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时间:2022-06-22 12:43: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0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最好的自己》,它的作者是李开复,以往的微软全球副总裁。他的这本《做最好的自己》讲述了人生道路上应当注意的要点。我对他写的关于自信的文章很感兴趣。在书中,李开复说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我认为很有道理,因为你要是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你就会突发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位“天才”!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比如说你要参加一个中学的面试,自信就能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因为面试不仅仅要看一个人的思维本事和智商水平,更要看你有没有自信的态度!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以后应对考试或者面试,我就必须要自信,不要怕题目和考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人要是紧张的话,你就容易忘记积累的东西,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自卑。

  怎样让自己变得自信呢?这本书会给你答案,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信,不害怕,不紧张,要学会赞美自己,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有的时候,自卑心理的人总是关注自己消极、悲观的一面,看不到自己自信成功的一面。我们要记住西方的一句名言:“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们是谁,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我看了这本书,心里真的很期望能拥有书中那些优秀的品质,争取将来像李开复一样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本励志型的书。

  作者李开复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很有名的人,曾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全球互动部副总裁。后来又进入了谷歌公司,也就是美国著名的google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这家公司在世界500品牌中排名第三,堪称网络一巨头)。这样一个呼风唤雨的名人写出的书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确实,这本书很励志,具有可读性。主要讲的就像题目一样,如果要使自己做的最好,就应当有自己的独特性。做最好的自己,不做第二个他人。伟人之所以如此高大,那是因为你正跪着。如果你能学会站起来,也许,你会比伟人更加成功,更加高大。这使我感触很深,现在很多人都在盲目地模仿别人。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失去自我,离成功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八九十年代,刘欢是当之无愧的乐坛一哥,而孙楠的声音很像刘欢,就开始模仿刘欢,非常之像,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有一次,他遇到了心中的偶像——刘欢,便请求指导,刘欢并没指导他什么,只是告诉他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从此,孙楠有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内地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歌星。刘欢说的是对的,孙楠如果一直模仿刘欢,他只会被冠上“刘欢”第二的称号,而不是孙楠。所以,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获得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影子里。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3

  我想和大家推荐和分享的一本书是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

  针对当今社会人们渴望成功,又困惑什么是成功,如何才能成功这样的现实问题,李开复用他20万字的这本《做最好的自己》阐述了他的成功哲学。他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同样你也是!

  首先,书中的开篇就给读者抛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成功?是名利双收?腰缠万贯?还是指点江山?统领天下?李开复认为,判断成功是有标准的,那就是要看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这就让我想起了我们移动人,虽然他们的工作枯燥、重复且压力大,但是他们却在“正德厚生,臻于致善”博大思想指导下,始终以“创无限通信世界, 做信息社会栋梁”为自己的伟大使命,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难,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们不是为了一些荣誉而干,他们只有一个目标:为用户打造精品网络,实现真正的.通信无极限。所以我想说:成功其实不是一种世俗的定义和评价,成功是多元的,是能给自己也给他人带去快乐和幸福的行为。成功贯穿于人生的每一个过程,你学业成功不一定事业成功,你事业成功不一定为人成功。

  在你生命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在你人生每一个不同角色的转换中,试问自己:我是不是做到了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4

  在生活中,有竞争也有合作。在学校生活中也不例外,有很多人会只顾竞争,一味的羡慕学习好的人,总想成为像那些人一样优秀的人,但谁又真正努力想过: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我们不妨看看李开复所写的《做最好的自己》,来了解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该书用了近百个真实案例,阐述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阐述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

  李开复说:“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书中讲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们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这样才会不断地取得成功。

  若干年后,人们尊敬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5

  《做最好的自己》虽然不是什么世界名著,它是一个个的故事集,其中每个故事,每个成功创意,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路忽明忽暗,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六个第一:认真第一,责任第一,要中第一,速度第一,创新第一,学习第一。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试图模仿和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何不找到自己的特质,按自己来选择生活的模式?

