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方法的思考》读后感

时间:2021-07-01 10:18: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方法的思考》读后感范文

  穆塞尔指出“表情在音乐中占着中心的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因此,情感是音乐教育的第一位要素,学生只有经过高度的情感体验,才能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更应该创设富有音乐性和情感化的美好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情”与“感”,帮助学生投入音乐活动,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方法的思考》读后感范文

  读了《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方法的思考》一文后我认为,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找准音乐作品中能激起学生的感情的“契入点”,这个“契入点”应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舞蹈、戏剧等),深入钻研音乐作品,熟悉音乐作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要了解一部作品,感受这部作品的美,要知道这部作品运用了哪些手段来表现美,就应反复聆听作品,去为它的美所感动。没有用心去聆听,怎能被这部作品所感动呢?教师都没被感动如何让学生感动呢?

  其次,导入新课时以兴趣为出发点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美。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社会需求为人所反映并成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兴趣。

  另外,讲授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音乐作品感情,最终使学生的感情与教育者所要阐明的内容达到一种共鸣。讲授新课时的调动情感可以不动声色让蕴含其中的教育观点,时不时敲击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讲授新课时必须寻找作品的.亮点在哪,它运用了哪些特别的音乐语言,也就是分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哪。

  还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包括脸部表情、语言表达、动作、范唱等一系列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放录音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一定要符合作品需要,要和学生一样专注地欣赏,表情、目光要和音乐作品相吻合。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传情”、“动情”,才能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基本情调,情绪,从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课程中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自始至终就在于如何引导培养。情感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效性方法的思考》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文11-09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06-01

音乐欣赏课教学随笔04-07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06-07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10-08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08-31

音乐欣赏课天鹅的教学反思06-28

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07-10

音乐欣赏课《天鹅》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