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文坛宗主

时间:2020-11-27 10:24:22 张九龄 我要投稿

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文坛宗主

  张九龄的文坛宗主地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与当时文人结交广泛,多有提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学史常有变故,有些人在此时被盛赞、被誉为翘楚,到了彼代便销声匿迹,比如张九龄。他经历初唐跨入盛唐,承上启下,树儒家典范、创山水纪行诗之新格局,开李杜风气,被推为一代文宗,如此伟业却随时间湮灭,唯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名句为人所重。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张家落籍曲江(今广东韶关),随着与当地人通婚,张家成为“土著姓”。在重视门籍的唐代,这样的出身非常不利于他的发展,虽然才华出众,但在与张说通籍后,他才得以逐渐步入“正途”。张九龄“七岁能文”,十三岁时,上书广州刺史的王方庆,王方庆夸奖他“此子必能致远”。张九龄又被称作张曲江、曲江公、始兴公、始兴伯、张文献公,他的传世文集为《张曲江集》。

  二十岁时,张九龄考过了乡试,702年,又进士及第。因其才华出众,受到负责考试的考功员外郎沈佺期的欣赏。703年,张说被流放钦州,路过韶州时被张九龄文章所打动,“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707年,张九龄考取中宗的才堪经帮科,授以秘书省校书郎。712年,玄宗登基,开制科,张九龄考取道侔伊吕科,授以左拾遗。张九龄能两次通过制科考试,足见其真才实学。

  在近三十年的仕宦生涯中,他以尚直守正、竭忠尽孝的“九龄风度”著称,为时人敬仰,也为他带来一次次波折。张九龄由于直谏宰相姚崇,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又指出地方吏治的不足而得罪姚崇,于716年秋称病返家。回家后,他上书玄宗,请开凿大庾岭新路。朝廷下旨后,张九龄亲自翻山越岭去勘察,找出来最适宜的路径、提出避险修路的主张,恰逢农闲,周围的农民踊跃参与,道路按时修通。

  718年春,张九龄应诏返回京城复职,上书劝玄宗重郊祀之礼而被受到玄宗赏识,被授以从七品上的左补阙。他善于考查人才,参与吏部选拔的评定,办事公允,被提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720年四月,任命为专门负责评定官员勋绩的司勋员外郎,次年被升为从五品下的'散朝大夫。张说称赞他为“后出词人之冠”。

  张说于721年9月出任宰相,722年,张九龄被转为中书舍人内供奉。724年,47岁的张九龄受封曲江县开国男,并进为中书舍人。张说可谓张九龄的伯乐、恩公,但张九龄对张说并非迎合谄媚,而仍是秉公办事、直谏规劝。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张说负责安排,他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提拔亲信。张九龄在草拟诏书时,就发现了张说的这些不适当的举动,对其劝告,但张说不屑于听从,最终导致被弹劾。

  随着张说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外放冀州刺史。“九龄以母老在乡,而河北道里辽远,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望得数承母音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治所在今南昌)。俄转桂州都督(治所在今桂林),仍充岭南道按察使。上又以其弟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在任上时,张九龄处理了不少积压的案件,无论诉讼大小,经他判决都令人信服。

  729年,张说复拜相位,次年病逝。张说死后,玄宗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733年,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本年,由于母亲病逝,张九龄奔丧南归。按照规矩,应守孝三年,但十二月,张九龄即被“夺哀”起复。被授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34年,任正三品中书令,兼修国史。735年被封为始兴县开国子,加金紫光禄大夫。玄宗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从担任中书令到被贬荆州,是张九龄仕途最辉煌、也是最艰险的一段。当阴险恶毒、毫无学识、善于谄媚的李林甫逐渐高升后,张九龄成了他的眼中钉。在朝政上,李林甫每每迎合玄宗,而张九龄耿言直谏,因此越来越不得玄宗欢心。737年,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被当朝暴打(也有一说为决杀),由于是张九龄推荐的周子谅,所以贬张九龄为荆州大都府长史。玄宗罢张九龄,重用李林甫是一个分水岭。“此后,尽管开元年号还持续了五年,但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开元之治却从这一年就已寿终正寝了。”

  张九龄被逐出朝堂后,玄宗还是较为思念,经常以九龄风度来评判朝臣,“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否?’”739年张九龄被封为曲江县开国伯。740年,张九龄请假南归扫墓,五月七日病薨于曲江私宅。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张九龄在相位时,主张杀了安禄山,玄宗不舍得。日后玄宗逃难四川时,常常痛哭流涕地怀念张九龄,作《怨仙曲》,“遣使韶州祭之”。德宗建中元年,追赠张九龄为司徒,评其为唐代的开国以来上等宰臣。