  《做最好的自己》引导我反思‘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活’使我明白了我的大学生活该怎么走。何必在乎周围人的走法,何必在乎周围人的言行,相持内心深处的目标,跨大步向前走,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活着自己选择的路,才能快乐,才能成功。

  坚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亮的色彩。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6

  《做最好的自己》书中阐述了几个成功的要素:积极、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包括所讲的:只要是对别人有用有益的事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这其实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修为的表现。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的起生命的重量,载的起快乐和成功。一个人只有具备替他人、替社会考虑的善心,才不会局限于自我狭隘的小世界里,才能对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享受内心充实、平静祥和。成功的定义不是一夜致富,不是获得不义之财,不是暂时在某个方面占了所谓的优势和便宜,那是狭隘的暂时的心理满足而不是成功。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做对他人有益的自己,从中收获的喜悦、幸福是最美的体验。

  “最好”这两个字代表今天和明天的自己比昨天的.那个我更出色、更自信、更进步,也就是不断攀爬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的阶梯,一步一步接近人生的成功高台!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7

  记得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我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这本书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

  李开复博士,从1998年进入微软公司开始,历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全球副总裁。在我们眼中,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但是,到底怎样才算成功?住豪宅,开豪车,还是扬名立万?作者在书中首先就给我们讲解了成功的定义。我们往往会会陷入一元化成功的狭隘定位,有权,有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超越,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为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和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围绕着一个成功同心圆来实施。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李老师在书中阐述了几个成功的几个要素:积极、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包括他所讲的:只要是对别人有用有益的事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有了一个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还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在这本书中,除了对成功的了解,我还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深有感触。李老师列举的一些大学生迷茫,失落的事例让我深有同感,从现在起,不管别人做的怎么样,不去羡慕他人的优秀,不对自己感到没自信。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更不能自暴自弃,虚度年华。只要回首时,能够问心无愧的说一句,我的青春无悔!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8

  最近,学校图书馆开展了读书活动,本人也利用学习之余参与其中。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书中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以鼓励的口吻和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来引导和说服读者,以现代的眼光、中西结合的角度来引导读者。慢慢的让读者“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从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分别为年轻人指引方向,让你终生受益。读了这本书,“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相信每个人都能深深的记住。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一次很好的自省。

  最好:仅仅优秀是不够的,甚至卓越也是不够的;

  做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崇尚多元化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首先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审视自己、规划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遗憾。

  做最好的自己,是乐观面对人生,拥有诚信的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践,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和信任,增强自律感。做最好的自己,是相对自己来说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出发,根据个人不同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之外不切实际的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不惜一切手段去损人利己;而是有着明确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个独特而又有内涵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好高骛远,强求自己取得遥不可及的成就;而是有着合乎自己实际的理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见得就必须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

  而是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精业,不懈地努力。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也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李开复博士的这本书,也感谢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历程总结出来让我们得以分享。都说开卷有益,认真读他的著作,从中我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用于尝试的勇气。积极的去尝试,虽说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就等于失败。在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或许这时希望就出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作好准备,时时保持上进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还未开始就放弃了努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机会;失去机会等于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就与我们的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质,超越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9

  读完了李开复写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让我豁然开朗。这是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书,在细细品读后,收获颇丰,很有启发。

  人与人人之间的差异是无法回避。不管这人天生聪明还是愚钝,都有人取得了成功,这就要我们要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定位在合理的的起点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会自暴自弃,不会好高骛远。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做好自己。这是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为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顽强拼搏,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的自己。书中系统地有层次地说明了成就个人价值观的六个重要因素: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积极、同理心。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朝着书中价值观的六个重要因素努力靠近。

  做最好的自己。每一个人在消极的时候所想和在进取之时所想都与其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能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要自信,去努力执行。也要自省,要及时分析现有的人生目标,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及时纠正或者改进不适合、不现实或者是错误的人生目标。要有勇气去做事或者改正。要有胸怀,并且积极进取。记得在小学时候,老师就问我们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当时很多人都在心底思考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但是,价值观也有正确与否之分。青年人不能够被世俗的价值观所蒙蔽,年轻人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与阅历去分辨正确与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横行,盲目地迎合拜金主义,追逐着金钱、名利、物质享受等,将会断送自己个性的人生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特色和意义的观点,说是成功是“多元化”。书中作者以他本人在事业和学术上的巨大成功来为他的观点佐证,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当然,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很多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值得我学习。但我依然执着于我的目标,我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慢慢改进自己。我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中的点点滴滴,辛酸、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最近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觉得说一本书能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似乎有些夸张,但通读此书,有些一直迷茫不清的东西似乎已逐渐清晰。

