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3-12-16 17:10:05 博耿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狂人日记读后感(通用11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狂人日记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狂人日记读后感(通用11篇)

  狂人日记读后感 1

  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日记读后感 2

  《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由作者鲁迅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创作,初次载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品中的狂人是一位有病的返回家乡的人。当他回到昔日的故乡时,故乡中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注视他,包括一些小孩,就连他大哥也对他有所企图,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他们交头接耳在议论我,似乎怕我,又想害我,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着我笑,我便从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原来他们正在筹划着一部“人吃人”的戏,而戏中那个主角即是被吃的对象,就是自己。就连自己的兄弟也加入他们的行列,特意请来一个演医生的侩子手来帮我看病。老头子坐着,闭上眼睛,摸了一会,便张开他的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地演几天,就好了。”其实我是知道这一切的,他们这样做分明就是让我养肥了,自然他们可以分多点吃。但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这场“吃人”的阴谋了却没有采取反抗呢?那是因为我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员,我的妹妹在她五岁时就被我的大哥杀来给家人吃了。可见,在当时那个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即使是家人,随时都有被吃的可能。

  作品中的语言非常冷酷、逼真,像一把血淋淋的刀,深深刺进人们的心墙。例如“前几天,浪子村的佃户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了吃,可以壮壮胆”“虽然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仅仅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缠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地发出一种呜呜的笑声。他们只会吃肉的!”闹荒是那个时代常有的状况,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贫穷,整天都要受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人们受封建社会遗留的策的'影响,而不敢采取反抗,只在百姓之间相互欺压。而当看到吃人的时候,众人只会在一边看,但却毫无行动,因为可能众人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员。

  令我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这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人是“吃人”!“仁义道德”已经变成了“吃人”。可见,当时那个旧中国实质上是人吃人的社会。那些满嘴的“仁义道德”实质上也是为了愚弄大众。封建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也是愚民的。从这篇作品中,我可以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是带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他的观点也是带有浓厚的反孔色彩。

  狂人日记读后感 3

  谈起中国现代文学,大家绕不开的,一定是鲁迅先生;谈起鲁迅先生,大家绕不开的,又一定会是他的《狂人日记》。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具象征性的,同时又是最具批判性的作品之一。我之所以把它的书评设为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也正是因为如此。

  说起《狂人日记》,其中最著名的话莫过于那段,“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的出现,将历史上几千年来的“仁义道德”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揭露。给通篇带来了非凡的意义。

  在封建礼教中,保守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人们的迫害,就像酷刑滴水刑一样。

  凉水一点一滴的坠落,打在无知的人们坚厚又薄弱的头盖骨上,如一只只蠕动在腐肉里的蛆虫。随着漫长的时间,蛆虫渗进头皮,啃噬头骨,最后消化掉整个头。剩下一个无脑的躯壳,没有过多的挣扎……

  滴水刑也是吃人的一种。

  《狂人日记》全篇都在围绕吃人来说,里面一个个奇异的事件组在一起,构成一个无比荒诞的世界。作为读者,你无法肯定它是真的,你也无法否定它是假的。就只能称它作,亦真亦假。

  狂人,他摆脱那时代对世界正常的的'方法。他对世界的看法,比任何人都透彻。确切来说,比任何人都要正确——那时代,何尝不是一个真正吃人的世界。可就这么一个真正看穿世界的人,在那时代却被称为狂人~

  对别人的劝道没有起任何作用,所以才会有狂人最后的那些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我想,这也是《呐喊》名字来源的一种。

  狂人日记读后感 4

  《狂人日记》中记叙了“人吃人”的灾难,当鲜血淋漓的人被一个个饥肠辘辘的“野兽”狼吞虎咽下去,他们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无其事的样子,谁会知道在他们虚伪的外表下,竟在筹谋瓜分人的阴谋。麻木的肢体,被俘虏的意志,被摧毁的精神,一个个眼神呆滞,时代的黑暗使他们蜕变了,蜕变的狠毒、无知,昔日善良的种子已被恶毒的藤蔓所缠绕,命运的不公使他们沦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被奴役的肉体,被驾驭的思维,被溶解的顽强,俨然一副野兽的样子。而时代的里程碑终以血腥,愚蠢,残暴,无奈结束。

  生存的意义就是打破这种局面?还是苟且偷生,沦为这个年代的战利品?还是力挽狂澜,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战时代的高度,那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被时代缴获,被命运折磨,忍受莫大的耻辱,最后酿造一幕幕悲剧!将灰色的天空染上鲜红的血迹,以唤醒支撑灵魂的血液,忘却坚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变得扭曲,变得丑陋。被侵蚀过的肉体,留下蛆的痕迹;被打碎过的内心,留下玻璃的足迹。

