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2-07-13 08:54: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8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8篇)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课文,题目叫《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写得是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在飞蛾、小瓜苗、自己的心跳中体会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习中,我感受到文章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对人生积极地态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也该对生命负责。

  我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春天,小草从泥土里倔强的探出头,在阳光下展示出它的勇敢,它向人们诉说它拥有生命并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方式。蚯蚓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为农民伯伯们翻土,没有人体会到蚯蚓对生命的渴望,它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就是最好的答案,这就是蚯蚓诠释生命的方式。蚕破茧而出,需要的也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足够的勇气,而它做到的不仅仅是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简单,更需要时吐丝的贡献。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蚕们不惜扭曲身体,还要吐出丝呢?蚕靠的就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勇气。连小小的动物都有对生命的喜爱和渴望,那么人类要怎样诠释和珍爱宝贵的生命呢?

  让我们好好珍爱有限的生命,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日聚会星期五,是我好朋友陈思璇生日。她邀请了一大帮同学放学后为她庆祝生日,其中,就包括我。聚会的地点是位于人民路的百盛蜂。听说,在百盛蜂吃披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披萨,这让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同学们怀着高兴地心情来到了百盛蜂披萨店。

  到了披萨店,同学们都抢着点自己喜欢的披萨,“来这里就是吃披萨的嘛!”我想。最后大家商定,点了一份鲍贝披萨,还有一份水果披萨。在兴高采烈的吃披萨的过程里,同学们都喜欢相互抢饮料喝,还玩起了“围攻郑琰”游戏,大家唱呀,跳呀,顿时,整家披萨店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终于到了制作披萨的环节,披萨师傅给我们端来了面团、芝士、果酱和新鲜水果。我和李玘看到膨胀的面团,第一个想到就是怎么把面团给捏扁。我迫不及待的把面团使劲地按下去,里玘也把面团捏成了三角形。披萨师傅告诉我们,制作披萨的面团不能捏扁,这样不美观。开始做披萨啦!首先抹上果酱,我拿起勺子就是一勺,几乎一瓶的果酱全被我给弄完了。抹好果酱,再把新鲜的水果摆在上面,我用手抓了一把水果撒了上去,几乎看不出到底像什么,同学们说我做的是大杂烩,我开心的笑了。最后,放上芝士,每两人一包芝士,还是我的动作迅速,抓起一把就放上去,陈思璇只拿到了一点点。终于大功告成,师傅把我们把成品都编上号,一个个的放进烤箱,大约过了数分钟,披萨出炉了,我打开一看,一个小娃娃的脸露了出来,“哇塞!”我惊讶地说,“我的看起来像大杂烩,烤好了一点儿也不像了耶!”我美滋滋的先尝了一口,好好吃!很脆!披萨一下就被我啃得只剩下一半了。另一半,我想带回家给老爸老妈吃,让他们也尝尝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的美味披萨。

  百盛蜂这个地方好好呀!即有美味披萨吃,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好期待我的生日快点到,我也要在这里举办!去补习

  这次的数学单元考试,我才考了80分,老妈对我的这个分数很不满意,老妈看着我的试卷说:“徐韵小姐,你的心快要比腰还粗拉!”我为此也非常的苦恼。

  周六的早上,鲍杨洋来我家玩,吃过中饭后,就邀请我去她家玩,她说:“徐韵,你来我家吧!我家请了家教呢!今天下午来帮我补习,你也来吧!”我听了十分高兴,连忙收拾好学习用具,准备出发。

  老妈听说我要去杨洋家一起学习,给了我一些票票,让我们坐三轮车。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呀!一把小雨伞都撑不住。顽皮的小雨点穿过伞一直的拍打在我们的脸上。我和杨洋冻得起鸡皮疙瘩。好不容易才等来一辆三轮车。虽然是乘三轮车,可是沙啦啦的雨点透过车棚打进来,一路上我们可冷死了。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2

  天色已晚,我坐在窗前阅读《善待自己,珍爱生命》这篇文章,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从邻居家的小妹喝下四包鼠药想结束自己人的生命,但最终非常后悔说起,讲了我和邻居家的小妹在病中苦苦挣扎,但看着母亲那饱含期待的目光,谁能狠心离去?我母亲和她母亲结伴带我们出入大小医院。因此最后,我们更多时候想,既然痛苦离不开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快乐点缀我们的生活呢?

