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时间:2022-08-01 17:30: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范文900字(通用8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范文900字(通用8篇)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1

  一个武士、一个骑士、一对夫妻、一个小孩屠龙的古典故事。

  小说画面有太多的残败景象,一种原始的森林、荒漠、沙滩、村庄、海面组成的景象,但是却有一种残败的美——武士与骑士仇恨的不完美、小孩与母亲幻觉的不完美、夫妻之间爱恋的不完美,母龙的风烛残年的不完美,然而这些不完美在小说中种种体现出了石黑一雄的哲学探索,在古典般文字描述与人物叙述中娓娓道来,生离死别却又如此的完美演绎。

  对于仇恨来说,希望过错被人遗忘,犯错者逍遥法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武士和骑士即是战友同盟,又为各自信念最终一战,信奉和忠诚的完美,骑士与武士的精神,战争与和平的决战——死有其所,生有所望。

  夫妻的情感更为深刻,在作为最后的摆渡者而言,坦然了生命中的残缺,爱情的彼岸,不也是面对自己和宽容世界的彼岸。

  小孩和龙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小孩是龙的血液,是武士血脉的继承,世界如此艰难、如此荒凉、如此残破不全,新生的一代总会延绵不息,武士斩断了徒弟与母龙的诀别,也正是小孩继承战斗的开始。

  伤口如何愈合,和平怎么建立?也许就是循环更替,屠杀、信仰、魔法、甚至龙的遗忘气息,人们真的遗忘了吗?猎人、孩童,村妇、黑寡妇,他们真的遗忘了吗?只是愚昧无知了,或者仇恨的种子永远掩埋着,世界总是这样,战争与和平是永久讨论的话题,一面是在虔诚中希望与绝望,一面是仇恨却又在泥土中蛰伏,就如同爱情。

  《被掩埋的巨人》,何尝不是哲学家的故事喻比,古时代与现今的遥相辉映,残酷的书写给予读者自身心灵的愈合,石黑一雄总是这样,幻觉吧,深渊吧,觉醒吧,这就是伟大的哲学意义。

  因此,阅读《被掩埋的巨人》,会渐渐对石黑一雄心生敬意。虽然他是生于日本长崎,后随家人来到英国生活,是一位典型的移民作家,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不过这位小说家似乎很少顺理成章地描绘来自亚洲的少数族裔如何面对欧洲异域文化的冲击,而总是在作品中关心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就像这部《被掩埋的巨人》,尽管有着奇幻文学的外壳,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在其中思考非常严肃的话题,直指今日全球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对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当代作家就显得少了几分“野心”。什么时候中国小说家能够不再描绘个人内心世界里的小小悲欢,不再执着地构建种种东方主义式的奇观,而是以更为宏阔的视野思考这个时代的变化,直面世界对全人类提出的挑战,那才是文化崛起,获得文化自信的标志。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2

  这本书是我上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甚至很可能是今年最心水的书。全书充斥着各种蒙太奇、反转、隐喻,看完以后摘抄了千多字的原文。以下描述中如果让你产生“好像也不过如此嘛”的感受,那一定是我的表述的问题,不是书的问题。

  故事发生在被母龙产生的迷雾笼罩下的大陆,迷雾使人遗忘。一对生活在小部落里的年迈夫妻决定出门寻找儿子,一个骑士肩负使命决意找出母龙将其斩杀,驱散这片遗忘之雾。而当迷雾散去,记忆回笼,逐渐揭露出被掩盖的部落间和平假象下的血腥过往、恩爱夫妻间曾经的背叛与伤害。

  书是分骑士(宏观的国家社会层面)与夫妻(微观的个人层面)两条线展开。面对伤害,要不要遗忘?已经遗忘的,要不要再想起?怎么看待仇恨与复仇?我觉得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安利狂魔上线~),前几章可能蒙太奇略多,看着看着有如身处迷雾,但是看到最后,真的会有豁然开朗(/脊背发凉)的感觉。

