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3-11-11 07:34:20 地理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2、了解温室气体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防护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掌握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检索资料,培养其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形成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既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本单元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编写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例如,本课所讲的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问题,在前面讲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已有提及,为此课的讲述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

  有关酸雨的成因,在初中化学课中也有讲述。所以本课教学应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本课教材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加深。重点放在讲述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2、本课教材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为高一年级;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正式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高一年级);

  2、学生应熟悉计算机一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的操作,熟悉网络教室的环境,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巧。

  四、学习环境和资源

  1、校园网、网络教室、宽带网、投影仪、视屏展示台。

  2、网络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3、网络教室系统、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

  五、教学思路和设计

  教师设计网页,并把课程内容上传到网页上。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自己先进入网页。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教师采用目标式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页上获取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信息工具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导入新课──自由探究──协作讨论──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环境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绿色用品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绿色用品?”(学生回答后)“绿色用品的大量使用,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自由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每一知识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1、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

  2、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针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

  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利用word文档或PowerPoint把上述问题的答案制作成文稿。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举手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也可利用聊天室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通过教师机随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

  (三)协作讨论

  1、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对突出问题进行讲评。

  2、布置学生集体讨论相关问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的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追溯其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努力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其行动。(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纲要)

  (五)巩固练习

  通过网络课件中的综合练习进行自我测试,教师随时监控并作适当的讲评。

  (六)思维拓展

  提出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为保护大气环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送到聊天室,供大家一起讨论;也可以发送至邮箱。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的探究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具有概括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理想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教材资料,看到存在的农民工现象,认识该支队伍对常熟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该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采取开展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汇报总结、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能力。

  德育目标:增加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分析农民工现象对迁出地以及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提出解决的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教材案例,对农民工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学法

  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整章知识之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主要考查其对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要素的积累程度。首先,学生可以在课前做好适当的调查工作,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其次,在课上,学生要发扬合作精神,进行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得到真知;最后,在课后,可以在教师的知道下,完成调查学习的报告,以此来巩固自己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1.通过视频:农民工大量涌入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引出对农民工现象的探究。

  2.学习新课:

  a.通过对资料一的分析,来认识农民工这一现象——发现问题。该过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讨论发炎为主,让学生发现问题。

  b.基于对农民工现象的认识以及资料2的分析,请同学辨证的分析出这一现象的利弊——分析问题,当然,这一部分内容还是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但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

  c.最后,请同学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局限于书本,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3.课堂小结: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课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现象,了解了农民工生存的环境,以及体会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合作探讨,得出了一些列解决的方案。着重培养大家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加大家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希望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

  1.现状

  2.影响

  a.对农村:

  b.对城市建设:

  3.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说课稿06-26

高中地理说课稿04-11

高中地理说课稿优秀03-20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12-27

地理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高中地理03-09

高中地理说课稿14篇06-12

高中地理说课稿15篇11-02

高中地理说课稿(15篇)11-02

(精)高中地理说课稿优秀09-25

高中地理《锋与天气》说课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