  也许更多的时候,坚持是最重要的。正如文中所说,“让我们选择坚持吧,无论怎样,让我们带泪微笑,去感受生活,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我们的生命中无率受到什么挫折,都要用笑去面对生活,快乐永远是生活中的主角,而快乐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笑,用笑和坚持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善待自己吧。

  这样珍惜生命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大的时间就失明失聪了,但她非常乐观,抓紧时间学习,考上了哈佛大学。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惩的肌肉萎缩症,使他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走路,他同样非常乐观,甚至还有些调皮。有一次,他与英国王子会面时,他为了“炫耀”自己,不用人帮他推轮椅,自己推着轮椅往会议室“走”去,由于他只有一个手指头能动,所以控制不住轮椅,结果扎了英国王子的脚趾头。他自强不息,虽然高度残疾,只有大脑和心脏还在运动,但他微笑着面对生活,被誉为现在在世的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当时的所有音乐体裁,被尊为“乐圣”、“交响乐之王”。可是,在他是受欢迎的时候,突然开始耳聋。但他坚持与病魔抗争,

  最终,他用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了名扬四海的音乐家。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相辅而成。虽然有些事我们避免不了,我,但我们要去善待自己,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刻过得充实,让生命之花永远快乐的绽放!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3

  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人生哲理,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大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卫,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大卫。我们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个大卫而奋斗、而努力。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还未雕刻这个大卫的时候,在外人眼中这只是一块很普通很普通的大理石,但是在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眼中,这块大理石中就藏着一个大卫。在雕刻大卫的途中需要什么?对了,需要耐心、智慧和想象力。就是应为有了这些,我们心中的“大卫”才会出现,才会实现。这个“大卫”不分高贵贫贱,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敢想,那么你就得敢做,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

  除了大卫,老师还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休息5-10分钟,这样既放松了自己,也不会让我们讨厌学习。你也可以做一个学习表,做这个的好处是今天你所要做的是都一目了然。老师还教我们了一种身体记单词的方法。比如:耳朵上挂着一个咖啡,头上顶着一个硬盘,鼻子夹了一个订书机......除此之外,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方法。那就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今天一天所学习的东西都想一想过过脑子,不然昨天刚学的东西今天就忘了,那多不好啊。

  老师还问:“我们学校的老师有没有跟以前有什么不同”。我们小声的回答:“不打人了...”老师又问:“那老师都怎么改变你们了?”这时我们班的马云龙高调的举起了手。于是老师让他去前面说说老师改变了他什么。马云龙在前面嘀咕了半天我一句也没听懂。后来只见他说:“老师让我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怎么说呢。反正不是倒数第一了,我很感谢老师。”其实他现在的状况那可是名列前茅啊,只不过谦虚了点。......

  看了生命教育,我懂了许多道理。你的大卫是由你自己定的,旁人怎么也掏不走。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4

  读生命教育后,读罢之后方恍然大悟,原来我所理解的生命教育是多么的狭隘,视野有多窄,目光有多浅。“生命诚可贵”这是人最基本的认识,活在这个世上,你所享受到的一切快乐,遭受到的一切挫折,征服过的一切坎坷,甜与苦、欢与悲、希望、憧憬。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命的存在。没有了生命,一切都不存在了。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活着的人,有生命的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没有办法的是“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成为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教育现象“各扫门前雪”。小学不为初中负责,初中不为高中负责,高中不为大学负责,大学不为社会负责。各个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不为人的一生负责。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智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强调生命教育是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确认、接纳和喜爱,只有对自己生命的肯定,才能对整个生命世界的肯定,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必须要提高到这个高度。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底线。教育者对生命的遗忘是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学了生命的教育让我想起了肖川先生对生命教育的论述,其中两个观点让我大受益处。

  一是生命教育反对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去换取所谓的“大业”。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忽然想起了从小到大那种“舍生取义”的价值观。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为人民,总之是为了一切远离自己生活的“虚幻的共同体”而献身的教育。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说这些口号教育不适合儿童和未成年人。以上这些观点和信念应该是在人生命价值的自我确认之后才能产生的人生观,不可以越俎代庖,跨过生命情怀而直接把生命与这些捆绑在一起。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受教育者明确是应该为“某个客体”而牺牲,还是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而牺牲,这可是一个实质性的区别。

  二是道德是社会本位,成人中心的。文中提出了“儿童是没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这样一句话,以前一直很糊涂,现在似有所悟。道德是对成人而言的,孩子根本不涉及道德问题,孩子是正在培养道德的过程,而并不是道德的成品。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们还在不断地提炼,修养自己,更何况是他们呢?孩子的行为是不能用道德来评价的,这一点让我大受启发。

