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

时间:2023-07-16 06:57:4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穹顶之下》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

  自从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我意识到雾霾对我们的危害,以及空气污染后,空气中夹杂着重金属和致癌物质。

  虽然中国用煤发电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国用煤发电是迫不得已的,当时因为只有火电能大规模迅速投产(2年),而且价格不贵。当时天然气很少,进口也贵。大水电也没那么多,建设周期较长。核电争议较大,建设周期也长。风电、光电当时很少,现在突飞猛进,速度冠绝全球,但这两者仍然只是补充,很难取代火电。一个是规模小十分之一,一个是发电小时数少太多,与火电之比大约是1:3吧,两个合一块,风光发电只占火电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况且,水电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电可以是3毛多,核电是4毛多,风电、光电、气电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没有储能条件、电力不紧张的情况下,电网愿意吸纳火电水电,而非风电、光电。气电也就调峰有优势。所以中国选择用煤发电。当年用煤发电可以,但是现在继续不可以。

  为了我们健康的未来,请各方少用煤发电,让孩只看见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创造美好的新中国吧,一切为了孩子。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2

  刚花了点时间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心很震撼。我是一个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事情都是逆来顺受,思想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不会说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可耻。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雾霾,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去治理会牵动很多企业的神经,会同时带来社会上很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政府,企业,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柴静辛辛苦苦做得这个片子并不是就热这么一阵子,时间一过,大家都忘记了,企业忘记了,政府忘记了。很期待后续能看到各种有职责的部门后续的action,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也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环保。我没有车,所以5公里以内不开车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买东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饮店很多烟雾,我希望我可以去拨打12369,最近12369有没有被打爆呢??环保,从身边做起;有时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识到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观看了《穹顶之下》,柴静为我们讲述了在各个地方雾霾对于我们的损害。

  我从中得知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其实是那些隐藏在雾霾体内的致癌物,它们先从我们的鼻孔进入,再到咽喉,再到我们的肺部,一些致癌物就趁机跳入血管,使我们血管变窄,最后到达心脏,产生心梗。

  真是太可怕了!而这些致癌物的源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煤,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被污染的小河等等,而且竟然有那么多工厂排放物超标,我们的`主管部门干什么去了?唉,这种环境还要恶劣多久?

  先不说外国,我们自己生产的煤年产量36亿吨,这是多大一笔数字,洗煤,洗了不到一半的煤,我就不明白,烧这么多煤干吗?你烧了就烧了,也洗不了那么多,要我看,能洗多少就烧多少。

  我们再说说杭州,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样美,要我看不是这样,杭州每年雾霾污染超标200倍,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车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引路,公交车找不到车站,来来往往的救护车等等,我看那句俗语应该改改啦!

  在此,我呼吁人们:赶快行动吧!不要再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别人了,不要执迷不悟了,好吗?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4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5

  雾霾,对于这个东西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由原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花费了100万拍摄而成的,她的女儿一生下来就被查有肿瘤,医生认为是因为大气污染。所以,柴静辞去了工作,拍了这部《穹顶之下》,她提出要环保,让天空变回蓝色。

  但是以北京的“APEC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工厂一天竟然可以排出如此多的污染,我们竟要用去那么多煤,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高,中国的煤量的确是很多,但我们怎么改进环境呢?

  现在不同了,我们只要看见路边有任何违规行为,就能拨打12369进行投诉,让我们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改变环境的,比如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甚至骑自行车,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煤不用劣质煤,少用纸……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污染事件”,这些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改善环境,从我做起!我想这就是柴静想要告诉我们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6

  不夸张的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是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7

  带着好奇、压抑、震颤的心情看完了100分钟。一个具备专业媒体人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妈妈,花费1年时间,耗资百万,查找大量翔实资料,寻访多位专家和官员,并到曾经历过中国目前污染现状的多个国家实地探访,一系列看似耸人听闻的数字画面告诉所有人:你我若再不行动,都会死在雾霾里!看完片子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救的',但是看到一些人的评论让我真正感到寒心。他们说,柴静高龄产妇、抽烟喝酒、开大排量车……一个如此认真的纪录片评论却集中在私生活上。

  他们一群不做事的人对做事的人指手画脚。她本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安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她本可以和大部分人一样忍受着雾霾忍受着相关负责人的不作为。可是她没有,她站出来了,用真实的数据直刺一切腐朽势力。

  就这么一个瘦弱的女子,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银河,波澜不惊。面对学术造假,面对上海倒楼,她用良知剥丝去茧,还原真实。你喜不喜欢柴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关心的是蓝天还是绯闻,是社会公知还是舆论漩涡。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8

  今天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深。

  以雾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来的为主线贯穿下来,我们国家的煤、油、环保部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清晰条理的脉络,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政府、企业还有我们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难道我们还要将历史重演吗?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说的那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买劣质煤炭,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土堆等可以试试拨打12369举报……愿我们的行动能弥补我们曾经对大自然的伤害。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长片,是关于雾霾的,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了雾霾的危害,以及雾霾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不仅仅是这些,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煤烧毁的时候一些浮尘飘在空中,也是不好的。还有一些炼钢厂,在练的时候也会飘出一些物质。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雾霾的城市里好么?如果不好,那我们为什么要砍下树呢?那我们为什么不再多植一棵树呢?

