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时间:2021-06-03 19:34: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

  居里夫人是父母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位,但是她出生后,她的母亲已经感染了结核病,她从少没有得到母女那种亲呢行为,哪怕是一个拥抱,她的母亲亲切地叫她玛妮雅。当她四岁的时候,她的智商就过人了,她能流利跟着读姐姐书本的内容,但是他的父母不想过早开发她的智力,她想看书时,是用别的事情去代替。对比现在早教班像春后竹笋那样多,是因为很多家长太渴望小孩成长了。不要过早开发智力,真的值得学习。

  当玛妮雅读书时,不幸失去了大姐和母亲的疼爱,童年多少有一些心里阴影。学生时代,她刻苦学习,非常用功,是日后成为科学家不可缺少的原因之一。

  玛妮雅父亲是一位好父亲,虽然失去了母亲,但是父亲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指引人。读完中学后,玛妮雅去了做家庭教师,寄钱给姐姐读书,让人感受到手足情深。期间和那户家庭的儿子相爱,但是由于门第的原因,对方家庭竭力反对,恋情无疾而终。

  最触动我的是玛妮雅在巴黎求学期间,由于费用不多,每天只能吃一点,啃一小萝卜和半磅樱桃,用功到清晨三点钟,只睡4个小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背后付出的辛酸,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总有实现目标的时候,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看看《居里夫人传》这本书。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

  寒假里,我翻开了《居里夫人传》一书,细细地品味了居里夫人那艰难而又充满成就的一生。之后,居里夫人那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便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居里夫人出生于被奴役中的波兰,四岁时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父亲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十九岁时,居里夫人去巴黎求学,从此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重要的元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居里夫人的科学实验过程却是异常艰难的: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她自己扛来了一袋袋沉重的废渣,把这些废渣倒入盛有沥青的桶里,使劲地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原本光滑细腻的手被腐蚀的伤痕累累。在无数次的艰难实验中,居里夫人几乎是屡战屡败,可她却毫不气馁。终于,在第三年的时候将这些元素分离成功,“镭”也就此诞生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名人中,只有居里夫人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确如此,居里夫人在发现了镭之后,一举成名。各行各业的人都登门拜访,有来取经的,有来采访的,甚至还有人想出高价将此技术买走。对此,居里夫人厌烦不已,并将其拒之门外。此外,居里夫人也没有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因为她不愿违背科学研究的初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居里夫人的事迹令人钦佩不已,而我们现在有着便捷又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寒假我畅游在书的海洋,读了许多文学名著,虽然我还没有发现什么“黄金屋”,但我却在作者的笔下体会到了人生百态,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哲理以及人生的意义。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人物传记中的精粹《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了。

  居里夫人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她很小的时候大姐与母亲就相继患病死去,这无疑对她幼小的心灵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从小缺少母爱的她凭着自己的顽强与毅力,最后来到了巴黎进行更刻苦的学习。她为了省钱,在巴黎一间狭小的阁楼里度过了她人生最艰苦的四年读书生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她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在科研事业中献出自己的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迎来了人生第一道曙光,第一次得到了诺贝尔奖。本以为有了两个女儿后生活会更加幸福,然而不幸又降临到了这个女人身上,她的丈夫突遭车祸去世。她没有被生活吓倒,第二次又站在了科学之巅。她用自己的技术、勇气和信心救活了上百万的伤员,她把生的希望带给了无数人。我深深地被她给打动了,我们要学习她那种顽强的精神。

  这本书又揭示了另一个令玛丽痛苦的事情,她的国家被俄国统治者严酷管制,没有一点儿自由权。这件事深刻地印在她的心里,她不甘心,她要反抗。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即使是拥有最纯真感情的孩子们,也被无情地卷入了这场严酷的斗争中。最终她凭借自己坚强不屈的精神让祖国不再受管制。我们也要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爱国精神,时时刻刻要为祖国而着想。

  多年以后,她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当之无愧的科学界翘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是的,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她经理起人世间最高的赞美。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她的成功背后却藏着正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居里夫人小名玛妮雅,出生于波兰,她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当时波兰被俄国占领,所有人都变成了俄国的奴隶。这在玛妮雅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为此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在玛妮雅十岁那年,她的母亲身患重病,不幸离世了,母亲的病故,又激励着玛妮雅报效祖国的念想。

