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的教学计划

时间:2021-06-12 09:14:17 学习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化学习题的教学计划

  化学习题教学是将学生应当掌握的化学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通过课堂答问和练习、课外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信息反馈为特征,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功能。

关于化学习题的教学计划

  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地实施化学习题教学,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化学习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做作业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解题缺乏指导或不善于指导,导致解题与落实知识、技能及培养智能脱节,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习题教学的一般过程,以及对一些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认真的研讨。

  一、化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地布置数量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并保持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使用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并控制习题的数量。

  3.教师要重视解题的示范,加强各类典型例题的指导,使学生懂得解各类题的基本思路、过程、格式与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审题、析题的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对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

  二、化学习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

  教师要紧密结合所教的知识、技能,适时地提出要求学生解答的习题或实际课题,吸引学生思考。如果习题的难度大,综合性较强,教师可以用恰当的质疑问难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示、引导,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而又未搞通,整理思维准备表达而又不知怎样确切表达的状态,产生解题的强烈愿望。

  (二)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析题

  这是完成解题的基础。学生往往不会或者不去认真读题、审题、析题,就忙于着手解答。因此,指导好读题、审题、析题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完成解题的关键。

  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化学习题。复杂的题目,更要努力把各层意思看明白。必要时可让学生复述题意。读题时一般不必联系所用的概念、原理。

  审题——要指导学生把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找出来。必要时可在题目上做不同的标记加以明确。

  析题——要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指化学概念、原理、物质性质、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现象等知识技能。结构是指各有关知识和技能因素在题目中的关系。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在质疑设问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重点研究怎样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以及简单问题的相互关系,为实施解题奠定基础。

  例1 实验中A、B两试管中沉淀分别达到最多时,沉淀的质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读题:学生读题,复述题意。找出重要用词“沉淀”、“最多”和“质量”。

  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应该找出原来在A、B试管中AlCl3和NaOH物质的量及其关系。在A试管中AlCl3物质的量等于在B试管中NaOH物质。

  管中沉淀是什么物质,质量是否相等;找出中心问题与关键问题。沉淀物是何种物质,它与A、B两支试管中AlCl3、NaOH物质的量有何关系。

  析题:首先研究涉及的化学反应。然后,引导学生研究在A、B两支试管中沉淀物质的量与起始AlCl3或NaOH物质的量的关系。这是研究题目中知识的结构。此题的综合程度较大,可以提出若干问题质疑和研讨。

  第一组问题:

  ①A试管中发生哪些反应?

  ②实验现象是什么?

  ③沉淀是何种物质?

  ①它与A试管中AlCl3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物质的量增加。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物质的量减少。

  NaAlO2与继续加入的NaOH溶液不再反应。

  沉淀物是Al(OH)3。沉淀最多时,在A试管中Al(OH)3的物质的量等于原AlCl3的物质的量,也等于在B试管中NaOH物质的量

  第二组问题:

  ①B试管中是否发生A试管中的两个反应?

  ②实验现象与A有何不同?

  ③沉淀是怎样产生的?

  ④沉淀是何种物质?

  ⑤它与B试管中NaOH物质的量是什么关系?

  发生与A试管中相同的两个反应。析出的沉淀随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继续滴加AlCl3溶液时,发生完全水解而析出Al(OH)3沉淀。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从各步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在B试管中Al(OH)3的物质的量

  因此,A、B两支试管中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相等。又因沉淀均为Al(OH)3,所以沉淀的质量也相等。

  (三)指导学生实施解题

  指导实施解题,是在读题、审题、析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选择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规范地表达解题的全过程。

  例如,解答上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是确定依次发生的各步化学反应,确定沉淀是何种物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综合每个试管中的各步反应中有关物质的量,分别找出Al(OH)3物质的量与B试管中NaOH的物质的量或A试管中AlCl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解题过程应规范表达,不再赘述。

  三、化学习题解法示例

  (一)化学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直接法此法常用于解答计算型和实验操作排序型的选择题。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先做后选。在审清题意的前提下,运用关系量、公式和数据进行推导,计算得出结果,或者根据实验目的及操作要求排出正确顺序,直接找出正确答案。

