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3-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点评: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四和死"的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悯  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一、教学要求

  1毖Щ岜究7个生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比醚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毙醋纸萄А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背鍪竟彝迹ɑ蛲队捌),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倍凉攀,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币槐叨凉攀,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庇蒙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绅:字公垂(772-846),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悯农》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古诗悯农课件

3.小班语言《悯农》教案

4.小班古诗悯农教案

5.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6.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7.中班悯农语言教案

8.幼儿园小班悯农教案

9.有关悯农的读后感

10.幼儿园小班悯农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