  她长大后,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到巴黎求学,玛妮雅当时的住处没火,没灯,甚至连水都没有,这里非常寒冷,她只能把她所有的衣服盖在身上保暖,在这种环境下,玛妮雅仍然刻苦学习。取得了数学和物理两个毕业证书。

  她在毕业前不久认识了比埃尔,两人志同道合,最后结为夫妻。当时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只有一间小屋子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夫妻两人废寝忘食地做实验,身体健康也不注意。经历种种失望与兴奋后,终于提炼出一种叫“镭”的元素,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们。几天后,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居里夫人唯一的长辈,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车祸居里夫人失去了自己至爱的人———比埃尔。这位坚不可催的波兰女科学家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她心中的痛,脑中的愤怒,通通被她化成钻研科学的动力,她那已经被“镭”辐射得变了形的手不停地忙碌着,继续探索“镭”的奥秘。

  1911年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

  1934年她的病情严重,两个女儿带着母亲去看病,高烧已超过40度,可医生们都诊断不出是什么病,最终享年66岁的居里夫人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科学实验,离开了这个世界。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5

  《居里夫人传》我是放弃了看电视的时间,一晚上读完的,这本书的情节像502胶水一样紧紧地胶住了我的心,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感悟:只有像居里夫人那样淡泊名利,勤奋好学的人才会成为栋梁之材。

  这部书是玛丽居里的女儿艾芙居里写的,是法国著名音乐学家。而她的母亲居里夫人,则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局里居里共同研究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在1903年、1911年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一个淡泊名利,视物质如粪土的人,这种美好的品质,她的童年已经养成了。

  有一次,玛丽居里祖国波兰在上波兰语课。之前,俄国已经占领了波兰,并在各个学校派下督查,不允许孩子们学习波兰语,只允许孩子们学俄语。

  但是,聪颖机智的学生不怕督察,毅然带领孩子学习俄语。一天,玛丽居里正在学习俄语。忽然,楼梯上传来了“咚咚咚咚咚”的声音,是督察来了,孩子们迅速的把书藏在一个小柜子里。门开了,督察叫起玛丽居里,叫她背诵俄语教的天主祈祷文,又问俄国的王子、皇帝、公主、殿下的名字以及一些平级上的问题。当问到统治人是谁时,玛丽居里很痛苦,用生硬的声音回答道:亚力士山大。”

  之后,玛丽居里哭了,在权力和暴力面前,她不得不低下了头。

  玛丽居里是一个爱国的人。

  另一次,居里夫人嫁到波兰,居里夫人在那时还很穷。她发现了钋和镭,却没有申请专利,当时,许多科学家、企业家都在使用钋和镭,如果申请专利,居里夫人就可以获得一千多万的专利使用费。而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奖章,就当玩具一样送给自己的女儿玩,而没有像别人一样,放在一个精心制作的上等盒子里,整天炫耀,像宝贝一样,不离开手。

  现在,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淡泊名利,做一个新世纪的栋梁之才。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6

  在暑假时光中,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作者艾芙一开始就承认他要叙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玛丽居里一生中伟大实际极多,所以人们都喜欢像说传奇那样叙述她的历史。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居里夫人这位具有高贵品质的、献身科学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居里夫人出生于被沙俄占领时期的波兰,家境贫寒,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中学毕业后,没钱上大学,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师来自筹学费。在巴黎大学求学时,每到秋天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着急,尽管这样,在实验室的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镭元素的伟大科学成就。一战时期在战场上的毫不费事就成了一名战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饭,困了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护士住的小屋里,或在露天的帐篷里,废寝忘食的在战场上进行救护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科学家,在生活依然很艰辛的时候,主动放弃了申请镭元素的有关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自己确因要买1克镭而不得不靠别人来筹集资金。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7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伟人,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能够说是十分简朴。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仅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由此可见,他们的家,是多么的简陋。而居里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简陋。

  而之后,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向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这种做法,在今日的我们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简朴,甚至到了我们今日所说的“抠”的地步吧。

  应对这么简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想象她是什么打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与众不一样,或许她是不拘小节吧。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她对仪表的华丽能够说是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的心中,仅有她的实验,仅有她的研究。也许,对科学热爱到了极点的人都是这样吧,你明白吗,据说爱因斯坦穿鞋子,从不穿袜子。在他看来,穿鞋还穿袜子,实在是不必之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许多富翁的生活能够说是极尽奢华之能。勤俭节俭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曾几何时,我们也迷失了。

