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8 06:42:24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⒈掌握语言连贯的特点

  ⒉掌握保持语言连贯的方法

  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不但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Ⅱ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学生对于连贯的运用并不生疏,他们在高中的历次考试中都曾解答过这类问题。但训练的手段少,学生动态语言能力较差,操作的技能尚未形成。语言连贯试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选项间不是对与错的差别,各选项有可能全是正确的,只是有优有劣。所以不能总是用区分正误的思路来考虑问题,而应该细心比较,找出表达效果最好的那一项。这是学生复习的薄弱环节,所以分项阐释解连贯题的规律并进行训练。

  一、明确高考关于连贯的考查要求

  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在高考中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语言的衔接是否恰当。

  二、结合高考题分类归纳解题规律

  要做好语言连贯考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确定语句衔接的是否恰当。

  1.上下文的话题要统一。

  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例1]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日的风云人物。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

  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小结:(1)保持中心统一。即所有的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能出现离群句。

  [例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1997全国题)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手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小结: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所谓“陈述对象”就是指句子的主语,在一般情况下,前后的主语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但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前一个句子主谓宾俱全,那么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与前一个句子的宾语一致,叙述效果可能会更好。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

  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D)

  ①远处看,山顶是明显的有座宝塔,要是走近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了一看才发现崖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上下文的情调要统一。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有时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要保持一致。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等等。如下边的例子:

  [例3]填人下列句子根线处的语句连贯的一项是(B)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林

  3.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事理。

  一组句子,或者记叙,或者议论,或者说明,或者描写。不论什么内容,一定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之常情。不合逻辑的句子,衔接不是不好,而是错误。如下面的一个例子:

  [例4]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倭,(C)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4、上下文的句式要相互呼应。

  句式的呼应主要包括:问与答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词语的照应。如例2中短语结构的照应。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5]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B)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

  ⑥梅以山而秀

  A.③②④⑤⑥①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③②④⑥⑤

  三、教师总结

  近两年高考中考查语言连贯的题目设计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语义的关联,1997年以前的语言连贯题,以考查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为主,而1998——2001年的高考题,都是以考查句子间语义的关联为主。解题时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寻求最佳答案。另外,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顺序,议论文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组织句子;记叙文一般按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句子;说明文一般按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组织句子,各种文体一般都按照“总——分——总”的顺序组织句子。特别是给句子排序的题,更应注意。

  结合训练的情况,设计一套复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归纳的方法技能,巩固知识,并进行拓展,有利于培养高考能力。

  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2、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②aB①a②bC①b②aD.①b②b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规嫩,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照彻,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鸠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根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丰富多彩的一支支藏族民歌,伴随他长大,,也赋予了他为民族声乐艺术贡献力量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A练就他的清脆豪放的好嗓音B他的嗓音练就得清脆豪放

  C使他练就一副清脆豪放的好嗓音D他练就一副清脆豪放的好嗓音

  8、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9、填在横线上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顶是

  晓玲正在做笔记,她的同桌阿珊正在玩小虫,看见晓玲那么认真,便做了一个恶作剧,悄悄地把小虫放进了晓玲的衣领里,___,直刻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A让晓玲吓得大叫起来B晓玲吓得大叫了起来

  C把晓玲吓得大叫起来D晓玲被吓得大叫起来

  10、填在横线上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顶是

  闰土必须回家了。他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____

  A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B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C但他终于让他父亲带走了D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11、填在横线上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顶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定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最多B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最多

  C生活让强者失去了太多D让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12、填在横线上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顶是

  祥林嫂整日紧闭嘴唇,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________

  不到一顿饭的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A她便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四婶让她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B四婶把她历来积存的工钱交给她,她便请假到镇的回头去

  C她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D四婶把她历来积存的工钱交给她,让她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参考答案:1B、2C、3D、4A、5D、6A、7C、8B、9C、10、B11D、12C、)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08-24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下雨啦》(通用13篇)06-20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