  被鲜血浸染过的心,早已不堪一击;被狠毒俘获过的梦,早已支离破碎;被冷峻触碰过的脸,早已伤痕累累。

  在小说的开头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叫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狂人日记读后感 5

  说道狂人,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即一直以为是轻狂浮夸之人,而其日记,也不过为腐木烂泥之事罢了。于是,我怀着一种奇怪的心情开始读这篇《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并不长,但每段如刀刃般扎入人的心脏,难以忘却。

  《狂人日记》讲的是某村的一个人因为环境的原因,时代的局限,旧礼制度的迫害而患有迫害症,一天到晚都担心身边的人来吃他。结果,天天想,夜夜想,最后变成了神经病,被村里的人嘲笑,被他哥关了起来

  第一次看完这篇《狂人日记》,我并没有太多理解,也如那些村里人一样嘲笑那狂人。可是,为什么狂人会这样,书中明了,我前文也说到了,是环境,时代和旧礼,这其中旧礼和环境对狂人的影响尤为关键。

  旧礼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而它也算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所谓的“忠君”,那些在后人眼中的“英雄”,为了他们的主,不顾自己的生命,也不顾他人的死活,如臣子每每在宫廷斗争当作牺牲品就义前,都还会发出“忠臣不事二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一腔热血之呐喊;君主对自己有恩,而当他有难时,作臣子的`不惜杀妻弃子,为君报旧时之恩。为历史留下一笔又一笔的“荣耀”,更令人想不通的是,这种“荣耀”被后人所传承,至今视为典范。尤其是那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千古流传!说到吃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了,吃的人大多为孩童和女人,到后来发展成那些乱臣贼子....这篇《狂人日记》也说到徐锡麟被凌迟最后他的心脏被掏出炒着给人吃,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生在当时的制度下,你又如何不提防身边的人?所以狂人的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同情的。

  再说说当时的环境,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人麻木,正如《狂人日记》写道:孩子的眼神古怪,似乎和我有仇。这尽管是在一个病人的角度来看,有些争议,但无可厚非的是,孩子的眼神中没有快乐;没有理想;没有渴望;没有那中天真无邪。否则病人看了如何不怕,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与凄凉。鲁迅的呐喊也同为当时有志之士的心声,如秋瑾曾希望用她的牺牲了唤醒国人。孙中山也为此发起一场轰烈的革命......也正是为此,当初鲁迅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

  而所谓的“狂人”,也就是指那些被旧时礼制迫害的人。

  狂人日记读后感 6

  《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即“表现深切和格式特别”。

  主题:在思想上,《狂人日记》表达了彻底、不妥协反封建精神。鲁迅自述,《狂人日记》受到了果戈理同名小说和尼采思想影响,但却“比果戈里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超人渺茫”。《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揭露和批判是多层次逐步展开:第一个层次是先从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普遍性,进而通过狂人联想,把历史和现实具体肉体上吃人,上升到了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更深层次。第二个层次,从家庭内部着眼,来透视封建礼教所依存基础――家族制度罪恶。“大哥”意象就是家族制度象征。“大哥”并不是有意迫害狂人,但他所遵奉礼教制度观念却决定了他必须要按照社会传统意志来消灭狂人叛逆意识,因此也参与到了吃人行列中。第三个层次,通过狂人自我反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含义引向了深广:狂人也被纲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尤其是狂人所说“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我,显然不但是狂人自身,而且是代指处在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控制之下“中国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最深层次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反叛和变革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传统思想,大胆地明确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更高级“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途径。

