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1 01:55:21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纪实: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路。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生:这是一条长路。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我去过北京,北京距离哈尔滨约1 300公里。

  师:怎么去的?

  生:乘飞机,用了一个多小时,那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

  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课件出示汉朝地图。)你们看,这是一幅汉朝的地图,从都城长安出发,过敦煌,出玉门关,经楼兰,跃葱岭,到大月氏、大夏,到达地中海沿岸,几经辗转,到达安息、古罗马,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到达安息、古罗马这漫长的路途,就是课文中谈到的“横贯”。看到这儿,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了?

  评析:地图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它直观地将此路的“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也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条“长路”。

  生:我感受到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

  生:这还是一条险路。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条路的艰险无比,险象环生。

  师:你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这就是课文所说的“恶劣”。再来看投影——

  (课件播放路线图,漫漫长路之上有戈壁、有沙漠、有荒野、有高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注意重读这些形容词,进一步体会那分艰险。

  (生有感情齐读。)

  三、谈人议路,以点带面

  师:同学们分别从长度、地理位置、作用来谈了这条路,课文中还有几个自然段和丝绸之路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课文的5、6、7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

  师:是啊,这也是开路人张骞开辟的一条生命之路。路险正是为突出人的开路之勇;路长也是突出人的开路之不易;路之意义更显人的开路之居功至伟。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可以在书上做标记,也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流。

  评析:教师紧紧抓住“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来进行教学。切入点找得很准。

  生:我读出这是“坚韧的张骞”。因为他冒死接受任务出使西域。

  师:好一个坚韧不拔的张骞。

  生:我读出一个“勇敢的张骞”,因为他在匈奴一待就是11年,整个出使任务历时13年,这漫长的13年一定困难重重,他一定是勇敢地去面对。

  师:好一个勇往直前的张骞。

  生:我也体会到了他的勇敢。“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胜利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勇敢的人,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师:仅仅体会到勇敢了吗?

  生:有探险精神,这是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师:能把你的体会送到文章中,通过朗读这段话表现出来吗?

  (指名朗读。)

  生:我读出一个“机智的张骞”,因为课文中写到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有多耐心呢?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你能不能也像文章中这样试着说一句话?

  生:小燕子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来,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生:桃花开放又凋谢,凋谢又开放,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又是怎样的不露声色呢?

  生:张骞在被软禁中学会匈奴话,使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便于和匈奴人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了解匈奴及西域各国的情况, 并默记地形,随时准备逃走……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07-02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07-02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精选06-13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案06-13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7-19

《校徽设计》的教学设计07-20

《欣赏设计》教学设计06-19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6-10

教学设计是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06-26

教学的设计07-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