  例2 为证明氯乙烷含氯元素但不含氯离子,供选择的操作及现象包括:a.取适量氯乙烷样品; b.加热; c.加NaOH溶液; d.加AgNO3溶液; e.加过量稀HNO3;f.有白色沉淀; g.无白色沉淀。正确的操作顺序观察的现象是( )

  (A) a—c—b—d—e—f

  (B) a—d—e—g

  (C)a—d—e—g—a—c—b—e—d—f

  (D) a—d—e—g—c—b—e—d—f

  此题若将各备选答案与题干的背景及要求一一对照,阅读量太大。题中的实验有两项基本要求:证明氯乙烷不含Cl-;经化学变化产生Cl-并加以检验,以证明氯乙烷含氯元素。可以根据这两项要求排出操作步骤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正确顺序,然后与备选答案比较,直接找出正确答案。

  证明氯乙烷不含Cl-的操作步骤及现象是a—d—e—g。

  水解产生Cl-并检验Cl-的操作步骤及现象是 a—c—b—e—d—f。

  因此,答案为(C)。

  2.淘汰法这是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广泛应用于解答最佳选择题和多解选择题。其基本方法是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只要找出一个例子或一条理由跟备选答案明显不符合,即可将其淘汰。通过对这类答案的否定,便能获得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例3 右图表示温度、压强变化对于下列反应的影响:

  L(固)+G(气)2R(气)-热量

  图29中y轴可代表的含义是( )

  (A)平衡混合气中R%

  (B)平衡混合气中G%

  (C) G的转化率

  (D) R的转化率

  本题的图示可概括为:升高温度y值减小;增大压强y值增大。这是判断备选答案是否正确的依据。用淘汰法解此题,是将各备选答案与以上两条判断依据分别对照,凡有不符,即予淘汰。在上述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R%减小,(A)应淘汰。增大压强,G%增大;升高温度,G%减小,(B)完全符合题意。

  G%的转化率高低决定R%的大小。(A)不正确则(C)也不正确。

  R%的转化率高低决定G%的大小。(B)正确则(D)也正确。因此,答案为(B)和(D)。

  若解答题干中提供了两重或两重以上前提条件的选择题。可依次将每一重条件与备选答案对照,将不符者逐级筛选去掉,以获得正确答案。

  3.分析推理法

  此法常用于解答背景材料较丰富,涉及的概念、原理或元素化合物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其基本方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概念、原理或规律等,对题目涉及到的内容做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推理。在研究众多因素时,往往需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扩大战果,带动整个问题的解决。

  例4 有A、B、C三种微粒,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2个; B有两层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 C和B电子层数相同。A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核内质子数,B的核外电子数比其核内质子数多一个。C和B结合成离子化合物时,其个数比为1∶2。则A、B、C正确顺序是( )

  (A)H、Cl、Mg2+ (B)He、F-、Mg2+

  (C)He、 F-、 Na+ (D) Ne、Cl-、Ca2+

  ①分析题意,确定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将涉及A的条件、B的条件和C的条件分别归结起来,并加以分析,找出A、B、C中的哪一个能够先解决,以确定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2,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序数A<B<C。因此,A的电子层数只能是1或2,最外层电子数是2或8。又因为A是中性原子,它可能是氦原子,也可能是氖原子。A不是突破口。

  B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比其核内质子多1个。原子序数B>A。因此,该微粒只有两个电子层,且为带一个负电荷的离子。B只能为F-。B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

  若B仍不能准确判定,则再分析归纳C的条件,从C突破。

  ②运用推理,实现问题的解决。

  原子序数A<B,A的原子序数必小于9,A必为He。C的原子序数大于B,C与B电子层数相同。C与B结合成离子化合物时个数比为1∶2。C应为带两个正电荷的、有两个电子层的阳离子,C为Mg2+。