  李开复先生首先阐释了他对成功的定义,即“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然后以成功同心圆阐述了获得成功的条件。本书强调协调均衡,即要让成功同心圆的各部分均衡发展,不可偏激。

  书中有几句话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在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的今天,人们逐渐明白成功的教育不是将人都变成统一思想、同一性格的机器,而是通过教育和引导,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所长。我觉得,这句话还可以这么理解:每个人的人生,并不只是为了别人的赞叹与欣赏,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自由与满足。就如野生植物,在无人欣赏之处依然欣欣向荣,静吐芬芳,不要像园林植物那样,为了迎合人的喜好而改变身姿。或许有人会说,迎合他人的需求会走得更顺,坚守自己或许会遭遇冷落与排挤,这的确是一个悖论。我觉得,只要价值观、人生观正确,或许一时无法获得理解与赞同,如果可以坚持,总有一天会得偿所愿,野百合也有春天。

  成功是选择的结果,不成功也是选择的结果。

  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深刻: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人生最终会走向何处,是由自己决定的,由自己的一个个选择决定的。为什么没有机会降临,那是因为选择了退缩、犹豫或是迷茫、徘徊,没有做好成功的准备。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结果,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未免年少气盛,对于一些事物境况总想着去改变。这无可非议,即使是失败了,依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钻进死胡同,撞得头破血流依然不回头。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这是由我们自身的能力地位等决定的。此时,我们不妨接受这个结果,将精力放在如何完善自己身上,假以时日,或许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坚持是幼稚可笑的,或许我们已经有能力去改变想要改变的。分清楚什么可以改变,才不至于陷入宿命论的桎梏,不至于一蹶不振,止步不前。

  上大学以前一门心思学习,应对考试,并没有对人生未来之类的问题思考过。进入大学校园,尤其是离家在外,远离了父母,也远离了凡事都由父母选择的情况。在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从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方面,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处事方法,学着自己去做出种种选择。书的第三部分“积极主动”给我的触动最深。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推崇“从上”、“从众”等行为方式,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以致许多年轻人觉得,“自主”这两个字是那么陌生和遥远??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从众”心态,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了。每次他们都会习惯性地先问别人:“你怎么想?”而从不会问问自己:“我怎么看?”

  一直以来,我的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他们认为的正确的思想,比如说“凡事跟着别人去做,大多数人做的事情一般是对的”“女孩子就要找个安稳的工作”“不要做出头鸟”等等。正因为如此,我很多时候都摇摆不定,听到别的同学做什么自己也会动心。我并没有任何责怪父母的想法,的确他们的“经验之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但近两年来的大学生活让我意识到,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有勇于坚持的勇气,正如书上所说,即使失败了也能获得教训,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李开复先生在“如何远离消极被动”方面提了不少可行的'意见,有些我虽然一时难以做到,比如说“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但有些我可以做到或者正在尝试,比如说“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 “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等。

  这些建议,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可行性。以前也看过一些励志类的书,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也就没有了改变的勇气。李先生的建议就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用语言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许我可以换个思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出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我的感觉是??”、“我选择??”、“我要??”、“我情愿??”、“我打算??”、“我决定??”这样就能多给自己决定的权利。就算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算不能积极争取最想要的,至少也应积极避免最不想要的。就算不能够创造机遇,也要能充分准备,把握机遇。

  “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那就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你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那就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那就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看看哪些需要改进;如果你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就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实际的研究经验和论文;如果你毕业后想到某个公司工作,就找找该公司的聘请广告,再和你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什么经验??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不难发现,自己每天都会比前一天离成功更近一些。”我引用了这么一大段话,难免有凑字数的嫌疑,但这些很实用的建议,让我看到了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殷殷期望,也成为我今后思维方式的指导。

