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1-03-02 19:54: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1

  读了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虽没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内心的佩服与赞叹却是久久不能散去。虽然冯建军教授所追求的、所探索的生命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残酷的教育现实前是无能为力的,但冯建军先生的深邃的思想会唤醒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教育,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去为还原生命教育的本质而跋涉。

  冯先生在书中从六个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生命,教育的原点;生命在教育中失落与反思;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教育的生命品行;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其中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着力于生命完整性、自由、独特品质的描述,致力于探索如何让教育走出“异化的洞穴”,构建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是与新课改的共振,是每个在新教育之路上跋涉的有志之士所寻觅和期盼的。

  “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与当前的功利性的教育不同,所倡导的是全人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

  冯先生认为,从静态上看本体生命的存在,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上的肉体生命。作为肉体的生命。人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特殊的自然存在物。认识自在之有,但更是自为之有。二是精神生命。意识性使人的生命扬弃了动物自在的本能,成为自为的精神存在。人正因为有精神的存在,是人超越了动物的本能,而获得了自由。与海德格尔、蒂里希的观点不同,冯建军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体,强调人的精神性,并不能如同宗教的传统和中世纪的神学一般,否认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相反,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的生命而发生的。三是社会生命。冯教授认为,人总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既关联与人的内在意识,又有超越人的意识的感性对象性、客观普遍性。

  冯先生认为,生命化教育首先要敬畏生命。冯先生在呼唤,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于教人学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行为应该深深地反思一下了。这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文化,其价值观认为我们所拥有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它就像银行的活期存款,为着某种外在的价值,随时提取,随时奉献。即使对于一个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儿童,我们的教育也要求他为国家利益恪守职责。这种对生命置若罔闻、甚至践踏生命的的教育太值得我们反思了。

  冯先生认为,生命化教育的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解放儿童。所谓“解放儿童”,就是要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方面把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和童稚;另一方面把儿童当“人”看,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特性。

  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过分的.功利是我们眼中只有“物”,没有“人”,孩子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考试的机器,是为老师获取分数、获取利益的工具。“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等已离学校太远。这是对孩子的虐杀,也是对教育、对历史的犯罪。刻不容缓,教育,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2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我是怀着感动的心情读完的……

  在当下做一名学生竞争多大,他们天天背着沉沉的书包来上学,放学后还要参加这个兴趣班,那个辅导班,周六周日也没有空闲。对此,我们和家长更多的是无奈,社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我经常在想,这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吗?他们能不能活的更轻松点?能不能更健康的成长?有幸读到《生命与教育》,它给了我很多启示……

  这本书的前言就深深吸引了我,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这让我强烈的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和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是啊,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特别是当下。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双重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是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突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对生命来说,最基本的原点便是教育。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面对这16个字,我们能做到多少?如果我们能把这四个特征切实的融入到教育中去,那么,我们的孩子必将是更健康的!所以,这每一个特征,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群群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虽年龄小,但他们也一样有自尊,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引导我们去思考怎样才是尊重他们,怎样才是真正的爱他们,怎样才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它是一本值得我反复体味、感悟的好书!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3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但由于理论欠缺,不能变成文字,使自我好的经验不能与人共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再加上自我思想作祟:我不行,人家是名家,我不行……究其原因,说白了不是自我不行,而是自我教育理论不足,不能把自我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罢了。学校倡导大家读教育类书,目的在此,期望大家争做名师。基于此目的,利用休息时间,进取响应学校给教师的读书计划,根据个人的教学情景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生命与教育》《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欣赏教育》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受益非浅,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明白,爱能够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我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仅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我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当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必须不能让自我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我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不仅仅如此,书中所供给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供给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我怎样以身作则,帮忙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欣赏教育》告诉我们:期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欣赏教育最大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我能行,自我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

  经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本事,读了这些书,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与激励的重要性,爱的重要性,这些都将作为我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4

  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伴随着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怎样珍惜自己生命,以及关爱其他人!研读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李白与生命读后感01-05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模板范文02-26

自由与生命读后感500字03-01

关于《生命生命》读后感精选范文3篇03-11

散文《生命生命》读后感通用范文3篇03-11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03-11

课文生命生命教育反思12-18

与生命有关的演讲稿范文03-15

梁实秋时间与生命08-31

生命与自然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