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黄绳系腕》简介

时间:2020-09-25 12:26:23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黄绳系腕》简介

  【余光中《黄绳系腕》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不同年代的散文佳作,主题丰富,包括作者旅居国外的经历、读书的体会、对祖国故土和文化的眷恋、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其既要“知性”又要“感性”的散文写作风格。笔触开阔大气,文章引经据典,语言幽默生动,可读性强。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译家和评论家,影响遍及华人世界。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士学位。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等,亦曾受邀为海内外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写诗、散文、评论,做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著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译有《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老人与海》等,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余光中是名副其实的“乡愁诗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曾自言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每多写一个字,从仓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 

  ——余光中

  【余光中《黄绳系腕》精彩书摘】

  我的散文观

  余光中

  知性与感性的把握与调配,也是散文的一大艺术。知性重客观,感性凭主观。知性重分,感性凭直觉。知性要言之有物,持之成理,感性要言之有情,味之得境。散文佳作往往能兼容二者,而使之相得益彰。诸葛亮的《出师表》本是公文,却写得真情流露;杜牧的《阿房宫赋》显为美文,却由感性转入知性,以史为戒,力贬奢华。而同一散文大家之作,知性与感性的比重也变化多姿。例如苏轼论人之作,《晁错论》绝少抒情,至于《范增论》、《贾谊论》、《留侯论》,则抒情一篇浓于一篇。《方山子传》又别开生面,把抒情寓于叙事而非议论。而《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五记,却在抒情文中带出议论,其间情、理的比重各有不同,但知性与感情均有交汇。

  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急于说教或矜博,读来便索然无趣。而太软的散文,不是一味纵情,便是只解滥感,也令人厌烦。其实不少所谓“散文诗”或“美文”之类过分纯情、唯感,溺于甜腻的或是凄美的空洞情调,结果只怕是美到“媚而无骨”,雅到“俗不可耐”。这种阴柔的风气流行于我年轻时代的文坛,所以早年我致力散文,便是要一扫这股脂粉气。我认为散文可以提升到更崇高、更多元、更强烈的境地,在风格上不妨坚实如油画,遒劲如木刻,宏伟如建筑,而不应长久甘于一张素描、一幅水彩、一株盆栽。当时我向往的不是小品珍玩,而是韩潮苏海。我投入散文,是“为了崇拜一枝男得充血的笔,一种雄厚如斧野犷如碑的风格。”

【余光中《黄绳系腕》简介】相关文章:

余光中简介ppt05-17

乡愁余光中简介10-14

关于余光中简介09-12

余光中乡愁简介11-20

余光中人物简介11-20

余光中的简介资料07-25

诗文大家余光中简介05-18

余光中简介50字05-10

余光中简介资料大全11-27

余光中个人简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