  最后,出于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再分享几则摘录吧。

  “我会引以为乐的,因为那将是正当的复仇。但是,我在你们当中生活得太久,变得软弱了,就算我努力,心中也有个声音反对这仇恨的火焰。这是个弱点,让我感到羞耻,但我很快会用我亲手训练出来的人代替我的位置,他的意志比我要纯粹的多。”

  “那就是愚蠢和自傲。或者是人心之中潜伏着的其他什么东西。也许是渴望惩罚,先生。我在口头和行动上都主张宽恕,但内心中封锁多年的某个小角落却渴望复仇。那是件卑鄙而阴暗的事情,对不起她,也对不起我儿子。”

  “我想,有些人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认为我们的爱有瑕疵,破裂了。但是,一对老夫妻的恩爱缓缓前行,上帝会知道的,他明白黑色的阴影是整体的一部分。”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3

  先写一个之前的梗:16年和17年,连续陪跑的村上春树一共受到了三次暴击:2016年的诺奖颁给了本职甚至都不是作家的BobDylan;和村上同病相怜的陪跑王子小李终于冲奥成功;还有就是2017年,好歹诺奖又颁给了个日本作家,没想到却是早早就移民了英国的石黑一雄。村上春树拍桌子表示现在就录一张专辑出来,明年肯定要拿格莱美。

  而事实上,17年的诺奖跟日系作家确实没什么关系。石黑一雄虽然顶着个日本名字,但从文字上来看,基本可以归为地道的英国作家的那一类。其书中人物的行为、说话方式,都和传统日式文学相去甚远,甚至连村上春树这种很有欧美味的文字,都比他更贴近日式的文学。

  买到的这个版本,说实话翻译得很差,有很多地方太过生硬直白,毁了书中本来营造得非常出色的悬疑奇幻氛围。具体到内容来说,很惊讶诺奖得主也会写出这种完全架空式的幻想故事。奇幻小说中常出现的元素,在本书中一个都不落:巨人、食人魔、妖精、带有魔法的迷雾,沉睡的巨龙,还有像我们的三国一样已经被各种演绎翻拍到烂俗的“亚瑟王传说”。

  全书最主要的篇幅,还是集中在那对年老的夫妇身上,少年、神秘的武士,还有亚瑟王的骑士高文的出场时间都相对较少。然而通读下来,老夫妇的作用更多的是串起整个故事,而故事的真正核心,其实还是高文和武士之间的恩恩怨怨。依我之见,对亚瑟王传说的解构,才是这本书的内核所在。也因为如此,没有读过亚瑟王相关故事的读者,可能觉得这本书就是神经病。

  作者选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角度。亚瑟王传说的中心矛盾,其实在于亚瑟、兰斯洛特和桂妮薇儿三个人的爱情纠葛以及随之引发的叛乱战争。而作者偏偏避开了这些核心人物,而选择了高文这样一个在整个传说中说不上是核心参与者,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的人物。众多圆桌骑士里,高文是最能为“骑士”两个字代言的`人物(“白马王子”的形象就出典自高文)。他作为高洁、美德、以及骑士的武艺力量(白天不败)的象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亚瑟王悲剧的一生,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故。

  在本书中,亚瑟王早已身死,圆桌骑士们分崩离析,在书中甚至都未被提及。只有垂垂老矣的高文,还带着亚瑟留下的遗愿,像孤魂野鬼一样徘徊在被迷雾笼罩的()大地上。仅仅塑造这一个人物,历史巨变、沧海桑田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而整个故事的节奏,也在高文这一人物的出场之后急转直下,一连串的阴谋秘密随之揭晓。借由高文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亚瑟王死后留下的满目疮痍的世界,和迷失于其中的不列颠人民。

  再说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全书中有非常多的奇幻小说元素,但作者对每一段关于奇幻元素的处理上,几乎都是刻意“反奇幻”的。一般的奇幻小说怎么来,作者就一定要避开,另辟蹊径。

