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03-25 17:55:14 嘉璇 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通用20篇)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通用20篇)

  姓氏的研究报告 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没有同学姓郇,我的邻居只有几个姓郇。“郇”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里排第几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郇”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郇”姓的来源: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候、郇伯,建立于郇(Xun音)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为郇姓,称为郇氏。

  “郇”姓历史名人:郇越:西汉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郇旃:明代沭阳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

  “郇”姓现状:人口:约2万(罕见姓氏)排名:第595位。位于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郇姓出自姬,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

  2、历史上,“郇”姓名人辈出有:节高气尚的郇越。唐代晋州人郇谟。明代沭阳人郇旃。郇存正,明时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2022年,全家姓中郇依旧在595位,在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2009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2009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也有不少同学姓徐,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徐。“徐”姓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徐”姓的'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徐”信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徐志的远古始祖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改姓而来:氐族改徐姓蒙古族改徐姓、朝鲜族改徐姓、满族改徐。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东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人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

  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在准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徐”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徐”姓,这可能为后来“徐”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徐特立、徐向前、徐海东。还有革命领袖徐晃,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徐”姓排名第150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4

  一、问题的提出

  关姓的由来一直很神秘,但是百家姓中有“关”这个姓氏。我自己也姓关,所以特别想知道关姓的由来以及姓关的名人。这样我对关心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机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关氏分为满族关氏和汉族关氏。满族关氏,原来是清朝的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在八旗中属于镶黄旗。而汉族的关氏则是夏朝大臣关龙逢的后代。汉族的关姓普遍比满族关姓较多。

  关氏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关龙逢,也是汉族关姓的祖先。比如三国武将关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关胜。还有元末的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剧,文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契机人。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研究结论

  1、关氏分为汉族关姓和满族关姓,汉族关姓是关龙逢的后代,满族关姓是由清朝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

  2、关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将关羽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还有身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这些人都被中国的建设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截止到2019年关氏一共150万余人。

  姓氏的研究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梁”这个姓是咋来的?姓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现在“梁”姓是不是我国最少的一个姓?

  二、研究方法

  1、上查找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据史料记载,从前有康伯因为伐西戎立功被封梁山,建立了梁国。后来梁国被秦国灭了以后,里面的人都要以国氏为姓,梁姓就是这么来的。

  2、历史人物

  姓梁的名人有:宋代的抗金名将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里协助韩世忠打败金兀术;清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梁启超写了《饮冰室合集》,建筑学家梁思成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系统火箭专家梁思礼……

  3、现状

  “梁”姓在20年统计中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还比较多呢!

  四、内容总结

  1、“梁”姓是一个以国氏为姓的比较特别的一个姓;

  2、姓梁的名人有很多,那就比如宋代的梁红玉、清朝的梁启超、梁启超之子梁思礼等……

  3、“梁”姓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

  姓氏的研究报告 6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人们都有一个姓,有复姓,也有单姓。可是,姓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就研究了关于“郝”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查阅方法。

  1、查阅书籍。

  2、在上查阅资料。

  3、询问老师和家长。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郝姓的地位

  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一,在现代姓氏排行榜上排名8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数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2、郝姓的起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继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其后子孙以此地为氏,称郝氏。

  三、郝姓的名人

  郝懿行:山东栖霞人,清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明物训诂考据之学。《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四、研究结论

  1、郝姓是一个大姓。

  2、郝姓的历史悠久。

  3、郝姓的名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名人都很有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不少人姓张,我也有几个好朋友也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张姓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因此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上查询资料。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张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的皇帝姬姓,黄帝的孙子辉发明了弓箭,于是他将辉的子孙赐姓张。

  2、在古代,张姓人在各方面都走向世界前,列:如张良辅佐刘邦得天下。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3、我国张姓人口约9000多万人,仅次于李姓王姓,为中国第三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07%。全世界张姓人口约有1亿多个。

  四、研究结论

  1、张姓来源于皇帝的姬姓,后来大量人被尚为张姓,这为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张姓人才辈出。在政治,军事,医学,科学,书法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

  3、我国有张姓人口,9000多万人,全球共有1亿多人,在中国仅次于李姓和王姓的第三大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9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都有各自的姓氏,我姓“冯”,有时我会冒出关于自己姓氏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冯”这个姓?“冯”姓的人口从全国来说多吗?历姓“冯”的名人有哪些?由此我扎入了探索的海洋里……

  二、研究方法

  上查阅相关资料。

  三、资料整理

  (1)“冯”姓的诞生

  (2)“冯”姓人口数据统计

  (3)历姓冯的'名人

  四、研究结论

  1、“冯”姓诞生:

  (1)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

  (2)起源于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2、据有关数据统计,冯氏总人口约有86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64%。

  3、冯姓是一个颇为古老的姓氏,在历也是人才辈出。历冯氏名人在各领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们或许是威震一方的大将军,或许是创造出很多流传于后世作品的大文豪。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我要沿着祖先的足迹,学习和继承祖先的文化瑰宝,将其发扬光大!