  是的,我们应当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简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纸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

  读《居里夫人传》,让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负着无数光环的居里夫人。

  作为一个波兰人,她有爱国志士的热血;作为一个女儿,她有一颗孝心;作为一个妹妹,她有奉献与敬长的美德;作为一名求学者,她有无畏探知真理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她有不怕辛苦教书育人的执著;作为一名母亲,她有着为人母的爱;作为一名学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精神;作为一名成功者,她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永远不让知识贫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实在是完美无缺!我相信她身边一定不乏由衷赞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玛妮雅面对赞扬只会礼貌地微微一笑,便回过身思索着新的实验了。我最钦佩的是她对科学的狂热。若无一种信念,怎能支撑她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当我翻到她听说提炼铀的残渣还在时的兴奋与布罗妮雅强行给她买衣服时的不悦,我真的惊叹于她热爱的事物。科学至上,不容许衣食住行的纷扰。与居里夫人相比,怎样刻苦都不为过。秉性优良的她从不沾沾自喜、从没想过懈怠。的确,每个人都会疲倦,但她顶多在大汗淋漓时喘口气、擦把汗,而不是畏难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就像是两条鲤鱼,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坚强的心。他们游啊游,对于旁人的议论不管不顾,相濡以沫,直奔龙门而去。但当他们养精蓄锐,一跃而上后,却迅速钻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夺目的闪光照人前进。是的,诸如两次获诺贝尔奖,发现钋、镭之类的成就对于她是理所应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诠释着什么是不被荣誉所腐蚀、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献一生。合上书,情不自禁地,轻轻为她鼓掌。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9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之后,居里夫人靠自我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我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向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之后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能够将自我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我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期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0

  在暑假重新读了《居里夫人传》,感触颇深。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写的,真实地叙述了居里夫人的生平。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充满了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她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对自己悭吝,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们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

  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_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1

  真的很不错的自传!全书是居里夫人自己的生平传记及其为其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之前对居里夫人是不太了解的,只知道她提炼出了纯镭,印象里就是那种严谨的科学家,但读后才知道居里夫人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

  她对大自然的热爱是那样深沉,“我一生之中,每每看见大自然的新景象总像个孩子似的欢喜雀跃。”。她与丈夫的伉俪情深,“我们一直生活得很亲密融洽,因为我俩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理论工作、做实验、备课或备考。十一年的夫妻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分开过,所以这一期间我们几乎没有只言片语的信件往来。休息日或假日,我们或徒步或骑车远足,或是在巴黎郊区的乡间田野,或是去海边或山里”。她对女儿的爱,“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是相互体谅、彼此尊重,否则彼此之间是不可能感到愉快的,自己也不可能精力充沛。我们母女之间从来不说一句伤人的话,从来不做一件自私自利的事。”

  还有二战期间她在前线积极奔走为伤员诊疗的博爱对战争的批判,她对故土波兰的眷恋,她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她将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发明的镭提炼技术无偿向社会公布,朋友们都笑她傻,她却说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才是她最大的快乐。

  1934年67岁的居里夫人因罹患白血病而病逝,这可能与她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居里夫人中年丧夫,在承受巨大的痛苦下,以极其坚韧的精神抚养两个女儿,同时继续坚持科学研究。“有些人,尤其是女人,往往会问我是怎么把这两者处理得如此好的。确实,这并不容易,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还要作出一定的牺牲。”轻描淡写的语句却更加凸显了这个女人的坚韧。最让人感慨的是她在丈夫逝世后写的那些信件,对丈夫最真切的情感令人动容。无私、善良、坚韧、博爱、勤奋又柔情似水,这就是居里夫人。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2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后来,居里夫人靠自己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己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直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后来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己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希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3