  “打倒巨龙”是贯穿全书的核心目标。日式奇幻小说中有无数这样“勇者斗恶龙”的套路,甚至这个概念本身都在日本游戏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ip。因此作者的处理,就是让主人公们千辛万苦地来到巨龙身边时,却发现这只龙已经奄奄一息,任人宰割。高文与神秘武士的对决,丝毫不见奇幻小说中该有的气势与华丽,对决双方一个是被愤怒淹没的死士,一个是对人世间再无留恋的老人。两人之间的对决,也是一击之间胜负见分晓。获胜的一方毫无喜悦之感,被杀的一方反倒是得到了解脱。

  正因如此,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在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奇幻元素出现的同时,作者讲述了一个相当具有古典悲剧美的故事。不可调和的矛盾,延绵数代的仇恨,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们光鲜亮丽的传说背后,在迷雾中痛苦挣扎着的不列颠人民。这些故事与传说在作者如梦似幻、时刻都笼罩在一层雾气中的叙事笔法里,仍旧散发着令人着魔的魅力。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4

  遗忘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年老的埃克索与比特丽丝回答:不,不是。这迷雾让我们忘记了过去的记忆,不论是美好还是痛苦。我们只知道我们相爱,可却不知道我们为何而相爱。

  暮年的高文爵士拄着插在泥土中的骑士剑说:当然是好事。伟大的亚瑟王让我守护母龙魁瑞格,就是为了让遗忘弥漫在所有不列颠人与撒克逊人中间。所有人都忘记那场屠杀,和平就会永存。

  撒克逊武士维斯坦感到不满:先生,建立在魔术师的骗术与屠杀之上的和平怎么可能持久?您也许是在渴望,渴望那些恐怖的事像灰尘一样消失。但它们不是灰尘,而是死者的白骨,等待着他人的发掘。

  《被掩埋的巨人》中四位主角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但对他们自己而言,所谓遗忘又是否真如他们所说呢?

  埃克索与比特丽丝为了寻找被遗忘的儿子而踏上旅途。相爱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记起过去,因为他们害怕遗忘会让他们的爱情凋零。可当他们真的回忆起过去——妻子比特丽丝的不忠与两人的争执让他们的儿子愤然离家,结果儿子却因为瘟疫死亡——他们才发现,原来居然是遗忘修复了他们的创伤,所以现在即便知道了并不美好的过去,他们也能够继续相守,直至死亡。

  高文爵士与武士维斯坦的观点是对立的。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与稳定。如果常年陷入战争,国家就无法真正进步,民众也不可能做到安居乐业,不管怎么说,战争都是由死亡与血液堆积起来的。谁又喜欢死亡与血液呢?但是,像亚瑟王的遗志这样,用所有人的遗忘来造就和平,难道是正确的吗?这对屠杀中死去的无辜妇孺来说难道公平吗?

  而像追寻正义的复仇的武士维斯坦那样,杀死魁瑞格,让大地上的撒克逊人回忆起屠杀,起而仇恨其他所有无辜或有罪的不列颠人,进一步发起新的战争,又如何呢?他们复仇过后,会不会又有幸存的不列颠人再次发起反抗的战争?这样的轮回除了会让普通民众受苦以外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说,遗忘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对某些人来说,遗忘可以让他们不受过去生活的伤害,但对另一些人来说,遗忘等同于背叛,对自己,甚至是国家的背叛。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来说,遗忘的作用都不一样。

  但至少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不公平的、让人愤怒的、甚至是丧失人性的事件,我们一定要记住。至于原因,看看林奕含在她的婚礼上的演讲选段我们就能知道:“我原谅了他,因为这样我才能活下去。你们不能原谅他,因为这样其他女孩子才能活下去。”

  我们铭记那些事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好好活下去,是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能够更早地到来。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5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令人眼前一新的寓言故事了——而这本充满隐喻与象征的小说却再一次证明寓言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石黑一雄作为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刚被介绍到中国就饱受关注。这个日裔英国小说家的作品少了几分日本人不可避免的矫揉造作,也没有欧洲人惯有的直白无趣,东西融合的写法却含蓄而不晦涩,富有感情而不过分张扬,让人在阅读中不由得会心一笑,用巧妙的隐喻将主题揭露给不断思考的读者。可谓隐藏锋芒而处处又可见真知灼见。

