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时间:2022-10-21 18:50: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精选7篇)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1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3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壮志在胸,三十成功立业,风采令人折腰。

  我胸怀大志,却一无所有,正待大展抱负,以抒写我美丽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建功立业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梦,戏如人生。

  我自对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东坡先生华发生时叹赤壁当年;我今尚年轻,廿几年头岁月中,我追梦之余,养性之余,谈笑人生。我应紧追公瑾当年,多情风流,羽扇纶巾,建功立业。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忆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虽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荆棘,漠然视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何惧孤独上路。

  怀古尤有周郎在,忆苦直追东坡居士。指挥若定,从容潇洒,英雄本色,我应向往。多情应有,谈笑风生,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等闲视之。

  樯橹灰飞烟灭,待我功成名就之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莫等华发生时,叹公瑾遥思赤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4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历几百年的沉浮,剧中的豪情依旧使人拍案叫绝,可又有谁知?苏轼被贬黄州的无奈;又有谁知?人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慨叹。

  那一年,北宋大文人苏轼因反对新法——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黄州,苏轼在此自称为东坡居士。一天苏轼漫步在长江岸。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这里已两年有余,他缓缓地到了一处险滩,这里的'江水滚滚东流,苏轼看着,感叹道:这千百年来,多少名人被这江水冲刷下来,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苏轼在滩头看见了几个吉时的堡垒坐落在西岸,问道:此为何处啊?旁边的几个随从异口同声说:此乃古时周瑜周公瑾抗击曹操百万大军的赤壁。

  苏轼看着那乱石穿过天空,白浪猛然拍打岸堤,卷起了一串又一串的浪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这江水如画一般宏伟壮丽,那时候该有多少英雄豪杰呀?”

  他看着这滔滔江水,好似看见了当年的场景。那一年,乔玄的小女儿小乔嫁给周瑜,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酒席上谈笑之间,曹操百万大军的兵力已经灰飞烟灭。苏轼想着想着就苦笑了道:神游在三国战场,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至于长满了白头发。人生就象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好一首气势磅礴的词!让人听了心中甚是爽快。这首词写出了多少豪杰的心,吐出了多少豪杰的情!能写出这样豪放的词句之人,世间能有多少?当然是大文豪苏轼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因为他号东坡居士,所以又名苏东坡。苏轼还有一点奇怪,就是他有两个字。第一个是他爸取的,为什么叫“子瞻”呢?子瞻是靠两边的意思,他父亲看他从小就才气过人,怕他盛势过头,所以给他取的。但他错了,苏轼日后的前途可能是他一辈子都想不到的。

  苏轼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写的词,气势磅礴,令人回味无穷。他还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想想看,那波涛汹涌浪花,给人一个巨大的,想象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在无数的英雄豪杰中入笔;将此两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无尽的洗刷。下面的内容十分让人期待……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就给人一种气势压人的感觉,看来苏轼当真是才华横溢,不可估量的。而中间就是写苏轼他来到旧营垒的西边看到的景物,而这些景物都写得有些坚韧不拔之感,大概是苏轼为了缅怀周瑜伏下一笔。最后一句,是写那时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像刘备、关羽、张飞、黄盖……这样的英雄人物着实不少。

  第二段开头,写周公瑾在小乔刚刚嫁过来的时候是姿态雄峻。他手持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真可谓是“羽扇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灰飞烟灭。苏轼神游故国(三国)战场,可能是他太过于忧心忡忡了,以至于生出丝丝白发,苏轼自己感慨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一起同饮共醉吧!

  在这里我还要纠正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你们有没有发现《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什么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春风得意,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心胸狭隘,妒才嫉能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挥宏大度,神机妙算,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可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在这首词里,无论是文笔,用词,都令我受益匪浅,还让我知道了真正的历史,看来我得多多向大文豪苏轼学习啊!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稼了,雄姿英发”。在“小乔初嫁”的后面,着一个时态助词的“了”字,不仅词意别扭,而且在古人诗文中颇为少见。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黄论东坡《念奴娇》云:“‘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这说明他对苏词中出现的“了”字,已有所怀疑,但意见还模棱两可,没有进一步探索。

  明天启壬戌版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载《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应该让大家恍然悟到,现在苏词通行本中“小乔初嫁了”这个“了”字,是后人对“正”字的错写和误值。再查清嘉庆版《白香词谱》,其中载有元人萨都剌《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赤壁韵》后段首句:“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现在把这一句,按古人句读,分成三句。依照词有一定句数,句有一定字数来看,萨词是用“六,四,五”的句式,而不是用“六、五、四”的句式。他既然用东坡赤壁韵,可见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词的格调,用“六,四,五”句式填谱的。明版梅注苏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不仅词意比前挺拔流畅,而且符合词的格调。再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后段首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么雪”。又《念奴娇鸟儿问答》后段首句:“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可见古今词笔一致,都是用“六,四,五”的句式,严格遵守词的格调的。从以上词例来看,可以证明现刊苏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开头“正”字的错写和误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篇7

  走进成都,锦江缠绕,手感时光,足下沧桑,天府技艺。在古老的铜戈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一个属于它们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清风飒至的清晨,雾雨迷蒙锁长江,乌鸦绕树三匝落。寂静的大江上卷起一朵晶莹的浪花,把酒言欢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为他们吟唱的葬歌。

  惊天巨浪翻滚着、咆哮着扑向远处漆黑的岸礁,一刹那间,化作飞雪,漫天飞舞。“嗖”波澜不惊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打着黄牙旗帜向东方驰去。一时间,东风大作,千里长船在谈笑风生中化为飞灰而去,八十三万水军,性命休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民间相传策得二女,国色天香。一女有闭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鱼落雁之容。将其一女赐予周公瑾,其女唤曰小乔。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也方有他,配得上这绝代风华。

  很多人说周公瑾为人气量狭隘,以至于被诸葛孔明设计气死。却不知在“既生瑜,何生亮”的背后,是大气磅礴的“君未归,孤何安”。

  你顺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飞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惊蛰时节,江南的柳梢也应该绿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长江边,孤傲的杜鹃在深怒中啼血。谁能料到一代天骄会陨命军营帐中,以至不能落叶归根。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三国鼎立近百载,英雄无数,人才辈出,却再无出一周郎哉!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云浮水,歌舞西陵近。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11-03

念奴娇 赤壁怀古01-18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11-13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04-10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06-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12-0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01-0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4-10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03-20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