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会死》读后感

时间:2021-03-16 10:58: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不去会死》读后感

  石田裕辅第一本作品《不去会死!》出版后获热烈回响,不断再刷,书迷甚至为他成立专属后援会,各地演讲邀约不断,三年竟达143场。以下是《不去会死》读后感,欢迎阅览!

《不去会死》读后感

  《不去会死》读后感【1】

  刚一拿到这本书,想这个作者得是怎样一个超人似地人物,能够用7年半骑脚踏车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没读几页才发现,原来这个环游世界的人一开始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曾畏首畏尾犹豫不前,对自己一时头脑发热作出的决定动摇不已,窝在小旅馆里想出各种理由来拖沓出发的时间。关键是他迈出去了,“想东想西都没用,去做就对了。行动一展开,自然会产生力量。”

  看这样的书会让压抑的心发出释然的微笑,让晦暗的心境照进人性温暖的阳光。纵使世间有百般恶,也抵不过那一时善的感动,何况这善良犹如生命,即使戈壁荒漠也有它的存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由于环境的影响加之出于生存的本能,总是要给自己套上一件防护盔甲,虽不刻意为之,但丛林法则已在实施,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麻痹着心,轻易不会感动。旅行将你拉出生活的战场,卸下紧张的心衣,露出柔软的心房,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给予,举手之劳的帮助,或那不经意的一笑都会触动脆弱的心弦,带来振撼心灵的感动。生活在最普通生活中的人有着世界上最朴素的善良,最简单但最感动人的善良,只要你肯露出心来,就会感受到他们,就会为这久违的朴素的善良感动落泪。他们是圣诞节让你进屋做客的老爷爷,是一个人住不说话只为你生火的艾伯特,是坐轮椅卖香菇的波兰老伯,是卖西红柿的莫桑比克妈妈。

  作者石田裕辅是个日本人,作为环游世界的自行车骑士,一路上他也遇到了不少和他有相同爱好的同胞。每当有人和他搭讪时,都问他是不是日本人。同样是东亚人种,有着相似的文化和体格容貌,户外或驴行闯天下这种事我们不如日本人多。有人认为,户外是小资们干的事情,要有钱又有闲,看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了。也许目前在国内真的是这样,不过作为外行我没有发言权。可看这本书中,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是有钱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上班族。他们工作几年攒下一笔钱,可能会在最初的装备投入上花上一笔大价钱,然而这是必须且值得的,随后他们会经常睡帐篷,即使住旅馆也是最廉价的,作者在出发时为这个环球骑行只带了70万日元,中途还被人抢走了很多。他们不是有钱人,可他们也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追逐梦想的过程。周游世界靠的不是钱财,是毅力,是坚定不变的梦想。这种毅力不同于角马驯鹿或太平洋鲑鱼那同样震人心魄的万里大迁徙,它们是在生存繁殖的动物性本能驱使下无可选择的创举,这种毅力是动物性的升华,是人区别于物在生存繁殖之外的追求与坚守。发达国家之所以会比发展中国家多许多这样的人,关键不在财力,而在教育,在价值观,在人性的释放,在自由的选择。物化教育下一切为了生存,为了生计,封妻荫子光大门楣。人性教育下,遵从本性,自由选择,多元化价值观,花草共长。因此日本会有一群石田裕辅,中国也会有,但目前只能是凤毛麟角。

  石田在途中遇到一个女子,她也是一个旅行者,她有一个困惑:“我不知道自己要朝何方前进,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长途旅行的人,走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的困惑。从一开始的新鲜刺激,到后来的起床出发,再起床出发,一切又都变成了重复,两边的风景也不会再轻易打动心灵。其实这样的困惑又何止只限于旅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旅人,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旅途上,在循环往复了那么久之后,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是否也会因为单调的乏味而叩问自己的心扉。

  不要为终点遥远而灰心,不要因目标难以实现而沮丧,奔向终点的旅途,实现目标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在努力的过程中,每天一睁眼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比这再充实不过的了。在臆想中,在睡梦中,会一次次彩排成功后的喜悦与激动,为此而生的动力会推动着你不断向前,浑身流淌着活力。这个实现与追逐的过程一定不要嫌它漫长,因为许多时候当你抵达终点后,你反而会很平静,之前一次次预演的激动并没有适时来临,并且马上就会很寂寞,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得与失的微妙关系吧。人生啊,幸福的是,抵达一处目的地后,不会迷路,依然知道自己的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旅行,为什么总是在原始偏僻的地方面对简单纯朴的笑容而感动落泪,因为在逃离世故,在逃离伪装,在回归本性,回归简单纯朴。每一个城市人都是一个远离故土的人,这个故土就是人类诞生的地方,自然,原始简单纯朴的自然。很多去过西藏或非洲的人,会被那里原始纯美的自然环境震撼的热泪盈眶,他们认为那是神明的力量所致,实则不然,这无关神圣,这其实是一种乡愁,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归故土的感情。所有神圣的东西,都是纯朴自然的。宗教亦如是。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努力让信众回归本心,解脱世俗的束缚,遵从原始的自然法则。不论一个人再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他的本心,只不过是在心之外套了一层层外衣,上了一副副枷锁。因此,宗教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这就像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一样,皈依宗教实际就是打开枷锁脱掉伪装回归本性的过程。我们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斥着反自然的改变与矫饰,我们离开心越来越远,因此当我们置身简单纯朴的原始自然美当中,就会有回家的感动。

