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读书笔记

时间:2023-05-10 19:03:21 笔记 我要投稿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1

  我国自古老师教导学生,重视“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学家则更加系统地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中,找出其心理规律,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镇、农村选取典型学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学,向两千余名师生进行了有关音乐学习心理、音乐能力发展及音乐教师素质等多项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汲取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编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实用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全书四个部分共十四章节,分别从音乐基础心理、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进行阐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对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心理效应及形成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拜读了曹理老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感触颇深。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表明,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诸多心理中,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那么,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就会被音乐感染,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歌曲或由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说说听后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忧伤,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学唱歌曲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感受歌曲的意境。无论是生动的歌词还是优美的旋律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动听的歌声,美妙的琴声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加上简单的律动或尝试为歌曲编配打击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三,音乐的兴趣还在于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如音乐课程的改革,乐器进课堂,竖笛成为首选。在教学时,我先为学生示范演奏了《梁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然后从最简单的小曲教起,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两首乐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根据儿童的心理,成功使他们得到了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而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总之在儿童时期,由于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或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凭自己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2

  音乐学习,就像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可用一般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考察,从中来看它如何适应儿童学习的总体学习计划。从学习领域来说一个便利的音乐学习的方法可从三个领域考察发展,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所谓认知领域就是涉及知识和事实的世界以及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认知学习可用语言的阐述,它是明显的和可测量的。而技能领域涉及行动技能的世界,是身体和精神的结合。对情感领域的了解和困难颇多。涉及到感情、敏锐、态度和价值判断。总体来说,这些对于儿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发展全面的音乐能力的时候,也要强调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能力。音乐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发展人们的全部三个领域,但把它强调情感的发展作为首要作用。

  如今艺术得到了普遍的注意和研究,它不仅对人们有益,而且它们引进学校课程后还改善了阅读、科学等“基础教学”学科。在学校中,艺术教学计划的新发展也使得艺术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了解到布鲁纳关于认知理论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可以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由此布鲁纳提出来三个系统或模式,人们也通过这个三个系统,从内心展示了他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三个系统是表演系统、图像或意象系统,以及符号系统。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

  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到象征式再现表象。布鲁纳也指出,这三个再现表象期之间是怎样过渡的,“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尚难解答的问题。”在他看来,没有教学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是元的放矢,忽视儿童认识发展的教学理论也将是一无所得。

  布鲁纳关于动机思想对音乐学习的另一个方面也具有意义,他提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理论。布鲁纳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这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异常重要因素。他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好奇心”、“竞争力”、“认同”、 “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充分注意促进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它们比“奖赏”、“竞争”等外在动机更重要。因为内在动机促使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儿童的智力、身体与情感发育的一般特点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师要善于对儿童的能力做出判断,按个别情况和参考社会的预测标准来估计儿童的需要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也随之增加,我们要把这种好奇心引导到积极的学习中去,一边是学习达到满意的程度。儿童加入集体后,开始对其他文化感兴趣,也容易选择成年人做样板,这就意味着我们也是需要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钻研精神,起带头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的表演与批评,给予支持与关爱。同时要注意儿童在音乐方面生理成长特征。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3

  《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

  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先进行辅助的节奏练习,告知学生们歌曲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歌曲,但缺点是学生预先知道教学重点,很难活跃起来,甚至没有兴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能力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体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

  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4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己走过几年的历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重学习评价的外在鼓励,轻评价功能的内在发挥。

  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少老师便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上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会越高,因而在音乐课堂上频繁出现了老师“号召”同学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棒棒,你最棒!”,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评价同学也只是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些表扬方式,使得音乐课堂上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

  这些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外在激励,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时,都会视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但是长此以往,鼓励者会变成一种机械动作,被鼓励者也会习以为常,而起不到鼓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第二、重现代技术的形式,轻师生自身潜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

  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甚至上级业务部门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聘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性的开展教学,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重学习过程,轻“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

  一位教师在执教唱歌课《谁唱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际效果地体现以听为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采用了先让学生听范唱两遍,接下来让学生跟琴模唱两遍,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小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一节课表现看来学生是能动起来了,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后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结果是只听见老师的琴声、老师的歌声,却不闻学生优美的歌声,更谈不上准确的唱准时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于老师对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导少,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表现。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过分注意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第四、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作用。

  据我的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课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带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唱了整整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辨、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际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

  在新课改中,教师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5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着、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指间下的音乐》这本书籍。

  《指间下的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指间下的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指间下的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指间下的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

  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指间下的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指间下的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6

  音乐学习,就像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可用一般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考察,从中来看它如何适应儿童学习的总体学习计划。从学习领域来说一个便利的音乐学习的方法可从三个领域考察发展,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与情感领域。所谓认知领域就是涉及知识与事实的世界以及知识的应用与理解。

  认知学习可用语言的阐述,它是明显的与可测量的。而技能领域涉及行动技能的世界,是身体与精神的结合。对情感领域的了解与困难颇多。涉及到感情、敏锐、态度与价值判断。总体来说,这些对于儿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发展全面的音乐能力的时候,也要强调认知领域与技能领域的能力。音乐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发展人们的全部三个领域,但把它强调情感的发展作为首要作用。