  《狂人日记》有鲜明现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省察历史与现实理性精神,解剖自我灵魂自审精神,以及关注生存和发展忧患意识,远远超出了一般知识分子顾影自怜式自我安慰,显示了“五四”时期思想启蒙高度。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先锋。《狂人日记》之因此被称为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除了其思想上贡献外,还体现在艺术上独特创造方面,有独特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并成功地塑造了“狂人”艺术形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病情和意识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重视故事情节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手法,形成了独特艺术效果,这主要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艺术形象来实现。实写人物,用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是象征主义。一方面,从文本叙述表层来看,狂人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作家用现实主义方法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精神病态:思维逻辑混乱,心理变态等,甚至可以经得起精神病理学者检查;另一方面,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疯话中,创造性地利用了象征、隐喻手法和汉语多义性,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领略战斗深意;巧妙地在狂人周围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象征性描画,这就使读者所感受到狂人,在内在精神上,成了一个站在时代前列先觉者,一个反封建启蒙斗士。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日记本文”部分采用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文言部分所表现出来内容和白话部分所反映出寓意是对立,白话部分表现虽然是“狂人”非正常世界,却有疯狂中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反抗,是不正常中正常;文言小序部分写狂人病好之后,已“赴某地候补去了”,成为了候补官员,表现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正常人”世界,实际上却是正常中不正常,表明反封建战士已经向黑暗现实屈服,成了封建统治者一员。这样,小说文本就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了反讽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对现实深刻怀疑和极度绝望,表现出了“梦醒了却无路可走”悲哀。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狂人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有暗示性寄寓意义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精神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受到长久精神压抑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知识分子悲剧典型,象征是近现代社会(晚清至民初)所有壮志未酬先觉善斗之士和反封建先驱。《狂人日记》整个情节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思想基础上――知识者觉醒程度和他在中国当时社会上孤立程度是成正比例发展,越觉醒就越孤立。“狂人”越是深刻地感到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越是极力反抗这种礼教,周围人越是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值得理解和同情“疯子”。“狂人”命运深刻地体现了当时觉醒知识者悲哀。

  鲁迅明写是狂人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心弦。狂人并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艺术象征,我们从狂人日记中,感受到是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战取一首气魄宏大、热情奔放时代思潮交响乐。因此,它一经发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新潮》杂志著文称誉“疯子是我们老师”,“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狂人日记读后感 7

  近几天,我拜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这部小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旧社会的黑暗。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在旧社会中,鲁迅来到了大哥的家乡。但那里的人却很奇怪,当鲁迅一人走在路上时,路上的人都面色铁青的议论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当我读到有个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儿子,边打还边说:“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看到这,我不禁吓了一大跳,虎毒还不食子呢!况且这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么会如此残忍呢!但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那天,一个人来告诉大哥说村里有一个大恶人死了,村里的几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来吃了,还说是可以壮壮胆子。直到最后,鲁迅终于明白了大哥与那些人是一伙的,目的是想吃鲁迅。才明白妹妹五岁时的死,是因为被大哥吃了,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我想:旧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残忍了,以为吃别人身上的什么就能补自己身上的什么这样一个荒唐的谣言,就去忍心去伤害自己的亲人。哎!可悲啊,可悲,旧社会实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记读后感 8

  狂人“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是何种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似乎的确是重新融入这个“吃人的世界”了。但重新融合,真的是就像有些评论家说的那样,因为知道自己是四千年来吃人的社会的一员,而自己也未必没有吃过人,开始醒悟过来,知道自己与所有人都一样同流合污因而投入这个社会了吗?还有人结合鲁迅先生自身的经历说鲁迅先生是对中国社会失了望,同狂人放弃“不吃人”的希望一样弃了文,不再相信希望。但不再相信是一回事,漠然也大概可以理解,可是从此调转枪头,加入曾经厌恶的队列这种事情并不能使人理解。这种痛苦难道不是翻倍的吗?

  常人世界何以产生疯狂?为什么要从绝望走向妥协?即使是要结合鲁迅先生自己的经历来发议论,鲁迅先生有反过来融入这个礼教的社会么?有重新为这个封建礼教社会抛头颅洒热血去维护它么?没有。所以这个“早愈”,我认为不是他从黑暗中醒了过来而后又再次睡去,与这个社会重新合流。这个“早愈”,应该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但是反抗力量不够,暂时压下自己的思想,与这个社会言和的。言和不是妥协,也不是理解接受,只是对自身所处位置的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因为狂人的.思想不会从自己的脑海中死去!试想一个念头在自己的脑海里如此根深蒂固,甚至引起旁人的不适以致将其定位为“狂人”、异己,是多么强大的一股精神力量!(虽然很大程度上其他人将狂人定位为异己也许是因为他的思想威胁到了常人世界的秩序)但既然曾经那么真切地痛苦过,言和的方式也就不可能是臣服。

  这么说来狂人就算是一个先觉者。他不是觉醒后又“死去”的未完成的人。鲁迅先生的进化论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一代的人因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太重,所以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所以狂人说“救救孩子”。但下一代又是被这一代抚养长大的,这种使我“成为吃人的人的兄弟”,以及使小孩子“睁着怪眼睛”的怪圈,似乎进化论并不适用。狂人是不是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呢?其实他也是在动摇,虽然存着一丝希望,但这希望大概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这种希望。按下这种心情进入生存困境的狂人心情大概是非常悲壮的吧。“早愈”的他,在绝望之下,或许是心灰的封存自己,或许是如伊藤虎丸所说,成为生存于日常世界里的启蒙者。

  也许有一天希望再次出现的时候,狂人会成为坚定的支持者。

  狂人日记读后感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凛冬之际,我研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