  此外,李开复对待失败的态度有一个令我很敬佩的地方——坦然地面对错误,甚至主动用它来帮助别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如此胸襟,他的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李开复说:“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应该是因你的决定而发展、变化的,而不应该是因为你无所作为才变成现实的。不要忘了,被动就是弃权,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俞敏洪说:“人若像草一样活着,可以吸收阳光雨露,但人们不会因为踩过你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你。”英雄所见略同。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回首这即将结束的一年大学生活。生活比较充实,只是有时候会感觉很累,心中偶尔会无缘无故的不安,甚至感到茫然。

  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大学与中学那么的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在这里,你要重新寻找你的方向,确定你的目标,选择你的人生道路。在这里,你需要重新确定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而我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有点茫然。

  同学们都各自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走着不一样的路。有的人说,大学是享受的时间,以弥补中学时候辛苦的学习,先填补以后工作的忙碌。另外一些人说,在大学,我们需要一如既往的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适应这个社会。

  那么,我该怎么样过我的大学生活?是沿着别人的路,踩着别人的脚印?还是开创自己新的路呢?

  于是,我陷入了苦闷与忧郁,也走入了茫然。

  终于有一天,在书店,看到了李开复老师的书——《做最好的自己》。这六个大字,使我眼前一亮。没有犹豫,我买下了它。

  在静谧的下午,坐在风景如画的校园一角,我手捧《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跟随李开复老师睿智的思想,开始我的心灵之旅。

  轻轻翻开这本书,它没有玄妙难懂的抽象概念和繁杂的推理,也没有空洞苍白的说教;李开复老师用流畅的文字、平易近人的语言以及丰富翔实的个案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向读者娓娓道来。读他的这本书,感觉就象是在跟他面对面的交谈。读完此书,让人不仅感受到李老师广泛的人生阅历、对事物的深刻洞见以及渊博的学识和真诚友善的态度,更让人感到莫名的振奋,甚而对生活再次充满了信心。

  这本书,引导我反思。"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活"使我明白了我的大学之路该怎样走。何必在乎周围的人的走法,何必在乎周围的人的言行,坚持内心深处的目标,跨大步向前走,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走自己选择的路,才能快乐,才能成功。

  他向读者阐述了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阐述了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做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最终说明“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他说,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将二者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人的处世原则、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场都会有着一定的偏差,故而不可避免会对人生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也说明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相反的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他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就算在进步的历程中遇到万辛千苦,也会百折不挠,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克难关。同时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工作学习中能坚守自己的本分,能抗拒外界的诸多诱惑,因为他很明白,生活中什么对他最重要,什么是他最想要的。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的行为。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行为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

  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可以时时展现笑容;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把握今天;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顺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自己,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读开复老师的“成功”,体会最深,人和人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身份地位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李开复老师提出了中西方的思想差异问题。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应该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

  李开复老师又说,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试图模仿和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何不找到自己的特质,按自己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生活的模式呢?

  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坚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足够优秀,不是每个人都成熟到可以和一个四十多岁冷静睿智,事业辉煌到如同神话一般的男人比。那么,为什么不读读这本书呢?让一双沉稳的眼睛帮助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与众不同,你独特的优秀和你从来不曾察觉的缺陷。

  这本书,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值得当代大学生反复品味。

  最后引用李开复老师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进取、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梦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教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比较,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以往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能够让人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资料,反之,仅仅被动理解一本书带给你的资料并不意味能够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一样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资料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日这样的体会。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欢乐、充实、有意义。事业提高是成功,给家人欢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忙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欢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供给了不一样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主角,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梦想和现实存在差距,可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供给了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供给了不一样的途径,只要综合研究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梦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仅有坦然理解。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到达自己梦想的目标,只要到达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3

  一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年,生活还算充实,可是常常感觉很累,心中常常无缘无故的不安,甚至茫然。

  虽已过了一你独自在外的生活,总还是不适应,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一切。每次回家离开时总依依不舍,想到又要独自踏上征程总有一种恐惧感。在家的日子是多么简便,在家心境便象湛蓝的天空。在就能够偶尔耍一下小姐脾气,能够像姐妹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听烦了父母的关心话甚至能够顶撞几句。

