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3-02-23 09:12:16 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

  一、写调查方法

  二、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史上,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4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xx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姓氏一样的有很多,可姓“曾”的只有我一个。我不禁有点好奇:“曾”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姓“曾”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打算做一个关于“曾”姓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一些关于“曾”姓的书籍,并了解它的.来历。

  2、查一查相关资料,认识那些姓“曾”的历史名人

  3、上网浏览,了解姓“曾”的人的人口数量。

  4、询问家人,听听姓“曾”的祖祖辈辈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去查了关于“曾”姓的书籍,知道了“曾”姓的来历: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偏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始祖。

  2、历史上“曾”姓的名人

  在知道了“曾”氏的来历,我不禁有点好奇:你说我们这些姓“曾”的人,有多少是像那孔子一样的历史名人呢?于是我并且查看了资料。这一看,还发现了不少嘞!

  曾子、曾国藩、曾巩、曾公亮、曾几......

  3、曾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是第三十八位、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约650万人。

  最后,我又在奶奶膝下听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奶奶竟告诉我我是曾国藩的后代,我半信半疑,最后我不禁为我的先辈感到自豪,更为我的姓氏自豪!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6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都姓“林”,“林”姓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林”?林在我国人口排名排第几?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林”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书刊。

  2、询问身边的人;最好是了解这些的人。

  3、在手机或电脑上查询资料。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历史名人:

  1、林则徐: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2、林彪

  林彪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4、林伯渠

  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

  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李、王、张、刘、陈五个姓氏排名前五。均未超过1亿。其中,“李”姓比“王”姓多一千万。“林”姓排第16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林”姓来源于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林泉。

  2、历史上,“林”姓名人辈出。有销毁鸦片的林则徐、当团长的林彪、还有教育家林伯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是“李”,“王”排名第二。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没有同学姓郇,我的邻居只有几个姓郇。“郇”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里排第几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郇”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郇”姓的来源: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候、郇伯,建立于郇(Xun音)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为郇姓,称为郇氏。

  “郇”姓历史名人:郇越:西汉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郇旃:明代沭阳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

  “郇”姓现状:人口:约2万(罕见姓氏)排名:第595位。位于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郇姓出自姬,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

  2、历史上,“郇”姓名人辈出有:节高气尚的郇越。唐代晋州人郇谟。明代沭阳人郇旃。郇存正,明时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xx年,全家姓中郇依旧在595位,在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9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爷爷、爸爸、妹妹包括我,都姓杜,那么“杜”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呢?现在,有多少人口姓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杜”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在网上查阅资料。

  3、询问家长或老师。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到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满分/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为“杜”。

  2、历史上,“杜”姓人才辈出。有七国称王杜宇、秦国的相国杜仓、西汉著名经济学家杜子春,还有家喻户晓的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和杜牧……他们在自己的职位、在各个领域,都闪着耀眼的`光芒。我们为杜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姓杜的有520万人,排在第47位,中等偏少。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0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五(7)班有5个姓卢,在班里占了九分之一,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于是,我就作了一次卢姓调查。

  1、卢姓的来源

  2、卢姓的历史名人

  3、卢姓的现状

  资料来源: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阅览,了解卢姓的来源和卢姓的历史名人。

  “卢姓”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其后人以卢为氏。其先世出于神农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齐,嗣子秤凶悠呷耍第三子食邑于卢,子孙为卢氏。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二、卢姓现状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三、结论

  1、卢姓源于姜姓,因春秋齐文公之子立下了功,所以得到卢姓,并作为封邑。

  2、自古以来,有卢芳、卢纶、卢植、卢挚等名人。

  3、现在姓卢的人已经达到六百五十万人。

  4、卢的姓氏至今排名在四十二位。

  5、三门姓卢的绝大多数来之亭旁镇。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姓“柴”的同学只有我,看来“柴”比较稀少。“柴”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柴”的名人有哪些?全国的“柴”姓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排名第几?荆门柴姓宗族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柴姓安居荆门多少年?至今已有多少代?多少户?多少人?主要分布在荆门的'哪些乡镇?荆门柴姓宗族出了哪些企业家和学者?我是第几代传人?我的字派是什么?柴氏族训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柴”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荆门柴氏族谱》。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柴”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高柴的名字。

  2、历史上,“柴”姓名人辈出。近代,柴姓宗族诞生了不少将军、全国政协委员、技术领域专家、企业家、学者等。

  3、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1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邵,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邵。“邵”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邵”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邵”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邵姓的来源:邵姓出自于周王王姬昌的儿子召公,后来又加上的偏旁则代表“封地”,意思就是分封在召地的主人,所以,邵和召两个姓氏原本也是一家人。

  邵姓的历史名人:邵信臣,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邵续,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列,博览经史善,善谈理义,妙解天文;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邵兴,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邵姓的.现状: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

  2、历史上,“邵”姓名人辈出。西汉著名大臣邵信臣,妙解天文的邵续,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

  3、20xx年,当代邵姓人口300万,排在全国83位,大约全国人口的0。25%。

【姓氏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05-13

姓氏研究报告(精选5篇)03-23

姓氏研究报告4篇02-09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精选14篇)04-11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精选20篇)05-10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通用11篇)04-25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合集13篇04-01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通用14篇)05-26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