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时间:2022-02-15 10:39:09 高考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常存忧患之心(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常存忧患之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常存忧患之心(精选10篇)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1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至今日,这句话仍为一句至理名言为世人传承。而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凭借一己之长,便高枕无忧,安于享乐,而却毫无忧患之心,无疑自取灭亡。

  古有神童仲永,写字作诗信手拈来,一时人们争相求之,而其父却毫无忧患之心,以仲永之诗作换取银两,而“不使学”,其年长,才气渐减,“不能称前之所闻”,及其成人,“泯然众人矣”。可见,上天赐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聪慧,而他和他的父亲却没有任何忧患意识,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反之,一代至圣孔仲尼,生来为常人,无任何优势,并且要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而他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周游列国以求教,以“学无止境”勉励自我。他深知上天没有赐予他任何多于常人的优势,于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学而时习之”,学思并存之理长存于心。那一根根燃尽的蜡烛,那一个个漫漫长夜,那一页页翻过的书柬,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忧患之心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更是治国之道。

  清朝无疑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过于自满,自以为天朝上国,以为维持有先天优势,便可将“蛮夷”之国踩在脚底。但梦总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声震响震碎了清政府的美梦。软弱无能将辽阔疆土拱手相让,闭关锁国将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今日之中国,今日之青年,如不存忧患意识于心,又如何能长存,只怕又会步入清朝的后尘。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便深谙又换知道,虽然他在诗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他却没有就此止步,书法绘画方面钻研,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将竹画得栩栩如生,至于“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但他仍不断练习,将家中的一谭清水燃为墨色,最终达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与勤奋练习使它成为千古书法大家,仅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引无数风骚瞻仰求之,后人晚辈望尘莫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却显示,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而面对优势,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辈应常存忧患之心,进而上下求索。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2

  妖姬诡异的歌唱,佛祖凄绝的泪光,轮回转世中的遍体鳞伤,历史的锋芒,残酷的过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必须常怀忧患之心。

  古人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似“云端舞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比喻和“守业更比创业难“的经验总结。越是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越容易迷失方向;越是事业的高峰,人们就越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忧患意识可使我们防患于未然;可使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上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抗争命运。“土地广大,守以俭这,安“。反之,则会愚不可及,一片大好河山枉费了心机。只有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方向。大到国家,集体,小到家庭,个人,都应树立忧患意识,常怀忧患之心!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太宗李世明正是虚纳这常怀忧患之心的意识,才更好地励精图治,创造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百姓安乐的治理颠峰——贞观之治。

  同是大唐帝王的玄宗李隆基,同样魄力整治,平息了混乱局面,使经济空前繁荣,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却因缺乏忧患之心,“溅肆奢欲,怠于政事“,每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才使奸臣当道,政治制度腐朽黑暗,以至于爆发“安史之乱“威胁唐朝统治。

  我们不难明白,忧患意识何等重要!

  众所周知,骆驼能穿越沙漠,抵达绿洲。可我们平时只看到它们穿越沙漠那惊人的毅力,却不知道它们为此付出的准备和艰辛。它们常怀忧患之心,怕第二天就穿越沙漠,所以只吃干涩耐饥的干草而不吃鲜嫩解渴的青草。它们把今天当作干草,不贪图享乐,而是品味艰辛,不断增加自己承受坎坷,挫折和苦难的能力!

  不断壮大的新中国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常怀忧患之心,带领人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使新中国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被淘汰,才能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前立于不败之地!

  袁隆平还是一位乡村教师时边向着世界权威挑战理想,忧患之心使他成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哥白尼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竟向着强大的封建学说发起挑战,忧患之心使他谱写了人类科学史上的新篇章!

  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却终落得个“江郎才尽”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作诗立就,却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头脑正是因为缺乏了忧患之心而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天鹅和雄鹰常怀忧患之心,不断练习,不断搏击,才能永久地在万里长空里自由翱翔。家禽鸡鸭却因满足与主人的喂养而缺乏忧患意识,失去飞翔的信念和能力。最终无法实现拥抱蓝天的理想。

  忧患意识意味着逆境中的未雨绸缪,顺境中的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来自高瞻远瞩的目光,来自深谋远虑的学识。

  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在人生的大道上一路当先,一马平川!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3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去。

  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这不就是安乐的好处吗?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此看来,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砺的吗?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时创《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秦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完《史记》。纵观千古,有几个伟人又不是“苦命人”?

  于是,孟子又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这个道理?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纵观千古,哪一个朝代又不是这样?难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难吗?不,不难。只是那一颗颗励精图治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锐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边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软体动物体内发生病变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珍珠只是一种奢侈一点的装饰品而已,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那是血与肉的代价啊!

  所以,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没尝过坐船的苦,哭闹得让人心烦,大家百般安慰也无济于事。一位哲学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几经沉浮才拉他上船。从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顿,有说有笑。原因何在?哲学家说,历经灭顶之灾的忧患,才知安乐的价值。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去过地狱的人,永远都不认识天堂!如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辈辛勤闯下的一片天地,挥霍干净。也许,他们的父辈给他们了许多财富,但独独就忘了一件宝贝——磨砺。自古英雄多磨砺,不是吗?磨砺不也是成功必须的一块基石吗?我们才不是要做温室之绽放,而是想在蓝天中搏击!

