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马》七年级下册教案

《马》七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05-17 14:50:25

《马》七年级下册教案

《马》七年级下册教案

《马》七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细读,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点。

  二、通过演读,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情感丰富的句子。

  三、通过辨读,理解作者对马人性化的描写,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种马的特点和对比的写法是重点,理解含义深刻、情感丰富的句子与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大家看大屏幕:“马”字的演变——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象形→符号);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点示学法:“三读”—板书)

  二、通过细读,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点。

  1、寻找提示性词句:本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家马野马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过渡句)理清思路——先写家马,后写野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分两大组合作完成)

  *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从这两类词句的表达上,你能发现它们描写视角的特点与差异吗?

  (人性化——动物化:如《华南虎》与《绿色蝈蝈》)

  3、其他特点。(4、5段:天性绝不凶猛、美貌:对比、褒贬词)

  三、通过演读,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突出表现在哪些句子上?自由品读,读出情味。(先谈自己的理解,再朗读)点读下面句子: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2、分男女生演读2、3段。

  四、通过辨读,理解作者对马人格化的描写,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

  刚才我们是以一种认同的赏识性的眼光来学习课文的。但孟子曾说过:

  (一)“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问要经过怀疑、思索和辨别之后方能为己所有)请你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再读课文,提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如:

  1、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

  2、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3、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

  (二)存异要求同。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思想情感。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每一部作品都打下了作者个人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他反对专制,崇尚自由。他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正是把自己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阅读梳理

  两个对象:驯良的家马、自由的野马。

  两种情感:深刻同情、由衷赞美。

  两个视角:人看“人”、人看物。

  两种手法:对比、拟人。

  两类文体:科学小品、优美散文。

  两种解读:赏识性阅读、批判性阅读。

  六、你知道吗?擅长相马的人——伯乐;擅长画马的人——徐悲鸿。而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这篇散文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比布封写得更好。”下面是一段读后感,学生齐读。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一匹怎样的马?

【《马》七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马》导学案设计07-21

马说教案05-31

《马》教案的范文06-09

七年级下册教案:伤仲永06-08

语文下册第29课《马》导学案07-04

马说教案参考06-05

课文《马说》教案06-06

马说的教案参考06-07

关于《马说》教案05-31

《马》教案设计06-03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