  书中的主角是“狂人”,也就是我们现代所了解的“疯子”。他疯疯癫癫,错乱多疑,满口胡言也表现出了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但他在“狂”的同时又好像无比清醒,激烈地批判这个“吃人”的时代。

  “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自会吃。”揭开的是当时那个没有年代的历史表面光鲜亮丽的假象,表露的是表面下龌龊不可言喻的黑暗。人人互敬,人人互吃,人人自得其乐,人人心知肚明。

  一句话深深敲醒那个时代尚且安心入睡的其他人——“从来如此,便对吗?”这话像是一位狂人的胡言乱语和不满,却又像清醒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迷茫与怒斥。不破不立,不真的打破人们仍然沉醉的旧黄粱一梦,那么也就只会安然地腐朽在乱世里,永远不会迎来新生。

  那时代人人吃人,自己的同胞兄弟也照样吃,连孩子也吃人!或许是预料到自己还是会沉没于封建礼教和厚重压迫中,但还是心有不甘,便在结尾留下最后尚存希望的嘶吼与绝笔——“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从此杳无音信,不知是继续维持仅剩的清醒还是沉寂于“吃人”的历史里。

  《狂人日记》全书共约4700字,是一部短篇小说,很适合闲暇时捧读。文章虽短,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却也不可忽视。我第一次读时并未读懂,只觉得这疯疯癫癫的语句毫无来由,语无伦次且感到乏味,再次回味时才突然有了些感悟。

  也许我微不足道的感悟并非鲁迅先生原本全意,但也看懂了那个“吃人”的年代的哀鸿遍野和民不聊生。回过头来再看如今的太平盛世,仿佛看见了一路上的腥风血雨,亦觉这路下一步得由我们走,也更坚定,更有勇气地去学,去复兴。

  狂人日记读后感 10

  狂人患有被害妄想症,老觉得有人要害他。所以,他不论是看到赵贵翁和他的狗,还是路上闲逛的人,骂小孩的母亲,或是自己的亲大哥,给自己看病的大夫,还是街上在背后议论他的小孩,他都觉得对方一心想要吃掉自己。在他的眼里,周围的人都是不正常的,而在他人的眼里,这个狂人才是不正常的,最后狂人被当做“疯子”关起来了。他真的有病吗,他真的疯了吗?

  事实上故事是一个三十余年未回家的'旅人回到家乡,却发现村里的人都对他不怀好意,总是睁着一双怪眼睛看他。他发现就连小孩都对他铁青着脸,每个人都长着两排白厉厉的牙齿,好像是吃人的工具。赵贵翁及他的狗、街上的孩童、狂人自己的兄长都以凶狠的目光看着狂人,狂人不知所谓何事。正是这种不知何事的恐惧才让狂人一直担惊受怕。他试图找寻答案,文中说:“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将大家的言行汇集到一起,似乎找到了答案:他们要吃了他。而狂人找到了答案,在梦中还与一个人对峙:"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勇气百倍,偏要问他。"对么?""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不对?他们何以吃?!""没有的事……""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也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读后感 11

  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狂人日记》,初中时就曾被教师要求读过,但那时尚小,不曾懂得鲁迅先生的意图。头一回看的时候,都觉得背后阴阴阵阵,有一种看《十宗罪》的感觉,上了高中,再读此文,感觉自我读懂了一部分。

  我觉得小说主人公“狂人”,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他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害怕,多疑。用此刻的医学术语来说,也叫作“迫害妄想症”患者。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认为那是把他养肥好吃肉。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只是个心理变态。然而,鲁迅先生并不是在写一个精神病人的犯病史。“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知识分子,一个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这些才是“狂人”形象的`真正。

  据鲁迅先生说,这篇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何为“弊害”乃在“吃人”。对于这篇文章,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先生的构思,竟能想出用“吃人”来表现封建制度的害人之处。也确实,那时候的社会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黑暗笼罩,人们整天惶恐不安,他们无法起来反抗,因为在日夜不停的恐吓下,双腿早已发软,内心也丧失了站起来反抗的勇气,只能顺从地任人宰割,什么时候,自我的肉被吃完了,血也被喝光了,骨头都没剩下多少,才是一种解脱。

【狂人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狂人日记读后感700字 《狂人日记》读后感700字09-17

学生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适合学生看吗04-10

狂人日记摘抄08-29

狂人日记歌词08-30

初中读狂人日记的读后心得范文狂人日记读后感高中02-06

《狂人日记》读后感08-30

《狂人日记》读后感09-01

狂人日记读后感07-16

《狂人日记》读后感10-22

狂人日记读后感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