  只听得孟子喃喃自语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算是孟子思想中不可忽视的一条。这一条伦理是正确的,但是不够准确。

  生在海边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软体动物体内发生病变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珍珠只是一种装饰品。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实,大多数人说的不全面,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过程,那就是血与肉的代价。

  珍珠形变的环境可以说是忧患。因此“生于忧患”这是对的。

  闯王的失败,足以说明:死于安乐。

  由此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成立的。

  但是,有时此结论不成立。

  在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多次失败,革命道路重重困难,革命内部又分成了陶成章、张炳麟和孙中山两派。这时,出现了一个政坛上不可忽视的人物—王兆铭。他毅然去刺杀摄政王载沣,所不幸的是汪兆铭被捕,在狱里,写下了『慷慨诗』:街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诧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更是成为革命青年者们传颂的诗句。当时的他,确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与坚定信心,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仗义。可是,又有谁会相信这就是汪精卫,一个愧儡政权的建立者呢?

  那么这样看来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

  汪精卫的转变是什么原因?自然是其品质问题,亦是对当时环境没有认识透彻,因此,这应是性格上的缺陷。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5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愿所有统治者都记住这句话。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6

  古人有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到今天,这句话依然是流传至今的名言。而谁又能真正做到呢?凭借自己的长处,可以高枕无忧的考试,心满意足的考试,却又念念不忘的考试,无疑会带来自己的'毁灭。

  古时候,有一个神童钟勇,他随手写诗。当时,人们争相索取,但他的父亲不厌其烦地考试,用钟勇的诗换取银两,却“不学无术”,他的年龄、才华逐渐下降,“不能称之为他以前所听到的”,他的成年,“失去了所有人”。

  由此可见,上帝赋予了钟勇常人无法企及的智慧,但他和父亲并没有任何忧患意识,最终还是落在了自己的优势上。

  相反,一代又一代,仲尼生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优势,不得不面对家庭衰败的现实。但他努力工作,博览群书,周游世界求教,用“学无止境”鼓励自己。知道上帝并没有给他比常人更大的优势,他经常鼓励自己,一天三次拯救自己的身体,“边学边学”,学习与思考共存的原则始终存在于他的心中。那些燃尽的蜡烛,那些漫漫长夜,那些翻过的书页,造就了一个古代人:孔子。

  但是,苦难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警示,更是治国之道。

  清朝无疑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清初“康、雍、甘”的盛世,使其过于自满,以为中国就要走向国家,保持先天优势就能让“蛮夷”之国踩在脚底。但梦总会醒,西方大炮的声音粉碎了清政府的梦想。软弱无能会交出广阔的领土,闭关锁国会毁掉大好河山。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7

  在小说《三体》中有一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生存的压力与竞争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敌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正如照相机不知道敌人是手机,而影片《流浪地球》再次引发我们的深思:放眼未来,未来已来;立足当下,与时俱进。

  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正如打败照相机的是手机;打败口香糖的是游戏;打败小偷的是手机支付……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两者,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你无关”,人们不禁要问:那么与谁有关?《三体》的“降维打击,”意思是拉下一个维度,自己便从高维向低维的打击。许多商家没有忧患意识,只是观注同行发展,却没有注意“高维”产品的诞生,没有注意未来已来的事实。或者被跨行业打败,不得不退出市场。因此,他们的思维仍在就有思维的维度,不研究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固守自我,怎能开阔眼界,看到潜在危机?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学会改变,不断更新。只有忧患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更新技术,才能立足市场。作为世界第二零售商家乐福也经历过互联网商业的严重打击,创始人黄明瑞黯然推出市场,“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穷则思变,变则能通。家乐福意识到未来已来,开始与马云联手开创网上商场,最近又与腾迅联手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所以,具备不断更新自己技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被逃汰,立足于市场。可见,运用互联网思维,着手布局,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超前思考,科学预见。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多人的思维顽固不化,或观念守旧,不去更新自己,不愿意改变自我,最后被大时代所抛弃。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便申请了专利,但他们却没有继续更新自己的飞机,反而是靠专利吃起“老本。”但很快许多新型飞机应运而生,将莱特兄弟的飞机硬生生地挤下市场。可见,提升创新能力,科学预见,在忧患中提早布局,在跨行业合作中立足于时代,成为“弄潮儿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未来已来,迎头赶上。马云说:“只有在变换的时代,才是一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具备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努力学习,增加创新能力。欢迎接触新事物,与时俱进,才能不被逃汰,成为逐浪者。

  所以,具备忧患意识,学以致用。在创新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擘画中求动力。因为忧患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安乐是守旧者的墓志铭。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8

  《孟子》中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有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忧患意识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重视,心存忧患,才能得长久生存。