  因此,正确答案为(B)。

  (二)化学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大型化学综合题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支能,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提高解答综合题的能力,是教师习题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以实验设计型综合题为例,研究综合题的信息接受与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化学实验设计题,重在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它所选择的课题大多是学生没有直接实践过的。完成这样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实验知识和较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技巧,还要能从题目中敏捷地接受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以及选择、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旧有知识进行加工和强化,以解答实验设计的新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与思路如下:

  1.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

  学生阅读习题,要较迅速完全地吸收题目中的新信息,分析提供这些信息的目的并把信息归类,还要对各个信息在实现实验设计中的有效性、重要性做初步的判断,以明确实验课题、实验条件和设计要求。

  2.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

  学生要在把握实验课题、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广泛联系旧知识,筛选并提取有关的旧知识,经过思维活动把它们与新信息进行比较、归纳、组织等信息加工,以选定实验方法,完成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的设计。

  例5 有2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简析]实验课题:判别pH=2的酸溶液中的强酸和弱酸。实验条件:题目限定4种备选用的试剂、试纸。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通常只能定性地区别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它们可能是题设的干扰条件。具体要求: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简明回答)。基本思路:本题主要涉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知识和pH值的概念。要把这些旧知识和本实验课题的对象、条件与要求有机结合,经过几步判断组成的推理来选定实验方法。

  因此,解决本实验课题的方法是将这两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再测定和比较它们的pH值。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要保证稀释的倍数相同。由于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pH值的近似值,溶液稀释的倍数不能太少。

  [答案]各取等体积酸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为强酸。

  例6 将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NaOH和H2O2的混合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合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这是因为通气后混合液中产生的ClO-被H2O2还原,发生激烈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它立即转变为普通氧分子,将多余的能量以红光放出。

  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导管如图31:

  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组装氯气发生器时,应选用的仪器及导管(填写图中编号)是____。

  (2)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顺序;气体流经的各仪器及导管的编号依次是___。

  (3)仪器①的橡皮塞上应有____个孔。

  (4)实验时,仪器①中除观察到红光外,还有____现象。

  (5)实验需用约10%H2O2溶液100ml,现用市售30%(密度近似为1g/cm3)H2O2来配制,其具体配制方法是____。

  (6)实验时仪器①中ClO-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简析]实验课题:实现Cl2与较浓NaOH和H2O2混合液的反应。实验条件:题目限定使用编号①~⑥的仪器和导管,且④、⑤只限用1次。具体要求:设计实验装置——确定组装Cl2发生器的仪器和吸收Cl2装置的橡皮塞上打孔的数目,以及整套仪器的连接顺序。基本思路:先要区别实验设计问题与其它问题。本大题中的(4)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叙述实验现象,第(5)题考查百分比浓度溶液稀释的计算和基本操作,第(6)题写出离子方程式,不属于实验设计问题。

  从题目提供的实验事实和给定的条件判断,本套装置实质是制Cl2装置跟用溶液吸收Cl2装置的组合。实验室制Cl2和吸收Cl2都是已掌握的旧知识,关键是结合给定的条件选择、改造和应用。由于吸收Cl2时玻璃管要插到液面下,要求玻璃管的一端要长,必须用④。④、⑤两管各只有1个,制Cl2装置只能用⑤作气体导管。由于Cl2跟较浓NaOH和H2O2混合液反应产生气体,且吸收Cl2很难保证完全,一定有大量气体逸出,设计装置①时必须留有气体出口。

  [答案](1)③、②、⑤;(2)②⑤⑥④①或②⑤⑥④;(3)2,使瓶内外压强相等;(4)冒气泡;(5)用量筒量取 33(或 34) ml30%H2O2溶液加入烧杯中,再加入67(或66)ml水(或加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6)ClO-+H2O2=Cl-+O2↑+H2O。

【化学习题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练习题06-12

化学与计算练习题06-12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习题及答案06-29

初中化学练习题06-23

化学蒸发操作习题以及答案06-29

化学测试练习题06-15

有关酶的化学复习题06-13

化学平衡练习题06-23

化学实验同步练习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