  这本《被掩埋的巨人》讲述的是不列颠和撒克逊两族人的寓言故事,多年前不列颠人首先破坏了维持依旧的和平,他们征服的胜利伴随着血流成河,家破人亡的惨痛代价,面对这一切,亚瑟王选择了利用母龙而使遗忘的迷雾笼罩大地,迫使人们遗忘战争与复仇。多年后撒克逊武士奉命杀死母龙,遗忘将要消失,复仇将会再次来临。

  看似简单的剧情,像是许多故事中英雄获胜,正义占了上风,但却引起读者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是选择遗忘,企图利用遗忘而逃过血的惩罚,以此换来永久的和平与安乐,还是睚眦必报,享受复仇的快感?看似都不尽然。

  那么选择遗忘呢?这不禁意味着忘记了痛苦,更意味着忘记了幸福,忘记了生活的点滴。故事的开头写到村民发现一个小孩可能被食人兽捉走而十分恐慌,但因为“遗忘之雾”很快忘了此事偏离主题开始争吵——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就是我们会拥有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而这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不会遗忘的能力。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明白火这种跳跃舞动的红色精灵不能用手触碰,牢记妈妈的教诲使他产生对火产生了恐惧与敬畏。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珍藏和对方在一起的甜蜜回忆而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仇敌之间因为至死都不会忘记对方的所作所为而明白什么是背叛,什么是愤怒。丧失记忆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纽带的断裂,变成一个孤独冷漠的个体。遗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拜遗忘的力量所赐,书中的所有人都在寻找,寻找复仇与和平的平衡。撒克逊武士在寻找复仇的机会;名叫埃德温的撒克逊男孩在寻找因遗忘而失去的母爱;亚瑟王的骑士高文穷尽一生都在两者之间徘徊,寻找维持和平的方法;早已年老的和平骑士埃克索年轻时看着自己的和平法律被亚瑟王的征服毁于一旦,现在只想寻找和妻子往日时光的美好回忆;作为母亲的比特丽丝只是单纯地想寻找多年前被瘟疫夺取生命的儿子。

  作者巧妙地收束了全书,而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比特丽丝和埃克索想起儿子去了一个遥远的小岛——一个奇怪的小岛,上岛的人都必须经过船夫的考验,验证两人感情的深厚,只有少数的夫妻被允许一起上岛,多数人只能孤身一人在岛上行走,看不见任何一个人——

  死亡不正如此?人的一生总有人陪在身旁,可在死神面前,谁也不能网开一面,有些旅程只能孤身一人去完成。也许作者正是想告诉人们,不管选择复仇还是遗忘,人归一死,生来风光无限,抑或是像蝼蚁一样只能活在渺小的痛苦里;在战争中战死,抑或是在和平中安详一生,结局相同。在生命的命题面前,没有绝对的正确。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6

  关于本书

  《被掩埋的巨人》整体结构以及基本情节和人物,延续并改写了英国家喻户晓的亚瑟王故事,通过五个分别来自不列颠和撒克逊、怀着不同目的的平民和骑士一同上路寻找失去记忆的奇幻经历,探讨个体和群体如何对待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随着故事的推进,历史的阴影在雾霭中越来越清晰,这几个主要人物的行为也将改变这片土地的权力结构。

  核心内容

  一团诡异的迷雾是导致英格兰山谷中的人们失忆的原因。本土的不列颠人和异族撒克逊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相识,比邻而居,虽然双方没有明火执仗地兵戎相见,空气里却弥漫着莫名其妙的敌意,小范围的冲突和猜忌不断。然而,记忆似有若无,谁也说不清究竟之前发生过什么。