  生命教育包罗万象,如果要真正开展起来,也绝非易事,这需要整个教育体系都得认识到位。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5

  假期,我读了《生命教育》这本书,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丰富的情感。哭,笑?既然你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就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但是,哭与笑不同。眼泪真的很奇怪,它会使人们拥有多种复杂的情绪,让人们难以揣摩与分辨。幸福?痛苦?其实,眼泪也是一种幸福!哭泣不一定就是软弱、无能、可怜的表现;微笑也不一定就是快乐、开心、幸福的标志。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再怎样说,也不会代替自己。所以,不要掩饰我们的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难受就难受,开心就开心!流自己的泪,让别人说去吧!

  仔细想来,我已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不该哭,不能哭,也不敢哭,为了种种理由,我最多让眼泪在眼眶里打几转,然后让它们自然蒸发,我常问自己:“我还会哭吗?”哭,究竟是不是坏事?哭是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但大人们却总是说:哭,是无能的表现;哭,是心胸狭义的证明。考试考砸了,不能哭,要寻找失败的原因,争取下回考好;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泪,只要努力,办法总是会有的;和同学相处中受了委屈,不能哭,不是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种心情吗?既然高兴时能笑,为什么痛苦时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种率真,哭,也是一种享受。于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想哭就哭吧!假如明天遇上可哭的事情,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哪怕哭得天崩地裂,哪怕哭得乾坤扭转。让泪水冲去所有的忧伤,所有的委屈。那时,自己的心情一定能会重新明朗起来的。

  书中也说到,流泪,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因为它宣泄了心中的不快,让心灵重获温暖。学会流泪!对自己,何必太过苛刻。让自己或微笑,或流泪,随心而动,那样,我们会更加的成熟,快乐。

  雨过天晴,天会更蓝;泪水过后,心情会更舒畅。生命,就要活得与别人不同,要快乐,要满足。

  幸福的时候,我喜极而泣;伤心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生命,就要与众不同,就要自由自在,就要活得精彩!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6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本叫做《生命教育》的书,我的感想很大。

  《生命教育》是一本教育我们生命是什么的书。它分为三个部分:

  1、生命的历程。

  2、生命的尊严。

  3、生命的力量。

  我读第一部分时,第一课是我们的身体,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身体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一个器官和组织就是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它们不分昼夜、互相密切地合作着。我还深入地知道了我是从哪里来呢:首先是爸爸的精子进入妈妈的身体,然后精子穿越卵子的外壳,受精完成后卵子的外壳会硬化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第七天新生命便诞生了,过了9个月,妈妈便诞下了我们。我不仅知道了这些,还知道了青春的密码,听了很奇怪吧,青春的密码?难道我知道了长生不老的秘密?不是的,青春的密码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青春期。嘻嘻,女孩子的青春期会面临初潮,什么是初潮?初潮是月经的一种。初潮过后,女孩子会脸色红润、乳房隆起,会变得更漂亮!哈哈,这是女大十大变吗?说说其他吧,嗯,第十五课吧,太难忘了!

  第十五课是说校园安全的,还有故事呢,是保护费:小学生小武回家的时候被一些人打了,那些人自称是什么帮派的,要收取保护费,小武不服气找到了哥哥以前的同学小海,帮自己出气,小海也是什么帮派的人,最后两帮派打起来,小武的胳膊也骨折了,小武家支付的医药费极多!这种事虽然没发生过但也防不胜防啊!

  《生命教育》真好看!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7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8

  在《生命与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双层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举例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走进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应该关注儿童。

  (一)把握儿童的今天

  有一个诗人说过每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要把握儿童的今天,因为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明天的昨天就是今天,把握儿童的今天就是把握儿童的未来。北师大教授康健说:“我们现在太多地把儿童看做是明天,其实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今天的学生学什么更重要

  1、学会做人比学会在学问更重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和珅的学问不可谓不深,希特勒的本领不可谓不大,那些电脑黑客技术不可谓不精,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进步不但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反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说德育为先、智育为重。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的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呢?

  2、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喜悦,他在这方面归纳为三条:不是知道,而是学会;不是所有,而是获得;不是存在,而是到达。老师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指导孩子掌握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3、学会创新

  知识是经过经验总结的记录,创新是知识航船驶向未来的发动机。昨天的创造就是今天的知识,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知识,所以,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长久一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如何面对呢?

