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1-06-29 11:57: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下面是关于《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1

  或许,现在只要一提到世纪老人,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冰心老人。是啊,冰心老人的儿童文学确实伴随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成长。她的诗在字里行间无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这世界上总有这样一群作家,他们或许出名或隐于市井,但只要你读他们的作品,天长日久总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激发你心里向好向善的本心。让你在纷繁杂乱的世间,留下一块心灵的伊甸园。“我之所以写诗做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为了传世,而是为了洗涤自己的灵魂”。像一位哲人说的那句话一样。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人,也是一位世纪老人,但我更想亲切的称她为百岁人瑞—杨绛先生。

  第一次知道杨绛先生,因为有幸读完了钱钟书写的《围城》,读完之后看到杨绛先生写的后记和钱钟书先生创作这本书的时种种生活琐事。他们那种生活的态度和氛围吸引了我,事后知道杨绛先生还有一本随笔,叫做《我们仨》,写的是她们一家三口六十来年的生活。当时我的心中早已有所向往,想要再拜读一下杨绛先生的这本随笔。只可惜学业紧迫,这种想法也就一直存放于脑海深处。直到一切都结束,才想起来。就从网上买到了这本书。书十分的便宜,也可在闲暇之余一览百年人瑞的文笔。杨绛先生博学,她翻译的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公认的国内翻译最好的版本,杨绛先生对知识也是一丝不苟,通常为了搞懂一个字,就要反复查三至四个字典,这种对知识的执著,是我们之间鲜有人能够做到的。

  《我们仨》这本书的封面充满磨砂的质感,像是落在地上的枫叶。摸着这本书的封面,就像握住了奶奶粗糙的手,书中杨绛先生的娓娓道来,就像是奶奶或姥姥平时与你聊天。书中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没有坎坷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乘风破浪的快意人生。读后感·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伤感、温馨、有趣的故事。断断续续地写的她们一家三口的平凡且纯粹单纯朴素的生活。这是一本贴近生活,贴近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的随笔。

  书中吸引我的还有那种种的生活的细节,手稿、照片和杨绛先生在书中所说的:“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只要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的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和。”

  而在我们之间流传甚广的,就是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先生说的那句话——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杨绛钱钟书式的爱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太多太多,如果你没具备爱一个人的条件,那你就得先把自己变得优秀;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了,那你也得明白到底是珍惜喜欢,还是只是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找一个人来作伴,不要让喜欢最后变作与烟酒相伴的故事。

  人海茫茫,相遇已是不易,相识更是难得。最终能走到一起那更是修来的缘分。说的话有人听,你的爱有人懂,你爱一个人就爱了一生。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2

  初读杨绛先生的作品是《我们仨》。这部作品集合人生的辛酸苦辣,却饱和着静默淡然。

  第一次翻阅《我们仨》时,是在冬天的一个午后,此后每一天都会在这个时候读上几页,在清冷的灯下,或闲适中品谈,或紧绷中放松,欢心的时光总是由许多个这样的片段组成的。人生如一场在花海中穿梭的旅行,这本书在03年时出版,已是杨绛先生的旅途末年。

  《我们仨》的第一部分作为作品的序言,以“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帷幕。第二部分写“梦”,杨绛先生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我们仨”最后几年的时光。文中最常提起的是驿道和古柳,这是她每天都要走一遍的道路,古柳似乎总是枯败的,垂落的,不见任何朝气。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条道路,有时候会迷失路途,有过彷徨和慌张,却从不见放弃和失落。我读完这部分时,一抬头已是泪眼婆娑,眼镜上泛开了数片泪花。杨绛先生在晚年先后失去女儿和丈夫,这份痛苦在章末化成了一片枯叶,降落在了她三里河的家,却也不是家,是客栈了。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杨绛一家的生活琐事。一个普通平凡的学者家庭,大家相守相助,相聚相离。

  许是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飘飘落落,杨绛的文字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十分恬淡,却富有张力。那些规范在框架中的方块字,仿佛组成一场场电影,拥有柔和的灯光和轻缓的配乐。钱钟书曾为杨绛作诗追忆初次见面:“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与雪无?”饱含深情,相濡以沫。生活中的小事在杨绛的笔下开了花,三个人像是一家人又像是好哥们,这样的家庭大概是所有人都要怀念的。

  做一个绵长的梦,追忆一个万里人生。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3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一片黄叶,守望生命终极。生命有限,情海无边。先生的坚贞和守护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铭心,与日剧增,但先生在顽强继续。她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用她的话说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坚强与豁达让我想到胡杨林,千年风范,坚韧不拔。

  先生博学强识,知识渊博,声望极高,然让人感叹的是她为了爱情甘愿屈居并付出,用智慧和大爱精心营造着家编织着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先生回忆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天和自信是弥足珍贵。“不要紧”是先生给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承担家庭重担,免除后顾之忧,乃钱老先生的福气。更让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务事并没有捆住先生的手脚,影响她的事业,书中写到,读书和工作是她和丈夫最大的爱好。也正如此,先生的魅力如深海珊瑚,底蕴深厚、通灵炫目,神秘瑰丽,女人能将人生演绎如此精彩的莫过于先生。

  不管世风如何,也不管身份改变,先生一以贯之地保持低调平实之风,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写到,“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老夫妇德高望重,着作等身,却不要办公室,不用秘书,有车也不坐,除非到医院看病。诚实的品格同样跃于纸上:“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如此直白坦率的语言,需要气质和定力来支撑。说实话、干实事,做人起码的要求,却总是难以实现,而先生风雨百年,仍能如此,这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了。

  感谢杨绛先生,让我读到这样清新脱俗的文字!感谢先生,告诉我做人做事的真谛即本原、珍惜。反复品味,我亦进入太虚幻境:夕阳正好,浩瀚无边的水面如镜,远远望去,一朵旷世莲花圣洁夺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地绽放、烂漫,任凭风吹雨打,她自岿然不动,唯有清香飘来,沁人肺腑……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们仨的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05-08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33篇)06-06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精选14篇)03-25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11-24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11-24

我们仨读后感优秀作文700字11-21

我们仨读后感03-29

《我们仨》读后感11-21

《我们仨》读后感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