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短文的教学设计

短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2 16:57:14

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范文

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范文

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第一次真好》则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两篇短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红花草》讲义资料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生发言,明确:城市双线道的马路边奉献浓阴的行道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礼赞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张晓风散文创作

  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三、研读《行道树》:表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字词。

  投影显示:

  堕落(duò):① (思想、行为)往坏里变;② 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牙龈(yín)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lán):① 贪得无厌(含贬义);② 不知满足。

  冉冉(rǎn):慢慢地。

  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2、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师归结:

  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3、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简要陈说理由。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最喜欢的语段:

  ⑴ 第2自然段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

  ⑵ 第3段写行道树的痛苦;

  ⑶ 第4段中写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⑷ 第5段中写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4、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在作业本上发挥想像用画笔创造性地勾画行道树的形象。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自己解说自己的构思。

  四、研读《行道树》: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是什么?围绕对主旨的理解,你认为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文眼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教师明确: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2、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

  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⑵ 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⑷ 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 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3、研读课文,揣摩、交流语句上的疑难。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有:

  ⑴ 第2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⑵ 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⑶ 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

  ⑴ “堕落”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⑵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⑶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4、教师小结:课文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发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五、指导自读《第一次真好》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显示:

  雏形(chú):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丰硕(shuò):(果实)又多又大(多虚用)。

  稀疏(shū):(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低回:留恋。

  十姊(zǐ)妹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朽。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2、请学生诵读课文,质疑难句或摘录认为最优美、最感人的语句,并简略谈出看法。

  学生的疑难可能有:

  ⑴ 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⑵ 文中写十姊妹孵出的小鸟时选用的“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⑶ 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⑴ “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于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⑵ 词义辨析可心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⑶ 就作者所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优美的语句如“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3、合作研讨,理解文意:

  ⑴ 作者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那么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请加以概括。

  ⑵ 文题命作“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⑶ 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⑷ 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和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两次人生经历。

  ⑵ 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⑶ 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⑷ “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4、请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感人、最精彩。

  六、课堂练习

  投影:

  1 、请学生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⑶ 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⑷ 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⑸ 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⑹ 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⑺ 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⑴~⑸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③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时消失。

  ⑴ 下面是选文②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

  A、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 B、仅仅具有鸟的雏形

  C、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 D、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正确的句序是____________:

  ⑵ 课文开头既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⑶ 选文①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作者的哪一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⑸ 选文③段中描述“第一次”经历和感受时,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母爱,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郊千古传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吟》)

【短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黄继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

小学美术《团扇》教学设计01-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