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俩篇《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俩篇《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时间:2022-06-25 19:03:36

俩篇关于《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俩篇关于《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俩篇关于《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篇一:活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二、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三、利用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四、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

  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 智。

  难点: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二、 板书课题

  三、 释题并简介作者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下列知识:

  这篇课文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它是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最相近的记载。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版。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本报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四、 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课文大意。利用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翻译,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五、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结合字词学习指导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常见的文言句式、实虚词等),教师走近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

  六、 教师引导,理解课文

  1、 雕版印刷术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最后大规模应用在什么时候?

  讨论明确:从“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可知,雕版印刷术早在唐朝时就出现了。从“五代时始印五经”的“始”字可知五代是雕版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的“皆”字可知,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

  2、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术发明的历史?

  讨论明确: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待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

  讨论明确:交待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4、说明介绍过程中可以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分析第2段的说明顺序。明确:逻辑顺序。(复习逻辑顺序)从制作到印刷再到补充说明,

  完全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来写,所以是逻辑顺序。整个第二段是逻辑顺序,那么写制作过程以什么为序?明确:以制作为序,即时间顺序。

  5、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打比方,如“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作比较,如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举例子,“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列数字,如“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字有二十余印”

  6、课文最后一段交待活板的下落,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这一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

  七、 师生合作探究

  1、 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紧扣什么特征来说明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明确:作者介绍活版印刷术紧扣“活”的特征来说明的。这个“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如“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字印的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

  法是活的;用完拆版,便于下次重行排版印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

  2、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讨论明确: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马克思、雨果、培根等都曾给予高度评价,说她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一切革命的胚胎”、“改变了全世界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更把她排在食、衣、住、行之后,视为人类生活必需的五大要素之一,并说“人类非此无由进步”。活板印刷术比西方早了400多年。

  3、你能介绍印刷史的发展历程吗?

  战国时期,私人印章——玺 唐代印章和拓碑合流,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

  4、现在,计算机技术正日益普及,印刷业早就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能随意设置字号、字体、文字的色彩??这些都是活板印刷术所为能做到的),学习了《活板》,我们有哪些感受和启迪?

  篇二:《活板》教学设计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ò) 炀(yáng) 更(gēng)互

  燔(fán)土 讫(qì) 予群众(zò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课堂复习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吗?

  三、研读文本、讨论交流:

  1、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

  讨论后明确: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作铺垫。

  2、找出制作活板过程中的动词。

  3、怎样用活板印刷?

  讨论后明确: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印刷

  4、有重复的字怎么办?

  讨论后明确: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5、如何贮字?

  讨论后明确: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6、有生僻字怎么办?

  讨论后明确: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7、为什么用胶泥做原料?

  讨论后明确:一是刻起来方便;二是胶泥经火烧后变得坚固,可多次使用;三是拆板方便。(不用木料原因(1)木头遇水容易变形(2)容易和药物粘连)

  8、尾段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结构上:与上文“庆历??又为活板”照应;内容上:更加突出毕昇创造活版印刷的真实性,令人可信。

  四、释疑探究:

  1、提问:写好说明文的关键是什么?

  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

  2、思考: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说说活板的“活”体现在哪里? 明确:

  对象:活板

  特征:活

  体现:刻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印刷方法是活的;字印数目是活的;做法是活的;拆

  版是活的。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快速浏览,试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明确:

  ①举例子: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之内有重复者。

  ②列数字:数百千本,二十余印??

  ③作比较:A.“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殊不沾污”,通过比较指出木料的缺点“沾水则高下不平”,明确了不用木料而是用胶泥的原因。B.“若止印三二本??则极为神速”,这句话是针对雕版而言,准确说明了活板“印速快”的优点。

  ④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五、拓展延伸:

  除了四大发明,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发明居世界首位?

  示例: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八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纸币;公元九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

  六、课堂总结: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七、课堂整理复习(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练习:

  1、假如你是博物馆活字印刷展厅的讲解员,你最想为参观者介绍“活板”的哪一个特点,会怎样介绍呢?请写150字左右的小文章。

  2、完成课后练习及《伴你学》同步练习。

【俩篇《活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军神》教学设计03-30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