  各怀使命的五个人结伴,一同踏上艰辛旅程,他们的活动范围似乎一直在临近的村落、树林、修道院里,在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各自的聚居区来回穿梭。首先出场的是一对不列颠老夫妇埃克索和比特丽丝,他们在村里地位低微,甚至被剥夺了晚上用蜡烛的权利。凭着残存的记忆,这对老夫妇认定眼下唯一的目标是往东走,到某个村子里去寻找他们的儿子,尽管儿子如今到底是什么状况、当初为什么会离开,他们一点也想不起来。

  在经过一个撒克逊人的村子时,夫妇俩目击村民遭受所谓食人兽的攻击,有人不幸丧生,还有个叫埃德温的小男孩被绑架。一位撒克逊武士维斯坦充当了英雄,救下埃德温,并且希望带着埃德温跟埃克索夫妇俩一同上路。他提出的理由是:撒克逊村民认为埃德温身上的伤口是被食人兽咬伤,而按照当地的迷信,这样的伤口会祸害别人,所以男孩留在本村里可能被杀死,只有被不信这一套的不列颠人带到自己的地盘才可能保住性命,而自己虽然有任务在身,还是可以陪他们走一段路,这样可以保证各位的安全。从读者的角度看,维斯坦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可疑,而维斯坦自己也曾交代,他的血统虽然是正宗的撒克逊人,却是在不列颠人的区域里长大的,这个从一开始就似乎具备了某种“无间道”性质的人物,其立场和目的都是一个谜。

  无论如何,四个人一起上了路。翻山越岭的时候遇上不列颠布雷纳斯爵爷的守军,维斯坦最后只能杀了他才能过这一关。在此过程中,第五个人物高文登场,他是一位年迈的骑士。此人似乎对布雷纳斯爵爷的飞扬跋扈心存不满,认为这位实权人物正在毁掉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他也对维斯坦心存顾虑。维斯坦声称,他此行的真正目是为了杀掉一直在这个国家游荡的母龙魁瑞格,因为那团迷雾其实就是她持续喷出的气息。这一点当然也符合迫切想追回回忆的埃克索夫妇的利益。老骑士听了此话反应激烈,表示杀死母龙应该是他的工作,因为这是已经去世的亚瑟王亲自授予他的任务。

  随着一行人离母龙越来越近,随着他们在相处中互相刺激回忆,历史的阴影在雾霭中逐渐现出轮廓。我们慢慢拼接出以下的信息:首先,维斯坦认定,在当年的战争中,不列颠人手上沾满了撒克逊人的鲜血,其中包括很多无辜的百姓,受伤男孩埃德温的母亲就在其中。维斯坦把埃德温带来,就是看中这个男孩身上的优良禀赋,希望在他心中唤起仇恨的种子,栽培他成为未来撒克逊人报仇雪恨的首领。其次,高文实际上是母龙的守护者,他虽然并不赞成当初的阴谋,但是认定只有抹去记忆,两个民族才能和谐共处。在他看来,守护母龙就是捍卫和平。最后,埃克索曾经是高文的战友,在当年的战争中就是个主和派,一度甚至与撒克逊族达成和平协议,并且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所以维斯坦会对他似曾相识。而这种暂时的虚假和平,恰恰曾被亚瑟王利用,成为后来一举击溃撒克逊人的计谋。如此背信弃义之举,也让埃克索心灰意冷,所以后来离开亚瑟王,到乡间隐姓埋名。所谓的“被掩埋的巨人”,在小说中其实是个隐喻,指黑暗血腥的往事,巨大的、不可见光的阴谋。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7

  曾经统治英国的凯尔特民族在一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世纪以后,日尔曼民族相继入侵。传说中,亚瑟(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证明他真的存在过)就是在日尔曼民族入侵的这段时间里,以凯尔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场。他率领不列颠各部落通过十二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击溃了日尔曼民族的一支—-撒克逊人,从而统一了古不列颠,被视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传奇英雄。

