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

时间:2022-06-19 19:56: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篇1

  寒假读了《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这本书,每一个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都使我深受启迪。这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让我们与智者进行了尽情的对话,令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每一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触摸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教育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取得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思索的。

  其中李镇西的《爱心教育》深深触动了我。他说过:“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心。我们不能通过形式主义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我们的活动不能成人化,而应该充满童趣,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学生的有力武器,爱可以推进教育。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里没有爱,就好比池塘里没有了水。”爱是一种艺术,爱的力量在于潜移默化。每个人都有脆弱之时,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在成长中更需要爱。这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关爱的抚摸、一句鼓励或安慰的话语都能打动他们的心灵,点滴之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使被爱者受益终生。爱最直白的表达方式是微笑。师生交流时,只要教师心中有爱,语言自然会充满人情味、吸引力;学生会乐于接受批评或鼓励。微笑,不仅能使老师赢得学生的信赖;也如和煦春风,催生学生的心灵之花;更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与善待他人;从而笑对生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习、成长。

  初一的新生中一个男同学小Y。新学期的前一天,我去教室布置上课前该做的准备及预习内容,话还没说完,只见他声音很大地说:“老师,完不成怎么办?”只见他歪坐在座位上,眼神桀骜不驯,一看就是个“刺头”。本来我很生气,但是一想,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性格倔强而刚烈,如果针锋相对的话,怕是难以圆满收场。于是我走到他面前,微笑地问他:“这位同学,你说什么?老师没听清楚。”他愣了一下,声音很低地说:“要是练不会怎么办?”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这些都是小学学过的知识啊,老师留的作业很简单,就是小学没学好,经过这个周末的两天,老师相信你也能练会。你已经是中学生了,不要轻易说不行,记住:你能行。”他的眼神变得友好温和了,不知不觉地坐直了身体。开学第一课,我提问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朗读和翻译对话,我惊奇地发现,他的作业完成得很好,使我不由得怀疑他说的几乎没有小学基础的话。课后才知道,为完成这个作业,他找了个亲戚辅导他,前后花了3、4个小时的时间,才把预习作业完成,因为他想证明他能行。我无限感慨:对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关爱和鼓励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将永远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关爱每一名学生,真正让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教师的关爱会给学生无穷的动力。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关注他,在他积极的时候大力赞美他,在他倦怠的时候热情鼓励他,使他具备了“我要学”的状态,每当我进行新内容的讲练时,他总能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和我心理产生共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的英语学习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已经在班级处于中上游水平,几次测试成绩都让他的家长异常惊喜。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英语一定会成为他擅长的学科。

  是啊,教育本就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多一些爱与信任,我们的教育生活便会多一抹蔚蓝。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常常思考,慢慢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篇2

  假期里,认真阅读了《16位教育专家智慧档案》这本书,感慨良多。写下去又非自己的只言片语所能表达。

  在教育家李振西异想天开的教育生涯中,彰显了教育家的魅力;在教育家李吉林身上让我感受到积极工作的无限动力,40岁才是她教育科研开始的年龄;在教育家顾泠沅的教育专著中,我又一次深刻学习了教育科研的组织原则和实施管理的过程;在教育家张思明身上,看到一位教育者勤学、求索的精神;在教育家张化万“将玩进行到底”的教育理念中,明确了小学教育的真谛;在教育家刘彭芝身上,让我感受到管理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在教育家康由岩身上,我们不得不感受到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忘我精神。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我不停的敲动键盘,记录下我心灵深处的感受。

  李吉林篇学习摘录:1978年,李吉林40岁。就在这一年,她评上了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有人告诉她:“40岁做特级教师,你后半辈子没有好日子过了。”本该知天命的她,不顾亲友善意的提醒,执著地开始了情境教学的实验探究。(40岁对很多人来说,到了快要放弃的年龄,可是在教育家身上我们看到的确是新一轮探究的刚刚开始,这怎不让人感到振奋,还有什么借口不求天天上进!)从北京传来喜讯,她的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在国家教委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这一年,李吉林51岁。1998年10月,情境教育研究所成立。这时,李吉林整整60岁。对许多人来说,这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时候了。但是,她不。因为,李吉林有一颗年轻的心。(我们作为年轻人,就更应该让心态年轻,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塑造孩子,头等重要的是教其学做人。学做人虽是一辈子的事,但根基是从小打下的。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

  李振西篇学习摘录:班级管理:“法治”代替“人治”——在班主任工作中,李振西逐渐认识到,过去的班级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人治”。因为“人治”,教师很累,学生很苦;因为“人治”,教育不可避免的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因为“人治”,班级成了班主任的影子;因为“人治”,师生关系成了“君臣关系”。其实,在教育家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规矩在“不令则行”中都是“法治”代替“人治”的典范,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不过,我们所要更进一层考虑的是,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切实探究创建出一套适合小学阶段德育或班级管理的新型模式。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心。

  孩子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爱只能在爱中去培养。爱心不等于教育,只有加入民主的内涵才是完整的。专制的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爱。班级建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启蒙的重要手段,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和学生一起成长。

  转化后进生的5个原则:1、建立感情;2、充满信心;3、降低要求;4、允许反复;5、集体帮助。

  反思自己,读书写作,老师才能成长。教书、读书、写书、思考,这是老师每天都应该做的。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相关文章:

幼教专家的教育名言01-27

教育的智慧散文09-04

教育专家经典语录大全08-03

幼儿园教育专家心得01-18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08-28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02-06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03-10

迎接省档案专家组检查致欢迎词02-03

教育专家培训心得体会03-22

教育专家讲座的心得体会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