  (三)自我认识,作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是职业,不求功名,但求无过;教育是事业,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奉献终身。

  因此教师应: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师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首先要提高工作效率,一叠叠的作业本把教师学习的时间都给耗掉了,教师们可各显神通:培养学生小干部;当堂完成同桌互改;挑选易错题批改,个别学生面批等。其次应多看报纸、看电视、多上网。此外教师应培养兴趣爱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兴趣爱好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中慢慢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感。因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能给人们灵魂的震撼,而艺术是相通的,美好的事物总是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人们的。

  (五)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应每天读一点教育论着作;每天写一点教学日记;每天想一点教学反思。而经常反思一下自身的教学尤其重要。

  (六)关注生命化教育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1、教师要有生命意识

  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尤其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运行于特定的轨道,都有自己的特性。

  2、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用想像来拓宽知识。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说的:“诗意的教育使对话的双方走进”我“与”你“,用心交流,用心感受,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意义和知识,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共在。”

  书,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我将继续阅读,继续体会。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9

  今天我看了《生命教育》中《感恩父母》。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都有父母,但我们不知道感恩父母。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们知道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需要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这篇文章分了4个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长导航和智慧圆两个部分。成长导航里写了两则小故事,写的都是跟感恩有关的。一个是正面例子,另一个是反面例子。智慧圆里写了感恩教育和感恩意义,感恩有什么意义呢?感恩的意义就是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回到现在生活中,父母从小就开始教我们走路,说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又开始接送我们去幼儿园。放学了,父母又回到家放电视给我们看。要是父母不放给我们看,我们就哭。终于到了我们上小学的年纪了,我们不再不懂事,但是回到家后,父母还要辅导我们功课,为我们打理好一切。我们如今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幸福,都是父母用心血换来的,我们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我们做事,可我们还不知道感恩,你们有没有想过父母多么的伤心呀!

  《感恩父母》,很值得大家看一看。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近阶段,我读了《生命化教育》一书,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当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多数偏离“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而衍变成“知识的教育”、“物的训练”和“工具的锻造”,而唯独不是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润泽孩子的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多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就都好。分数,似乎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偏重智力教育,事实上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倾向,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永无止境的练习,压苦了无数的辛勤园丁和莘莘学子。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然而,这并非是抵触所有的练习和考试,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在学生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没有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就难以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耕耘得以收获时,学习的快乐才会真正感受到。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让孩子主动学习,让生命成长自觉很重要。从被老师、家长强迫成长,变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不再是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去做练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不苦。我认为成长应该是孩子自主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也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为家长,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做榜样。我们的教育应该滋养孩子的德行,强健孩子的体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美好的人。在学习中,让孩子既看到学习的实在价值,又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爱生命,并能接受挑战,更好地生存。一个家长,最大的修炼,是培养自己爱自己、爱生命的热情,以此影响和带动孩子,去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本能和希望。

  建立共同体,老师、家长、孩子成为共同体,在班级里,在群内,一个影响一个,彼此互相学习,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进一步向老师学习,向其他家长学习,针对孩子的潜能,遵循孩子的个性,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为他们加油,和孩子共同成长。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安全总是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说:安全第一,比赛第二或者安全第一,友谊第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些安全知识。

  首先,我们要学会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主要分为两大类:

  1。红绿黄灯要学会和看好。绿灯亮了往前走,红灯亮了,停一停,黄灯亮了别乱走,这就是交通灯闪烁的规则。

  2。过马路做要左看看右看看,确认没有车之后,按斑马线走,不能嬉戏到闹,也不能低头看书,更不能跨栅栏或随便跑动。这就是交通安全的主要法则。

  我们不仅要遵守交通安全,还要知道一些生活中的的安全隐患,并且预防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经常有一些人因为被生锈的铁给滑到了因此打了破伤风针,所以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能拿一些锋利的东西,否则会割伤,刺伤到其它小伙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上面所说的,我们身边的宠物也具有安全隐患。宠物虽然可爱,但在一些季节中他们的性格不怎么相同。在春天时宠物们都很暴躁,夏天是他们很急躁,和人们一样,它们也会生气,所以最好不要把宠物们给惹急了,它们也不怎么好惹。一些宠物的毛上有许多细菌,一不小心就会被传染上疾病。所以我们要和宠物们安全相处。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读了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虽没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内心的佩服与赞叹却是久久不能散去。虽然冯建军教授所追求的、所探索的生命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残酷的教育现实前是无能为力的,但冯建军先生的深邃的思想会唤醒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教育,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去为还原生命教育的本质而跋涉。