  在家,不用去学习那些社会上的交际技巧。大家能够坦诚相信,所有的苦水无理取闹尽能够往加这个树洞里倒,因为家是一个合作社,是一个互动组,至亲建有足够宽广的心胸来宽容、忍让你。

  在外面,应对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须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干什么都要绷紧神经,似乎总感觉有无形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必须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有些事仅限于自己心里明白,有些话仅限于自己一个人说。

  一年的大学生活虽然认识了不少的人,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同学的评价也还不错,但我却是那么的不自信,并慢慢的走入了一个牢牢封住自己,使心不能自由的圈子。

  我常常是没有自己,不敢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立场与行动,做事前总有顾虑与担心,总要先研究一下:"如果这是我做了,同学会怎样看待我,这会不会降低自己的形象,甚至引起同学的厌恶。"

  早上自己明明起得很早,明明想早起的,但舍友们还在熟睡,我不敢立即起床,我怕她们说我:"干吗这么早起啊!这是大学。"我怕我起床会吵醒她们,使她们生气。于是我睁着眼睛躺在床上,焦躁不安的等待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等最终忍不住了,才慢慢的轻手轻脚的爬起,尽量快而轻的收拾一切,有时只因为舍友的一个翻身,自己便抬头出神老半天,还没收拾利索便匆匆离开宿舍。

  课堂上,明明很想站起来发言,但当鼓足勇气想站起来的那一刻,胆怯心理有将我牢牢固定在座位上。我怕同学说我出风头。自己手头有事干,而同学拉你去逛街,我总不敢拒绝,而让宝贵的时间在焦躁和无奈中溜走。就把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是那么多与众不一样,自己又感到很合理,我总不敢大胆的说出。

  在一年的大学生活中,一切与中学时代那么的不一样,那里是自由的,在那里你要重新寻找你的方向,确立你的目标,选择你的生活之路。而我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有点茫然。周围的人们都各自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走着不一样的路,有的说大学不再是学习来到大学要好好玩一下,认识几个人,而有的又说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的

  每次遇到师哥师姐我是多么想问一下他们怎样的生活,他们对待大学的态度,是多么想找个模子刻一下;常常因为处在十字路口,无路可走时就到网上书上找一些名人资料,复制一下他们的大学生活。

  可是别人的路又怎样适合自己?自己的脚还是穿自己的鞋舒服,慢慢地有我过于敏感的心,过于担心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我陷入了苦闷与忧郁,也走入了茫然。在就似乎被关进了一个不见光的牢笼,这笼不是铁打不是钢铸,而是由胆怯过敏的心理造成。别人实实在在的舆论或自己臆想出来的别人的言行时时刻刻绕在自己的`耳边,刺痛我过于敏感且脆弱的心,我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成了墙头草。我常常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是那么的软弱与无能。完成了巴金笔下的那个觉新。我想如果我生于那个年代,也许我比觉新还软弱,还痛苦吧。

  在大学的学校里,处在有点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过着相对自由与独立的生活,也因为无聊的脸面与虚荣,那个坚持主见目标明确,信心充足,精神焕发的我轻轻地从人间蒸发了。

  有一天我看到了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醒目的六个大字,使我眼前一亮,心也一下再放松起来,我找到了一向统治我折磨我的魔鬼——我比较迷失了自己而痛苦疲惫的吗?

  《做最好的自己》引导我反思,"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活"使我明白了我的大学之路该怎样走。何必在乎周围的人的走法,何必在乎周围的人的言行,相持内心深处的目标,跨大步向前走,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活着自己选择的路,才能欢乐,才能成功。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试图模仿和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何不找到自己的特质,按自己来选择生活的模式?

