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原文与翻译

时间:2023-11-08 08:36:13 飞宇 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原文与翻译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古诗词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阅微草堂笔记·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原文与翻译

  《·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原文与翻译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

  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

  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

  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然后,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

  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证亦立愈。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

  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

  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涕泣陈述。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

  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大恸他急忙拜谢时,一个强盗忽然顿足大哭

  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

  语讫,挥手西行。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

  惜人往风微,无传于世。可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齐某之子的义行未能流传开来。

  余作《滦阳消夏录》诸书,亦竟忘之。我曾作《滦阳消夏录》诸书,也忘掉收录了。

  癸丑三月三日,宿海淀直庐,偶然忆及,因录以补志乘之遗。癸丑年三月三日,我住在海淀值班的地方,偶然想起了这件事,便记录下来,以补充地方志记载中的遗漏。

  倘亦潜德未彰,幽灵不泯,有以默启余衷乎!这或许是因为孝子的德性埋没,他的灵魂没有泯灭,所以暗暗提醒了我吧?

  作品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昀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

  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

  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公元1789年—1798年),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

  纪昀(公元1724年—1805年),字晓岚,也字春帆,自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人)。纪昀少年颖异“目逾万卷,心有千秋”(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三十一岁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历任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遇大赦回京。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后累迁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死后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原文与翻译】相关文章: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08-29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3-26

《阅微草堂笔记》简介03-25

余十一二岁时阅读答案05-27

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09-24

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塾师弃馆》原文09-29

《送东阳马生序》和《阅微草堂笔记》比较阅读答案12-01

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08-25

《草堂》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