  如今艺术得到了普遍的注意与研究,它不仅对人们有益,而且它们引进学校课程后还改善了阅读、科学等“基础教学”学科。在学校中,艺术教学计划的新发展也使得艺术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与音乐学习了解到布鲁纳关于认知理论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可以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与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与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由此布鲁纳提出来三个系统或模式,人们也通过这个三个系统,从内心展示了他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三个系统是表演系统、图像或意象系统,以及符号系统。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

  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与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到象征式再现表象。布鲁纳也指出,这三个再现表象期之间是怎样过渡的,“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尚难解答的问题。”在他看来,没有教学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是元的放矢,忽视儿童认识发展的教学理论也将是一无所得。

  布鲁纳关于动机思想对音乐学习的另一个方面也具有意义,他提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理论。布鲁纳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与动机。这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异常重要因素。他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好奇心”、“竞争力”、“认同”、“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充分注意促进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它们比“奖赏”、“竞争”等外在动机更重要。因为内在动机促使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儿童的智力、身体与情感发育的一般特点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种错觉,就是绝对音高辨别能力比相对音高鉴别能力要更重要。事实上,比较音绝对高鉴别能力与相对音高鉴别能力就与比较苹果与橙子一样,是没什么意义的。绝对音高与相对音高的辨别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是却互补的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的。

  绝对音高鉴别就与用眼睛分辨颜色一样,当听到一个音的时候,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需要调音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音是什么。甚至有的人可以说出这个音是以什么频率的a作为标准音的。

  经过观察,我发现,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以学西洋乐器的为主,尤其是学钢琴的。而相对音高的鉴别,就是可以通过耳朵,听出音程关系,也就是说,具有相对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一定可以听出一个和弦里的每个音高,但是可以分辨出和弦的类型,比如说“大三和弦”一类。

  通常我们在调音的时候,调地一根弦主要是跟标准音对,第二根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与第一根弦的音程关系来做调整,这就是相对音高鉴别的一个很常见的应用。那么,两样技术怎么合作呢?简单来说,相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的性质,而决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具体的位置是什么。

  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绝对音高鉴别,不是可以很轻松地找出听到的音程关系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听出不同的音高,却分辨不出和弦的种类,和弦的类型与其说是一种乐理概念,更多是一种感觉。就好比我们学语言,笔画构成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字,就好像音符构成了我们熟悉的音程,可是字只有放在句子里才会有准确的含义,就好像和弦,只有在乐句里才有含义。

  有的人认为绝对音高辨别比相对音高辨别更为重要与直接,事实上不然,音乐不是由单个的音符组成的,相对音高辨别能力可以让你在听到音乐的第一瞬间,分辨出音乐的旋律性。

  以《无穷动》为例,能够辨别决对音高的人听《无穷动》会听到很多升升降降的音,而只能够辨别相对音高的人,可能会发现中间有些部分其实是一个转调。

  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一中经历,听一首歌,很好听,很喜欢,然后自己拉着玩,这是因为我们的相对音高辨别关系帮我们确定了旋律,但是当我们找到乐谱一看,似乎我们并没有找对调,这就是没有决对音高辨别能力的缺点了。

  这两种能力,听起来很高深,但是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7

  按照惯例,每年假期,学校都要布置一项作业就是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所以就想选一本跟音乐有关的书籍。很早就听说过,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不仅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和艺术家。

  他兴趣广泛,有着深厚的学养,对文化艺术也有着诚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先后被国外数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他还身体力行,积极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创作,致力于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的普及推广。

  于是,我就去百度搜了一下李岚清的`在多所大学的讲话视频,一看就是两个小时,引人入胜。他说,人一定要有爱好,这样的生活才能够丰富,人活着也就比较快乐,从他的讲座里感到李岚清的音乐修养极高。

  想不到,他老人家在过去的一年半中,跑遍中国20多个省市,300多所中小学,与超过10万名年轻人,齐聚一堂,让歌声、掌声和笑声连成一片海洋。他的讲座已成了视觉、听觉和心灵的盛宴。看过视频,异常激动,特意跑到图书大厦买了一本《音乐·艺术·人生》仔细研读,并做了摘录笔记,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去看看他写的书。

  最后,李岚清将自己对音乐的爱好与理解以及音乐对工作的帮助、对人生的启悟,以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睿智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的视野:我想送给大家的几句话是: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学习更有实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音乐爱好者!

  音乐的修养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读了这本书,再加上平时自己的音乐积累,我现在感觉听一些经典的曲子,如果真正能够深入进去,就好比在读书,只不过是靠耳朵来“读”,那些有明的作曲家无不有着坎坷的经历,通过听他们的曲子,通常能给我们以鼓舞。

  有时间就来听听音乐吧?音乐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音乐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音乐方面读书笔记09-23

音乐方面读书笔记大全07-03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02-23

《音乐教育书简》读书笔记02-16

《音乐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06-25

音乐初中读书笔记(精选6篇)06-19

《夏日音乐家》读书笔记07-15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07-14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书笔记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