抓住我们的心理?早知道我们会质疑?刚好白立新博士也写了这句话,又刚好适合推荐到本书的醒目位置?

  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真理,读懂自己的心、便能读懂其他人的心,才能教人心、更能领导人心。

  刚刚过去的愚人节,因为长期患病,悲观的我在QQ签名是“本人已挂”,现在来看,挂的其实是一颗消极的“心”,我现在还活着,因为我的“心”重生了,因为只有积极的活着才能实现心中理想。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和工作的方程式中,“心想事成”并不是像我们平常那样简单理解的,它不单单是祝福语或鼓励自己的愿望而已,而是“宇宙的法则”,因为“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遗憾的是,“心中所想”并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大家不太重视理想,以社会大环境和自己的际遇而否定,而怀念青春时代的梦想,甚至嘲笑自己孩童时当科学家的梦想。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令我们忽视的部分——理想。

  理想之于工作,就是规划和目标,国家改革都需要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公司肯定也需要,个人更需要。制定一个又一个“貌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试想如果这些“不可能的目标”都让我们变成了可能,那该有多开心,再加上一般的公司如果完成目标都有适当的奖励和回馈,岂不是喜上加喜?精神和物质都有了。

  工作,并不是用来朝九晚六的吃饭的家伙,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磨练心智又有惊喜的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此看来,好好工作,何乐不为?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4

  一直以来我对人物传记都特别有兴趣,今天我读了一本《稻盛和夫自传》,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受想要分享。

  稻盛和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知道他把濒临倒闭日本航空救活,并实现了盈利。我之前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和《干法》,从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利他之心。这个可是了不起的一个方法。“利他”并不代表损害自己的利益,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适当去帮助别人。

  稻盛和夫出生在鹿儿岛市,少年时代的他也曾是个“孩子王”,可在之后的人生中,他经历了考试失利、身患结核病、遭遇空袭,就连就业也不尽如人意。有段时间他也曾苦恼不已,抱怨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走错一步或许就会侮辱歧途。

  稻盛和夫家里有六个孩子,生活非常清贫,战争又让他失去了一切,他必须尽快地步入社会,挣钱养家。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小技术员,负责当时还是全新领域的新型陶瓷的研发工作。他相信,总是抱怨社会也是于事无补,不如胸怀希望,坚信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最终他成功将研究成果市场化,并凭借重任的支持,创立了新公司。45年过去了,京瓷已经发展成为销售额超过1兆日元的大型企业。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不如意,不论是感情还是工作,甚至是学习,都会有不如意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选择泄气,或者是逃避,抱怨社会。而强大的人他们会选择自强,他们会及时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日本经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是后一蹶不振。经济增长缓慢,让当时日本人感到特别焦虑。然而,日本却挺过来了,日本今天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人口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在日本一个普通人可以做一份工作做一辈子。从《活法》和《干法》中我体会到稻盛和夫的智慧。

  读完《稻盛和夫自传》后我明白,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总是风平浪静,他很难取得成功,只有直面困难,心怀利他之心,我们就可以创造更好的明天。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5

  读完道盛老先生的自传后,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来一种不能言语的,持续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灌满我整个身心。一个多病又顽劣的穷小子成长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是他那份做事的执着和坚定还有那份大义名分的爱而有了今天的成就。也让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言行和身心。至从接触道盛哲学才让我更深刻的清楚自己做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它让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要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我原来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开阔了我的视野和心胸。

  从道盛老先生的自传了解到他老人家一生真是在真枪实干中过来的,就是在这种真干的状态下去悟出人生的真谛——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从身体力行去做事情从而转变到心性上的提高,从心性上的提高转变到做事上,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以敬天爱人为做人做事的准则。从他的身上也深深的让我看到了他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到身边的人也能和他一样的忘我奋斗,不断的一次一次的有新的成果诞生。这也让我体会到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真正的付出才能有预期的成果。

  从稻盛和夫的例子也告诉了我们,唯有脚踏实地,而且全力以赴于当下的工作,才是最有力的完善自我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们能够获得提升,能够从工作中不断反省,从而改变性格,能够在全神贯注的工作中获得神的启示,唯有努力工作才是磨练心智的最佳方式。

【稻盛和夫自传的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02-08

《季羡林自传》读后感(精选4篇)07-15

《老舍自传》读后感范文11-29

《庖夫》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6-04

《老舍自传》读后感(2篇)09-14

《老舍自传》读后感2篇03-30

《季羡林自传》读后感范文参考12-13

《富兰克林自传》英文优秀读后感06-15

《伊莎多拉.邓肯自传》读后感02-09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合集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