  今日的我,才真正的认识到我是为自己而活。为什么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呢?因为我已是一个具备多种素质的当代青年人,因为我渴望获得精彩,活得欢乐,获得成功。有自己的思想,不怕别人的褒贬,按自己的选择做事。事情成功之后,别人的议论自然平息,即使不成功,但你做的是你所想的,你实践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只能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人生才无悔,才欢乐。

  坚持信仰,坚持自己,仅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亮的色彩。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4

  寒假期间我选择了一本励志的书来读,目的是激励自己目前一个低落的状态。以前也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读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后,感觉很不同,他不仅提出了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读了李老师的“成功”后,体会很深,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将二者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

  人生态度包括勇气,自信,同理心,胸怀,自省,积极。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地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去表达,只是被动的等待被要求发言时才说。所以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最后,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地考虑,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书中,通过缜密的逻辑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这一主题。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人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未来的自己有很大帮助。最后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5

  最先接触这本书是在大学时代,书中的许多道理引起我的共鸣:做人要了解自己,时时自省才能保持清醒;做人要有梦想,梦想能够指引方向;做人要有勇气,敢于行动才能实现梦想……这些道理使我受益良多。

  再读这本书是工作之后,从教的经历使我对成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每个人来说,成功的标准不同,李开复先生说: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于我自身而言,成功更是一种对责任的不负!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这份责任促使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警醒。

  这些孩子们,有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教育更好……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是水手。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无论拥有财富多少,所获名利高低,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容易发掘自身潜力,更容易获得快乐和幸福。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学会正确的理解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乐观地面对孩子们的多样性,期待他们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拥有璀璨光明的未来!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6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但人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磨难,平坦与坎坷,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与谅解,苛求完美。有一个被劈去的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完整的自己。于是,它到处去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自己是不完整的,所以滚动的很慢,从而有充分的时间领略沿途的风景,盛开的鲜花,绿油油的小草,飘着朵朵白云的天空,清澈的`湖泊……它和路边鸟儿愉快的聊天,充分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它找了很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的那块,于是它坚持继续寻找。

  直到有一天,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完美无暇的圆,可是由于滚动的太快,它错过了花开的时间,忽略了小鸟,也忘记了季节的变化。一天,它突然意识到虽然做到了完美的自己,但错过了身边的风景。于是它舍弃了历经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不一定完美但是我们却可以尽力做到最好。活出真实、快乐的自己,人生就是精彩的。做最好的自己,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不要在意自己昨天是怎样的一个人,也不要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放弃,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更好。人生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最成功的那个。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长处还是短处,都必须坦然的接纳自己,把握自己。要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会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生活有很多镜子,我们却看不到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多少人忘了自己的初衷?多少人走到尽头,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开怀?这样的遗憾不能再有,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做自己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在蓦然回首时,坦然一笑,因为你就是你!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如果你还在为一时的成败或悲或喜。如果你还在进退之间犹豫不决,如你还在为生活中的琐事烦恼,那么请你记住一句话“没有人比你更优秀,没有人比你更成功,不要带上完美的枷锁,我们只做最好的自己”。汲取战胜自己的力量,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身后,勇敢上路,走向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7

  李开复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做《做最好的自己》。

  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会思考一番先。你是否会想到:为什么李开复先生他能写出这样一本名叫《做最好的自己》的书;继而,为什么他会想要写出这么一本书;为什么他能写出这本书但是我们不能?或许有人会说,谁说我不能,我非但能写,而且我也想过要写,但毫无异议的是,至少我们比李开复先生晚了一步,他写出来了,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做到!这有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会比我们先?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吗?显然,这是错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到最好的自己,因为我们仍然迷茫着。所以,我觉得,当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时,可能我们会如得甘甜之源般得到一次心灵的洗涤,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李开复先生在书中传授了我们多么多种多么厉害多么高超的方法,或技巧,或思维,如果我们想要做最好的自己,更多的,我们需要自己去思考,探索,努力,或者失败之后再继续迎难而上,李开复先生的书只能给我们一个思考的平台,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思想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模仿他给我们的例子,我们只能去借鉴他人的经历,因为我们长大了,成年了,我们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拥有自己的生活并且自己对它负责吗,别人的人生,你永远无法参与和复制,你的人生,也只能有自己主宰。

