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山市》导学教案示例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

时间:2022-06-25 07:31:01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海市蜃楼的现象,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的现象。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并自学课下注释。

  三、教师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1、 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找出来。

  2、 逐词逐句,通懂其义:分析理解词语、省略补出翻译、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 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3、 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五、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探究想象,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2、 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把“山市”称为“鬼市”?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3、 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4、 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那时的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称它为“鬼市”。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

  六、拓展练习

  1、 请用自己的话向别人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3、 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教学建议:

  1、 教师课前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2、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3、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

  探索月球奥秘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2、 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3、 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

  4、 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二、活动准备

  1、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此项内容要在本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布置学生课后准备)。

  2、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流、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3、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4、 教师准备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2、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7、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8、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9、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1、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2、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3、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4、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5、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6、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7、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8、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9、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10、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1、 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2、 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3、 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4、 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5、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6、 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7、 《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8、 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9、 《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10、《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月明星稀、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惊蛰》教案示例02-26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导学教案(通用11篇)11-07

《老王》教师教案示例(通用12篇)03-19

数学教案示例:角的度量(通用8篇)10-12

在山的那边的教案(通用10篇)02-21

《独坐敬亭山》教案(通用7篇)06-10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精选8篇)12-0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示例(通用8篇)07-1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