  冯先生在书中从六个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生命,教育的原点;生命在教育中失落与反思;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教育的生命品行;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其中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着力于生命完整性、自由、独特品质的描述,致力于探索如何让教育走出“异化的洞穴”,构建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是与新课改的共振,是每个在新教育之路上跋涉的有志之士所寻觅和期盼的。

  “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与当前的功利性的教育不同,所倡导的是全人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

  冯先生认为,从静态上看本体生命的存在,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上的肉体生命。作为肉体的生命。人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特殊的自然存在物。认识自在之有,但更是自为之有。二是精神生命。意识性使人的生命扬弃了动物自在的本能,成为自为的精神存在。人正因为有精神的存在,是人超越了动物的本能,而获得了自由。与海德格尔、蒂里希的观点不同,冯建军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体,强调人的精神性,并不能如同宗教的传统和中世纪的神学一般,否认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相反,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的生命而发生的。三是社会生命。冯教授认为,人总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既关联与人的内在意识,又有超越人的意识的感性对象性、客观普遍性。

  冯先生认为,生命化教育首先要敬畏生命。冯先生在呼唤,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于教人学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行为应该深深地反思一下了。这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文化,其价值观认为我们所拥有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它就像银行的活期存款,为着某种外在的价值,随时提取,随时奉献。即使对于一个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儿童,我们的教育也要求他为国家利益恪守职责。这种对生命置若罔闻、甚至践踏生命的的教育太值得我们反思了。

  冯先生认为,生命化教育的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解放儿童。所谓“解放儿童”,就是要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方面把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和童稚;另一方面把儿童当“人”看,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特性。

  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过分的功利是我们眼中只有“物”,没有“人”,孩子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考试的机器,是为老师获取分数、获取利益的工具。“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等已离学校太远。这是对孩子的虐杀,也是对教育、对历史的犯罪。刻不容缓,教育,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一树繁花,可喜。一枝独秀,可敬。只要认认真真地绽放过美丽,散逸过清芬,便不负在这个世界的行走。

  花开需要季节的轮回,喻示学会等待,学会顺应天时;

  花开必经风雨的历练,喻示学会领受,学会逆境昂扬。

  这是《怀抱生命的教育》的作者汲安庆老师引用巴金先生的一个比喻一一让生命开花,也是我的体会之一。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学有所成,便是一树繁花;我们也希望个别学生独领风骚,引领班集体的发展,便是一枝独秀。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已经体会到了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的历练、思想的阵痛与升华,才会有所成就。

  书中第54页“已所不欲,要施于人”是我最关注的一篇文章。其中列举的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不交作业,不尊重老师,违纪违规等等现象在我们学院也比比皆是,甚至更严重。在我们的教师中也存着管与不管的现象,有的熟视无睹,放任学生自流,所以上课时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像是自言自语,学生在睡(玩),根本没有互动,怎么会有教育质量?而有的老师上课先花几分钟整理纪律,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思想和目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利用充分准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使师生互动恰到好处,这样的教育会事半功倍。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学生管与不管是不一样的,管多管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非常赞同“已所不欲,要施于人”的观点,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小错就管,才能大错不犯,老师管学生,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和保护,等学生长大了总会明白,严是爱,宽是害。校园之外没有温室,人生之中不应该如此荒废,不要等到被社会和法律狠狠地惩罚了,才懂得追悔莫及。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他说,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是啊,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我当然不是提倡恢复严厉的体罚,但是给老师管教的权力,给老师适度惩戒的自由,才能让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没有幸福感的老师,教不出有责任感的学生。

  事实上,我院的学生确实难管难教,但全国的技工院校不也都一样吗?我们要在工作中培养成就感,一方要把严把生源质量关,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当子女一样教育,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生教育中对“热火炉”理论的应用。“热火炉”理论是美国行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首先研究提出的,共有五个原则:

  1、只要你敢碰它,“热火炉”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你。

  2、“热火炉”对谁都一样,谁敢碰它就烫谁。

  3、第一次碰到“热火炉”就会被烫得很厉害。

  4、“热火炉”只烫你碰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全身。

  5、你不碰“热火炉”,它也决不会烫你。我们老师要具有“热火炉”应有的品质去温暖关心、警示、教育学生,从而完成或者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班主任不仅要有“热火炉”发光发热的情操去关心、影响、爱护学生,更应具有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责任。