  长期在外旅行的很多人都不会对偶遇的伙伴动真情,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面之缘,明天或下一分钟将永不相见。因此他们不会浪费感情,动真心真情,对于相遇离别已经免疫,无痛无痒。然而感情是用不完的,是不怕浪费的,即使知道下一分钟将不会再见,亦可真心相交,深情以待,难道我们动真情是为了以后的相交,是为了朋友数量的增加,不是,是为了此刻的相识。或是不想受动真情之后的分别之痛思念之苦,而半掩柴扉,孰不知,门关久了,心会落满灰尘,心痛死不了人,心动是活着的`美好,心痛是活着的证明。

  我觉得石田这一路下来最大的收获是对命运的感悟——从不去会死到不会去死。从信天由命,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非人力能改变,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消极对抗,而要积极面对,命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妙妙说过,命运在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时间,出现在什么样的地点,做什么样的事情。而这些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轨迹,很多人认为命中注定,不做努力,不去选择,一味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其实是自己没有抬头,环顾左右你会发现面前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很多条,他们或隐蔽,或泥泞,但会引你通向不同的世界。

  《不去会死》读后感【2】

  又是一本旅行文学 以前看《Notting Hill》的时候很不明白男主角为什么要开个小小的旅行书店。难道旅行文学真的那么好看吗?那时候的我实在是不明白。若干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爱上旅行。我喜欢安静的屋子里读书,害怕炎热的太阳,害怕弥漫的大雾,害怕大雨倾盆溅到身上的泥点子…… 我不爱旅行,但是我爱单车。

  这个一个普通日本人花七年半时间骑行世界的旅行游记。这是一种深度的旅行,一种带有冒险家性质的旅行,一种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的旅行。我们当然是极少有人能做到,但我们可以去体会作者旅途中的东西,思想的变化,意志与困难的斗争,所遇所感的人和事,也可以匡正自己的旅行,当然不是说让大家去这样旅行,这样去生活,但大家可以借鉴寻找适合自己的旅行,以使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得到最大的满足。

  作者石田裕辅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一路向南骑行到南美洲的最南端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这里离是离南极最近的地方了,两天船程就可以到南极,澳大利亚过去南极要一星期船程。作者在这里有写到在育空河上恣意的吃喝玩乐,会让我联想到桂林的遇龙河,作者在进入南美洲时遭遇抢劫,差点小命不保,并且其他旅伴也有遭抢劫的,还有差点挨枪子的,作者满足了纵骑美洲的梦想后,就从南美洲最南段搭飞机到欧洲的大北边丹麦,开始纵惯欧洲非洲大陆,最终达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完成了自己另一周纵骑的梦想,随后搭飞机到英国开始横骑欧亚大陆。

  伴随着作者的足迹,我查看这google earth 作者的足迹,也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次小感官上的环球旅行。发现还要很多更好玩的地方,更好玩的人和事,等着自己去发掘,马不停蹄也做不完事。作者有写到玛雅文化的蒂卡尔古城是自己环球旅行中未被超越的古城。有写到柬埔寨的吴哥窟、埃及金字塔的惊叹。有写到实景跟电视网路上看的不同,感知上的差异。有写到非洲的贫穷,有写印度恒河浮尸,但作者依然按当地信仰有去恒河沐裕有写到泰国是很多亚洲背包客出国旅行的第一站,启蒙点。有写到遇难的同伴,有写到很喜欢学语言的小姑娘泰西亚,懂十一国国语言,十五岁,有写到路遇的装有一只假腿旅行的永子小姐,32岁,从事美容造型业,工作半年,再以这种极慢的速度旅行半年,就这么生活着。了解到南美洲很多自行车骑士。作者在路上结实了这么些有趣的人和事是绝对的财富。

  回国后作者供职于自行车杂志,写作,演讲,也许作者因为这个旅行生活被改变了吧。


【《不去会死》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死”的词语03-18

幸免一死谜语08-21

《死屋手记》的好句10-16

那抹不去的记忆作文03-07

回不去的故乡_900字01-24

回不去,走下去散文10-04

回不去的乡愁优美诗歌07-20

抹不去的乡愁诗歌鉴赏11-01

介推焚死历史典故09-30

男孩与死驴哲理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