  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镜子一样,可现在呢?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太恶劣了,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砍树了,多植几棵树吧!

  "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这是主持人柴静说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是呀,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0

  我所知道的《穹顶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剧,说的是一天,一个小镇被一个外来的“穹顶”笼罩,与外界隔绝。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穹顶——原央视记者柴静以此作为雾霾调查的题目,再贴切不过。

  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不知何时起,雾霾在我们身边集聚。建筑物、车辆和行人的伦廓在雾霾的笼罩中渐渐模糊。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雾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数为175天,而石家庄则为265天……人们有大半年的时间都生活在看不见蓝天、看不见远方的.雾霾中。那是一种痛苦又无奈的沉闷。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河北省这个钢铁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烟囱随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头顶肆无忌惮地冒出连绵不绝的废气,灰了蓝天白云,浊了青山绿水……面对柴静犀利的发问,负责人们却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这个坚强的女性面前强词夺理……

  看过视频,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时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如一个巨大的穹顶罩住了整个城市,遮住了太阳的光芒,月亮的银辉,自然的生机。

  而我们,正是活在这穹顶之下的一群人;我们,正是需要为这自然做出改变的一群人。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1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静的调查——《穹顶之下》,这是一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其中,柴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这些数据真实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还是个孩子,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孩子。或许你们和我一样,住着破旧的房子,和邻居的孩子在长满荒草的地里玩耍。每当暮色降临,借助微弱的灯光,轻拨云帘,我们能看到挂满星斗的`苍穹,黑暗中隐匿着清晰与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虽然国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耸的烟囱仍然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点点吞噬。

  眼下的中国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一样,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专家强调:转型是改变中国目前环境现状的最好办法。如何从传统型传变成现代型,我以为创新才是根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崛起的关键阶段。另一位院士则苦笑:中国人在以前犯下的错误,应该在今天得到弥补。

  而我们正应为此有所行动。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2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把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完整地观看完了。我非常敬佩柴静阿姨,她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这个主题,还做成功了,所以,我非常敬佩她。

  这部片子里,她详详细细地为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PM2.5是在空气中污染空气的颗粒,对人们的心脏,肺很不好。尤其是吸烟,烧煤和汽车的尾气。然而,人们还是不知好歹,导致中国的环境遭到雾霾的污染,人们的'生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其实,我们为这些污染的恢复只要做两个字:环保。

  说起环保,我们有许多地方做的一点也不好。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只要留意,就可以做到。在3月29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每节约一度电,可以减少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给山区里的孩子们一片蓝天吧!保护环境,从生活中开始,也为中华大地增添一片绿色的大地!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3

  日前,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看后感受特别深刻,在为她的行动叫好的同时,心中增强了一种公民的公共职责感。

  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新闻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客观现实,同样来自于公众期待。对于雾霾,公众已经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雾霾为何物,很多人却并不清楚。不管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是出于母爱情深,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却少有部门和人去做这样的科普事情。

  作为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的公民,柴静自费进行雾霾调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顶之下不该让柴静们孤独前行。虽然这类自费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公民责任感,但实际上是公民个人在主动为缺位的公共职责在补位。我认为,解答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更努力地主动作为,从而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自己的公共职责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4

  今天,观看了《穹顶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柴静带着一个采样模出门,24小时后,一个洁白的采样模变成了一个漆黑的东西,专家检测里面有15种致癌物质。令人惊讶,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吗?简直就是一种独特的毒气,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小小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我们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它就像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空气污染和雾霾对我们的伤害。

  人生只有一次见到天空的机会,一旦错过,绝不会重来!所以,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让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也希望他们可以创造更美的天空!

【《穹顶之下》观后感】相关文章:

由《穹顶之下》想到的小学作文(精选35篇)10-10

《穹顶之下》观后感07-03

穹顶之下观后感12-13

还我们穹顶之下的那片美丽家园_900字02-08

穹顶之下观后感想作文11-12

观《穹顶之下》有感07-19

《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01-30

《穹顶之下》观后感15篇07-03

《穹顶之下》观后感(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