  居里夫人,她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不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人。并且分离了镭和钋等元素,还利用这些元素的辐射来治疗疾病。在世界大战期间,她的这项技术,在伤员治疗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曾经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接受过很多的荣誉。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皮埃尔·居里工作的环境很艰苦,没有自己单独的实验室,就在一个废弃的木棚里做实验,木棚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天窗,而且多处裂痕,一下雨就会漏水。木棚里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是炉子旁热一点。木棚里所有的仪器都是他们自己买的,经济条件也十分拮据。因为在木棚里做化学实验会产生毒气,所以,他们只好把化学实验搬到院子里去做。他们就是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拼命地干着,不断地做实验,失败了重来。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取得了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居里夫人的这种勇敢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对照着我自己,觉得很惭愧。当我有了一个理想时,开始时信心满满很自信地去做,想让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可是当一碰到困难,要历经磨难时,我就放弃了,不想去努力了,自己当前的理想就成为泡影了,又有了其它的理想,但是遇到困难又放弃了。这样的我真的'不好,老是换自己的理想,不能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所以到现在都没有真正地、很好地完成一个目标。如果那些科学家都和我一样怕吃苦,不坚持到底,那么社会都不会前进了,现在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不存在了。从居里夫人的身上我学到刻苦的精神,不怕艰难。现在我是一个小学生,正在学知识的时候,当前的目标和理想就是要学好本领,掌握基本知识,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才能成为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当然在学习的期间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有许多拦路虎,这时我就不能为了一点苦就放弃,要坚持下来,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4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部世界经典名著《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在世界上家喻户晓,她是人类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知道,是她发现了“镭”,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她的生平表面上看起来一帆风顺,实则异常艰难。

  当居里夫人还是那个叫玛丽亚的女孩时,她天资聪颖,俄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可是她读两遍俄文诗歌,就能一字不误地背诵出来。更可贵的是,她学习专心致志、忘我投入。为了支付姐姐在国外的读书费用,十八岁的她只身去偏僻的乡下做家庭教师。她二十四岁去巴黎寻梦时,由于生活的清贫,学习的过度用功,常常晕倒,可是即使如此,她却不去关心自己的身体,而是继续勤奋刻苦学习着。

  居里夫人就这样一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着,一路不知道疲倦,不畏艰险地踏着自己搭建的天梯向着成功的顶峰攀登着,不断地折射出她那非凡的光辉,照亮着他人,照耀着世界。她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她却影响着后世千千万万的人,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

  还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名上了书法学习班,一开始,由于刚刚接触毛笔字,写的非常难看,点不像点,横不像横,好端端的一个字,被我写得七扭八歪,于是我就不想练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坚持,都需要有耐心,并不怕吃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在老师的教育下,我认真的从点、横、撇、捺基本笔画练起,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就是礼拜天和节假日也不列外。经过两年多的练习,我的毛笔字也写的像模像样了。回想起这些,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今后,我要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事要坚持,用顽强的精神来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

  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驱走黑夜迎来光明?又是怎样的力量,可以给人以抛去世俗杂念,朝向理想的勇气……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中给了我答案。

  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人,史上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女性。她的经历与荣誉令人羡慕,她的故事也被许多人知晓。人们敬佩她、仰慕她,但不知有多少人想过这背后的一切 。

  我一直都难以忘记她做实验时的情景,“有的时候,我得用一个与我的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着的沥青油矿…… 工作结束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让她提取了镭元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做这样脑力与体力并存的工作,一天、两天、三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坚持住,因为我们是看得到尽头的。可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几年呢?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她有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她有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更是她对科学热爱。这份热爱,使她在漫长的、看不见的研究之路中坚持了下来。这条路是黑暗的,但她一直努力地去找光明,最后向着阳光绽放……

  正如王黎伟所说:“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所有发动机都一度停机,明知已不可挽回,可人类仍抱一线希望去抢救,最后成功借助木星引力逃出太阳系;就像陈寅生先生晚年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坚持撰写《柳如是别传》;就像斯蒂芬霍金虽然在21岁就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努力工作,甚至提出了无边界宇宙模型……这些人向我们诠释了“世界以痛我,我报之歌。”他们和居里夫人一样,用钢铁般意志书写了他们的人生乐章……

  他们向着阳光绽放……

  容易的路无法通向梦想,追梦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与坎坷。面对困境,我们可以发抖,可以倒下,但这绝不是放弃的理由。因为唯有坚持,才有光明;唯有坚持,才有希望。愿你有充分的忍耐与担当, 有单纯的心去信仰。愿你能够走过黑暗,沐浴着阳光,欣然绽放……

【初三居里夫人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居里夫人传英文读后感08-18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00字02-09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7篇02-09

居里夫人传英文读后感范文08-11

居里夫人传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02-16

《范仲淹传》《王安石传》的读后感12-30

居里夫人的故事读后感02-11

《陶渊明传》读后感01-23

《杜牧传》读后感10-07

苏轼传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