  回首过去,思考当下。已经步入大学生活的我们,究竟有多少人把握好现在的美好光阴?究竟又有多少人在虚无度着日子,浪费着大好青春?或许我们都会觉得大学生活特别迷茫,没目标没理想没激情。或许有人会说,这怪不得我们,由于我们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失去了原本的活力,是去了理想和追求,可能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但是更多的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那么,我们就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理想、追求,甚至乎,没有行动?为什么别人能充分利用光阴而我们却浪费了岁月?其实,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去做最好的自己!或许这个问题很难,而且需要长期的时间去探索,或许我们不能立竿见影那么快速地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至少我们要迈出脚步,一深一浅慢慢地去探索,去追寻,去准备着,为了努力达到你所想要的巅峰。

  做最好的自己,从行动开始!不要总想着机遇会自动来找你,要记住,你又不是幸运神的儿子!开始行动吧,努力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我》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组合自我人生的历程和事业成功的心得,写给国内的青少年,用以帮助我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心得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均可令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假如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我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假如愿意把自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裸露给对方,就能很轻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也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令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轻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得到言行如一。

  做得到真诚坦白会赢得其他人的信任,但这还只是针对客观事物的心态,假如能够进一步地从主观感情出发,真正做得到真情流露,用自我的激情传染他人,或者用自我的感情打动他人,那么,不但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并且会真正与他人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做一个真正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出色的判定力,以便在适当时机爱护自我。一个人假如懂得同理心的紧要性,并且足够真诚和坦白,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并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要素取得成功。 读书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读书可以净化思想、升华人格品德。无论是做哪项事,都要有一个无误的价值观,要有自我奋斗的方向。

  有的时间外部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应该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用精明来区分二者的相异。去追随心灵的选择,做最好的自我。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我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我的人生的价值,也是一种成功,一种超越,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做最好的自我”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为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和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围绕着一个“成功同心圆”来实施。有了一个无误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令比起来好地完善自我的人格,对一个希望成功的人来说,最紧要的人生心态包括运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还要将无误的价值观和人生心态应用到追寻理想、了解爱好、有效执行、用心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仅有按照那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一个人才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我,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8

  最近趁着空余时间我阅读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从中也收获了许多做人之道。

  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外界压力巨大的社会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和别人比较,毕竟世界何其大,牛人何其多,人比人并不能使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强大起来,反而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所以《做最好的自己》献给大家,希望自己能在这样一个高压社会中能做最好的自己,尽自己的努力,调整好心态,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适合的事。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学会相信自己。对自己来说你最大的敌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身。别人并不会影响你什么,因为他们虽然与你做着同样的事,但是你们是相互独立的,他做事完全不会影响到你,反而是我们自己会扰乱我们的心智,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严重下降。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坚持着不断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看重自己,自信、自律、自强、自尊,坚信自己作为宇宙之子降临大地,那么大地自然会给你我一席之地。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重视他人。不要一直批评别人,觉得是别人错误,忠言逆耳,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总是一味的自高自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现在的我们这样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但长期如此,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发现,一切都是这样不太平,因此也会受到不小的打击,那时你绝望,你哭泣,恐怕没有一人回怜惜你。所以不管怎样,学会聆听,学会重视其他人的意见,给自己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掘自己的潜能,相信这样的我们才更有可能成功。

  不要逃避,用于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梦想不再遥远,成功只是一步之遥!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9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那么,拥有青春,我们便可以看到沿途最美丽的风景。拥有青春,我们便拥有了多彩的未来与五色的梦!阅读《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以后,我收获良多,有处事经验还有思想方面,这不仅仅只是一本书,这更像是给我人生指引方向的灯塔。

  阅读时,经常被作者李开复先生的观点吸引,例如他说“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等等,让人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突然间明白了许多道理。

  整本书读完,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自信,我们这一生也不是很长,如果顺其自然,那么流逝的也就非常快,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发光发亮呢?没错,就是要自信,这个词语看起来很简单,想要做到却很艰难,当我们初出茅庐时,可能胸怀大志,满腔热血,可随着进入社会,进入工作,慢慢的会发现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少年了,慢慢的被磨平了棱角,说好听点是变的淡然,但实际上我们已经不在具备当初的那份自信了,但这本书给了我信心,人生就是要过得精彩,这样当你老去那天回想曾经,心里也会莫名的泛起感动,我们要不趋于现状,应该不断去努力,去开启一个又一个人生新起点,去做最好的'自己。