  居安,需思危。一味地沉溺于享乐,会使我们停滞不前。在我们暂得安逸之时,应想到以后的打算,随时迎接困难的来临;在我们略得成就时,应记得成果的来之不易,而能再次准备奋斗,赢得挑战。否则便是空有华丽的皮囊而无内在。纵使名利双收,也是德不配位。长久如此,将会一无所获。比尔·盖茨曾对她的下属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看我们公司如此辉煌壮大,即便如此,我们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垮台!”一个人在做世界首富时尚且如此,“忧患意识”更应常存于每个人心中。居安思危,方能享得住长远。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少青少年趁着青春,整天吃喝玩乐,胸无大志。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几死,八十埋”这句话。清末无论朝廷人民都缺乏忧患意识,康乾盛世之后,便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逾是闭关锁国,就越加盲目自满。但梦总是要醒的,西方的炮火震碎了清政府的美梦,也震开了中国的大门。辽阔的江山拱手相让,中华发展的成果和几千年世界领先的地位毁于一旦。

  我们应常怀忧患意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今日青少年,也需存忧患意识于心,方能长存,让江山流传千古。

  忧患行事需慎独。《文子·精诚》中写道: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独也。“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需更谨慎行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从内心中慎独,心生敬畏之心,就有了忧患意识。

  《礼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人对天下的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一来作为目标。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为国而忧,为民而忧,有范仲淹那样的情怀。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常怀忧患意识,敬畏之心,个人与国家便可安存。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9

  人在一生中不能整天无忧无虑,游手好闲,丝毫没有一点紧张感。

  当你在家里无所事事时,却不知外面的世界一直正在激烈竞争,小到学生、商品,大到国家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创新、货物、贸易对比,时时刻刻丝毫没有放松。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想起未来的日子怎么过,没有紧张感,一点奋斗的激情都没有,那么可以说,这个人的一生基本上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有成就,没有在成功的道路上留下一丝痕迹。要是这个人开始努力了,懂得很多道理,醒悟了,在年轻时开始奋斗,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那么往后的日子将会很幸福美满,就算去世了,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反过来看看自己,不正是我刚才说的第一种人吗?虽然没有这么惨,我也没有步入社会,但也差不多了。在平常学习的日子里,我确实对一些月考没有什么紧张感,因为我知道以我现在这个样子,也就那个水平了,经常都是老师逼一下就学一下。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就相当于一头牛,当鞭子落在身上时,就走两步;鞭子停下一会儿,就犟着不走了。

  其实我在小学时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孩子。每当我考出令老师和家长满意的成绩时,他们都夸我,让我很开心。但自从升了初中,我受到的夸奖越来越少,唾骂和叹气越来越多。

  我也知道为什么每当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主要是辨别意识能力差,根本不能自主。我想过要好好努力,关键时刻拼一把,但过了几天,这种意志就消失不见了。

  高考满分作文:常存忧患之心 篇10

  古人云:居安则思危。人无忧患,岂可安存?

  周幽王数点烽火,只为玩笑,是其内不忧诸侯乱,外不患蛮夷侵,故亡国逃命,诚乃必然之理。

  南唐后主李煜,不患城之将摧,不忧国之将亡,宋师兵临城下,竟视无睹,纸醉金迷,莺歌燕舞如旧,终至被逮。既已亡国,然后沉吟默唱,实令人可悲可恨。先之不忧,后之必祸,悔,乌有逆转回旋之余地。

  所谓“生忧患,死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理也。

  灌木乔树尚患水之不足,光之不得,齑虫巨兽且忧力之不强,势之不广,况万灵之长,处人世变换莫测之间,其不忧不患,岂有不亡者!

  故曰:山之所以为高,其患丘之易为摧也;海之所以为深,其忧河之易竭也。

  汉武帝内患诸侯之将为乱,故行“推恩令”,使诸侯之地,日削月割,无力再反;外忧匈奴之将为侵,故遣骠骑将军,攻匈奴北,封狼居胥,天朝日享太平。

  唐太宗深谙“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故无时不忧人之饥,无刻不患民之寒,闻民声外,纳谏言内,故成“贞观之治”。

  伯牙、叔齐患不义,不食周粟,故垂名后世;勾践患仇之不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司马迁患世无名,忍辱著书,传《史记》后世;诸葛孔明患蜀之不昌,六出祁山,忠心可表日月;

  匡胤映雪,苏洵毁文,李贺负筐,乃患己之学知不富也,孔丘授儒,三藏西行,有为就义,此忧民之愚昧困心也,而皆成名流芳,益利千秋,魂存万世。

  故忧己内可以长存,患国外可以扬名。“杞人忧天”固然可笑,然“无患无忧,可以长寿”岂不大谬哉!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常存忧患之心(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常怀报恩之心作文10-08

常怀感恩之心作文【热】01-26

常怀宽容之心 常念感恩之情01-20

精选高考满分英语作文范文02-23

常怀宽容之心初三作文3000字09-05

精选高考英语满分作文范文02-13

2017年小升初作文预测及范文:常怀感恩之心10-02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范文02-25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11篇)06-11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