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痴迷于书的事例

时间:2020-10-27 10:41:52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痴迷于书的事例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领,紫貂皮。大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后来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没有力量缝制棉袍,便到街上去买了一件马夫用的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一种式样较好且细毛柔软,但价贵,朱自清买不起,便买了一种粗糙但便宜点的。 这件披风由于太过显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贫的标志,以致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的.笔下。但它却为朱自清进城上课拦挡了风寒,晚间又铺下当褥子,虽然说起来颇叫人心酸。此时,再想想那件当初而不能赎回的皮大,叫人更感到读书人痴迷于书的程度。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痴迷于书的事例】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英雄事例06-03

关于文天祥的事例05-19

文天祥有骨气的事例05-28

文天祥的爱国事例05-27

朱自清春的课文01-04

朱自清的读书心得10-10

朱自清的匆匆散文12-05

朱自清的散文《春》12-05

朱自清的名言警句11-20

朱自清的背影课件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