  从事高速应急的我,我现在深深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这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的身上也肩负着必须履行的责任,高速安全十分重要,作为这份工作的一员,一定要在工作中严谨认真,具备奉献精神,甘愿付出,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负使命。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20

  龚佳佳 李开复是一个从入世的眼光看来非常成功的人,但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的对成功的定义却是比较出世的: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personal best。 “自己”,“personal”。那么成功究竟是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在中国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无非三种:有名有利,有利无名,有名无利。有名有利是理想的成功,有利无名是实在的成功,有名无利是崇高的成功。成功是一件和很多人分享的事情,或者说由很多人定义的事情。有时候别人的反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让我想起凯恩斯的股票选美理论,我们辛苦猜测的是别人的喜好,我们的目标是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成功的人就可以写一本书和大众分享他的心得,获得更多人的赞同,成为一个“更成功”的人,譬如哈佛女孩。

  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并没有这种强烈的操纵欲。我偶尔发雄心大志地说我要怎样将来让你们怎样时,我爸爸总会说,算了吧,我们又不指望靠你,我们过自己的生活。这会让我顿时泄气,但是想想还是有好处的:我不必考虑他们的意见便可做出任何决定,只要我觉得是对的。这样我选择了一个城市,一所大学,进校后选择转到一个专业,选择一些事情让自己忙碌……往往是我做出决定后给他们汇报一声,非常自由。但是我还是有潜在的压力、潜在的价值导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能成为一个大众意义上的成功的人,这是我对我的父母负有的责任。方向和路线是我可以自由选择的,但结果是固定的,奔向这个结果的有无数人,可能很多人是被指引着跑、被推着跑,有的'人可以比较自由一点地跑。那么中国式的做最后的自己就是说,你可以选择如何做,但是结果必须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有名有利/有利无名/有名无利。以上三者的价值依次递减。

  那么按照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推测,他们的be your personal best 就是我的成功不关别人任何事,自己觉得信心十足便可。推测的依据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亲说:“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也很为他自豪。”这样的主观让中国人觉得简直要乱套,有人说,照这么说,又何必称best,做百分之八十的好是不是就不可以?我认为这样问题不好说,西方文化我们没有办法深刻理解,别人也许就是更自信、更喜欢best这个说法。

  下面的问题是,李开复想表达的到底是哪种想法?

  在“成功同心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对于价值观,开复老师只是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成功的定义。不过从书中的make a difference、“世界因我更美好”看来,开复老师内心向往的还是对社会做出贡献、干出一番影响世界的大事业,这恐怕是be your personal best 不能涵盖的吧。李开复真的认为他的园丁、他的母亲或者杜鲁门总统挖土豆的兄弟make a difference了吗?真的认为他们成功吗?或者只是为自己的“多元化成功”勉强找一个例子?

  我推测的结果是,开复老师所想表达的还是中国式的做最好的自己,你有权选择、有权决定,you can follow your heart,但是最终目标还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一个出世的宣言还是回到了入世的目的。

  当然我并不是以此反驳李开复,只是觉得无奈——我们最终还是得靠社会和大众的反映衡量自己做得到底好不好。不过这种观点也更能让中国的学生接受,要是真说挖土豆特棒,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把这本书看做一本入世的成功指南,还是很不错的。我喜欢的一句是“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其他的关于与人交往、时间管理的建议都非常不错。

  大众需要的还是一本入世的成功指南。这样说来多元化成功并没有达到其提出的目的。不过我觉得开复老师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去关心中国的下一代。我突然觉悟到出世入世并不值得深究,因为我们活在当代,我们都希望成为一个像李开复那样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必然都是入世的。出世的说法不过是让这本书不那么功利、看起来比较美国。总之大家觉得看了有用就行。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自己的说说04-23

做最好的自己说说05-05

做最好的自己朗诵08-30

《做最好的自己》的感悟09-15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9-12

做最好的自己(热)09-24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9-27

做最好自己的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