  姓氏的研究报告 10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张,“张”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张”姓有多少人?带着一些疑问,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的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大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咨询你身边的人,比如说你的老师、同学、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据说“张”姓是皇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和迁移。秦汉时期,“张”姓发展迅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第一大姓。

  历史名人:张良、张骞、张飞、张巡、张经、张仲景、张择端、张大千、张自忠、张云逸……

  人口数量:据统计,2017年“张”姓人口有816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左右,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张”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名氏,也称张氏。

  2、我国“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有勇冠三军的张飞,有以身殉国的将领张自忠……

  3、“张”姓人口数目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么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名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现在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名,2018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名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名的,2018年姓王的最多。

  姓氏的研究报告 12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姓付,但是我们班上很多人姓李,我十分疑惑,“李”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李?现在姓“李”的人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李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历和姓“李”的名人。

  2、阅读报刊,了解“李”姓人口的'分布。

  3、咨询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类别: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姓李,其子氏姓李。

  秦汉时期,大将立下了大功,其被称“李”姓。

  历史人物: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冰父子

  人口数量:排居全国最多姓氏第二,王姓第一。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李”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晋国大夫姓李。

  2、我国“李”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李冰父子,有诗仙李白,有“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

  3、“李”姓目前人口仅次于“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13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说,姓氏也是一种汉字的形式,今天我就来查查我的姓氏“苏”。“苏”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哪些?“苏”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苏”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阅书籍。

  2、网络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再后来,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

  2、历史名人

  苏秦,建合纵联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洵,擅长于散文、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苏辙,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本善,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3、现状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四、研究结论

  1、“苏”姓的来源有三: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出自古代少数民族;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2、历史上,“苏”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苏秦,持节不屈的苏武,文笔甚好的“三苏”父子……

  3、2020年苏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从人口大约在564万。

  姓氏的研究报告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单元,我们上了《草船借剑》,文章中有一个人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诸葛亮”。除了他的足智多谋外,同学们对他的姓氏也很感兴趣。“诸葛”姓为什么是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诸葛”姓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对“诸葛”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上网查阅图片、视频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三、研究结论

  1、“诸葛”姓氏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诸葛”姓氏的起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历史上对于诸葛姓氏起源也有很多的说法。

  2、历史上“诸葛”姓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诸葛爽、诸葛高、诸葛尚,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我们知道了全国目前姓诸葛的.至少有16000人以上,虽然“诸葛”姓很少,但也是大中华百家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次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的8位同学共同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大家对“诸葛”姓氏的历史及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姓氏是人的根,是祖先的魂,是凝聚力,是和谐剂。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发展等学科。它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融合,凝缩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同祖、同源、同域、同质文化的综合象征。对姓氏的研究不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一堂生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

  姓氏的研究报告 15

  一、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有不少姓张的朋友。

  心里不由的产生了一些疑问:

  ‘张’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

  我国现在姓张的人数排第几名?

  带着疑问,我做了一份关于‘张’姓氏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从书籍、报刊和网络上查找

  2、询问朋友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张仲景、张衡、张遂、张旭、张择端……

  现状: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张’姓来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2、历史上,姓张的名人辈出。如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

  3、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姓氏的研究报告 1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21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的研究报告 1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姚,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姚。“姚”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姚”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姚”姓的历史和先这样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

  起源一:出自妫姓,为舜的后裔。帝舜是颛(zhun)顼的后代,因为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起源二:出于白子姓。据《路史》中记载春秋时期有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起源三:出自他族改姓。《晋书》中记载,西晋末年,有羌族首领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虞舜之后,故改为姚姓。

  历史名人:

  1、姚绶(1422—1495)

  明代官员、书画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2、姚文田(1758—1827)

  字秋农,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清代状元。姚文田清朝嘉庆4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1名,世称文状元。翰苑名贤,文坛巨匠。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

  3、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

  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惮有大臣与之名,故命以字行。后又避唐玄宗开元年号,遂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现状:现在全国共有420万人姓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这些姓姚的人大约都集中在安徽、广州、江苏三省

  四、研究结论

  1、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2、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名义上排第101位。

  3、历史上,“姚”姓人才辈出。有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有黑衣宰相姚广孝,有政治家姚启圣等。

  姓氏的研究报告 1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姓“令狐”的非常少,那么“令狐”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没有姓“令狐”的名人,现在的`“令狐”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令狐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

  2、询问家长

  3、查看书籍

  三、资料整理

  来源: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据《水经冻水注》载: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高的后代魏颗得了胜仗,晋景公把令狐一带上次给他封邑,魏颗之子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望出太原郡。

  历史名人

  汉武帝时的令狐茂,三国时的令狐邵,南北朝后魏的令狐壮等人,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的`令狐略,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国共产党。

  现状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猗县、平陆县、运城市,太原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等。姓姓氏人口排名541位,人口4.2万人。

  四、研究结论

  1、令狐姓源出于姬姓。

  2、历史上“令狐”姓名人辈出,有三国时的令狐邵,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令狐亦岱……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人口412万人。

  姓氏的研究报告 19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20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姓氏的研究报告03-27

姓氏的研究报告03-27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02-23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03-27

姓氏的研究报告15篇03-27

姓氏的研究报告(15篇)03-27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4篇06-08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精选14篇)04-11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精选20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