  张九龄的文坛宗主地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与当时文人结交广泛,多有提携。如王昌龄在秘书省时曾是其属下,他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在荆州时请孟浩然做幕宾。任中书令时,与裴耀卿往来密切。这些人也都是张九龄的诗友,有诗作往来。第二个方面是他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他属于从初唐到盛唐诗风的过渡人物,他的诗作整体而言,承前启后。张九龄开创了感怀为主、兼吟山水的五古体。他的诗风一改沈宋诗歌的浮靡,充满高古情怀,“直通渊明”,朝隐的心态对王维的影响深远。胡震亨在《唐音癸签》赞日:“唐初承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独开清澹之派。盛唐继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澹益以风神也;高适、岑参、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也。”

  拓展阅读:张九龄故居

  张九龄的故居位于广东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在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山村里,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宰相,唐代的开元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世称“张曲江”,他的故乡在韶州曲江。为何他的故居会在始兴县呢?据说,张九龄的母亲孕满十月尚未分娩。家人就觉得很奇怪,找来一位老先生看病。那人见过张九龄的母亲后说:此儿非同小可,始兴的地方太小了,容不下他。他换个大点的地方才能生下来。于是,他的父亲就只好迁家到了韶州。但在始兴县的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张九龄的传说和故事。

  张九龄的曾祖父是岭南张氏的开山始祖。据说在岭南,有成千上百的张氏宗祠,而张九龄故居的宗祠是在岭南建得最早的一座。目前,张九龄故居遗迹仅存张氏宗祠、张文献公祠等遗迹。宗祠内设有张九龄和他迁居祖宏愈公等人的牌位。而张文献公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宰相,在清康熙年间所建。据说初建于湖湾桂山岗左上方山麓,后迁到旗岗寨山麓。

  2010年,张九龄文化研究会和张九龄的后裔、张氏宗亲等募资270余万对张九龄故居的宗祠进行修复工作。修复工作主要依据原建筑风格和格局进行,历时两年完工,先占地面积已达到2000多平米。

  张九龄有“岭南第一相”的美誉,他在任期间不畏权贵,敢于恶势力作斗争,而正是他的这种高尚品质,才会被人们纪念至今。而他的故居,在修葺后也如他的精神一般,将永远屹立在中国南海。

  张九龄族谱

  据史书记载,张九龄的祖上是西汉鼎鼎大名的谋士、留侯张良和西晋武郡公张华,而张九龄本人,也名载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先来说一说张九龄的三十世祖上张良。张氏一门原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张良的父亲张平,爷爷张开地,都是韩国的宰相。随着秦国的壮大和六国的衰落,韩国也不能幸免被秦国灭亡。张良背负国仇家恨,雇了个大力士,等秦王巡游的马车经过,想用一把大锤子把秦王砸死。结果秦王没砸死,他自己反而成了通缉犯。张良在逃亡的过程中,意外学得了《太公兵法》,并投效在刘邦帐下效力,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还帮助吕后扶持汉惠帝刘盈登上皇位。在功成名就之后,云游四海去了。

  再说说他的第十六世祖张华。张华自小便多才多艺,在曹魏时期当官。后来西晋王朝建立,决定南下讨伐东吴,一统中原。张华在此次战争中是出任度支尚书。在统一后,他在幽州出任了一段时间,晋惠帝时期重新入朝参政,被皇后贾南风委以重任。然后西晋王朝在贾南风的穷奢极欲下,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

  到了张九龄这一代,张氏已经迁居到曲江。张九龄和他祖上一样,少有才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才华横溢。唐玄宗时期任宰相。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延续了“开元盛世”的辉煌。然而被李林甫等人诬陷,在权力斗争中落败被罢相。成为了开元盛世的最后一名贤相。其风度、其远见卓识,被唐玄宗大加赏识。之后唐玄宗再任命宰相,总要拿张九龄和他们比较一番。而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再逃亡的路上,想起自己当初没有采纳张九龄的建议而诛杀安禄山,后悔不迭,特地派人到张九龄的坟墓前纪念。

【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文坛宗主】相关文章:

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04-16

张九龄文坛地位05-15

王之涣被称为什么11-21

杨贵妃为什么被称为美人12-07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鬼才”01-30

李贺被称为什么呢04-23

关于摩诘居士王维被称为什么12-11

刘禹锡的诗作 为什么刘禹锡被称为“诗豪”11-28

杨万里的诗被称为什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