  我认为“热火炉”理论所应用的五个原则分别对应公正、公平、严格、正直、仁爱,这些都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单独应用热火炉理论某个原则教育学生改正错误,也可以结合实际交叉应用热火炉五个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既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而变得积极上进,也使学生敬畏热火炉的温度而严格自律。只有老师能堂堂正正地站在课堂上,这个社会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成长。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伴随着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怎样珍惜自己生命,以及关爱其他人!研读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5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过:“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我很赞同这句话。自从我能够阅读开始,书就会在我需要的时候陪伴着我,不离不弃。今年暑假我又意外地拥有了一本好书,那就是王登峰和陶继新合著的《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方面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深知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了解一些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所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最吸引我的是第二板块中的《提升境界安顿心灵》。在这里,陶继新老师说:“没有认真诵读经典之前,我的心很不安定,比较浮躁,心情也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左右,诵读经典之后,我知道,要想安顿心灵,就要好好诵读经典。”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也走过了这样的心理历程。那时我对很多事情产生了怀疑,对前途感到渺茫,似乎看不到今后的路,心里装满了对追逐的疑惑与绝望。这种情绪流露在我的文章里,被一个博客朋友捕捉到了。他说:其实没什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也很容易,你一年读15——20本经典名著,你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书目,例如《中华经典随笔》《傅雷家书》《我们仨》写在人生的边上等很多名作。就这样且读且聆听,我的心灵种满了庄稼,杂草自然就少了。每每捧起一本好书,或者聆听一段智者的讲座,很快便能让自己驶进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功利之心顿失,浮躁之气远遁。将自己融入自然和人文风景之中,感受那份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快。

  我终于清楚地知道了,我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和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正应了陶继新老师所说的,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生命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那个一度曾经怨天尤人的我,现在变得更加从容、坦荡了。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会淡然面对;当我遭遇波折的时候,我也将视作生命的本然。从此可以守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平静、愉快地在生命常态中行走!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6

  在4月9日和10日听了两天徐长青工作室主办的全国特级教师观摩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每节课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的投入,说得流利,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 ,教师们只是一个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的服务者、引导者,真正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教育激扬生命》,书中主要讲解的是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在思考,这些老师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彻底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色彩、极富艺术魅力的实践活动,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导演事先设计好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把一节课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主。

  二、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同样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灵,还注重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就会动起来,学生就有活力、有朝气,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总之是尽力创造可能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一切能力,就是真正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些也不禁让我感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要敢于放手,只有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7

  这学期拜读了康岫岩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收获很大,书中很多地方让我感动。她用生命理解教育之深刻,她追求并实践"整体高素养教育"之执著,她的人格魅力,她的教育人生和教育思想,还有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那深深的挚爱令我的灵魂再次得到洗礼。

  康校长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她爱生如子,而且爱老师,充分理解老师的疾苦,为老师搭台唱戏,建立机制,陶铸名师。在她做老师期间,她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牢记母亲的教诲:要把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她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句话都能引起她的注意。她总能发现学生的优点,重视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为了挽救一个孩子,她用心灵去与孩子沟通;可当她发现自己因说错一句话而误解了学生后则深感内疚与自责。我被她的行为而感动。她理解学生,她更爱学生,一个校长经常和学生说话,能经常听取孩子们的心声。

  作为一位校长,她更爱自己的老师。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她不惜一切代价送老师走出校园、走出天津、走向世界,让他们的知识与世界接轨,让他们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为了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心态,她关注老师生活的细节,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切努力,她赢得了学生对她的喜爱,教师对她的敬佩。

  “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教育的步伐是不能停息的,她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前进。我愈读此书愈钦佩于康校长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教育趋势的高瞻远瞩和对学生教学艺术的智慧、对教育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去积累新鲜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点,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时时有自信,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时时有美丽。我的教育生涯才会精彩。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篇18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它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读后对我有深深的感悟:

  作为一个老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教育工作中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心灯。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付出,那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的执着,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教育需要做的不是控制生命,更不是强迫生命,而是要让教育激扬生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长的烦恼。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它需要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自然。正如郭教授所言,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们生命的情感。

  有人说: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于是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希望能有更多的水给学生。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举动仅仅是“灌输”。似乎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水而已,可是我们教师的水总是有限的,这样以来,学生得到的水永远不会多于教师啊,谈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此书告诉我们儿童不是只懂得接受水的容器,而是携带者,是人类几千年文化沉淀基因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该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该懂得授之以渔场,这样,学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清泉。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更新课堂授课方式。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多一份灿烂。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05-16

生命教育的读后感09-10

《生命与教育》的读后感01-10

《生命教育》读后感09-07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03-02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01-11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三篇04-26

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03-26

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