  和平终于降临了这片土地,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和平相处,比邻而居数十年。

  问题是,和平能持久吗?不能。

  因为复仇的种子在亚瑟背叛了自己制定的和平法典,大肆屠戮撒克逊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黑暗中生根。蛆虫越活越肥,旧伤口怎么可能愈合?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怎么能够持久?恐怖的往事像尘土一样消于无形了吗?没有。它只是在泥土中蛰伏,像死者的白骨一样,等着人们发掘。等到母龙死了,亚瑟王长长的影子也会消失。

  就像小说里面失忆的埃克索和彼特丽丝一样,如果选择遗忘将找寻不到彼此深爱的记忆,就会永远不可能紧紧牵着彼此的手渡往那魂牵梦萦的海岛。如果选择恢复记忆,曾经有过的背叛、悲伤和所有的裂痕将铺天盖地而来。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过去,拥抱未来。但是,即便两个深爱着的人能够做到“历尽波劫在”,两个有着血海深仇的民族能够轻松地“一笑泯恩仇”吗?

  作品的深刻就在于它揭露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复杂,但对于这种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的解决,人类却是相当的悲观和无力。

  但同时,作者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有些历史不能轻易忘记,否则,当所有人再次寻找的时候,将会再次掀起血雨腥风。“忘记历史,就等于重蹈覆辙”。作者在谈及主旨时说:“每段私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总有黑暗和不为人知的记忆在当时被刻意隐瞒或埋藏,但何时回忆,是不是该回忆,这是重点所在。”

  可能有人觉得当埃克索和比特丽丝最后诀别的时候,当埃克索孤零零地望着陆地和海滩落日的时候,当他什么也听不见,继续涉水而去的时候,是那么的令人感到凄婉和哀伤。但是,更令人心碎的是从风中传来的比特丽丝的声音:埃德温阁下!我们两人都求你一件事,以后的日子里,记住我们啊,记住我们!记住你还是那个男孩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友谊!

  但愿埃德温记住比特丽丝的话,不要再回来吧,如果真有回来的那一天,应该意味着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血雨腥风般的日子再一次卷土重来。

  问题是,即便有一百个记住了比特丽丝话的埃德温又能怎样?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 篇8

  对于战争我们渴望得到真相,又希望看到和平。

  看了很久了这本书。我很少看这种类型的书,一直断断续续,但可能这是看过的最令我深思的战争相关的书籍。

  “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

  我相信最后埃克索的离开是坦然面对死别,也相信,当迷雾不在,仇恨复苏,真正的英雄不会坐视不管,传播善良的和平的火种不会烟消云散。

  对于自我欺骗,高文骑士既害怕着战争,又挣扎着真相,无处言说。我想大多数人都是选择遗忘,忘掉灾难,只是副作用是记忆一片白茫茫,每天重复周而复始,混沌又纯粹的活着。

  埃克索的角色塑造真的很绝妙。

  一方面他是想找回记忆的夫妇二人组的成员,且无比宠爱他的妻子;另一方面他又是亚瑟王曾经的骑士,战争的始作俑者(当然,他背弃了他的国王,并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实则正义的道路)。二者相撞他既是普通的想找回和妻子爱情的回忆又绝不普通的身处着这场混乱的核心。我喜欢他叫妻子公主,一声又一声。

  我百度了战争与和平的名言,想找一句作为自己的论点。

  有人说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感觉没什么大用处,和平被战争打破,再用另一场战争去消融它的创伤,想想就觉得很傻,毕竟没几个战争的始作俑者会把它当作警言;又有人说最勉强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受人欢迎。想到高文骑士,想到那些还算和睦的村庄也许是有好处的;只是欺骗自我换来的片刻安宁终究还是会随着魁瑞格的死亡被打破,蛰伏的巨人终究会倾巢而出。

  所以我想最好的态度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900字】相关文章:

被掩埋的巨人的读书笔记11-23

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03-22

《被掩埋的巨人》读书笔记范文11-13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读后感11-02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读后感05-16

掩埋的造句12-26

掩埋诗歌08-06

被掩埋的记忆作文12-20

倾情,掩埋红豆诗歌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