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22 12:19: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元好问,鲜卑族后裔,系拓拔氏。金哀宗正大八年秋,元好问应召入朝。此时汴京已被蒙古军包围,第二年城破。蒙古军大肆烧杀抢掠,九十多个州杀戮皆 尽,城郭空虚。元好问被俘羁系与山东聊城,六年后方携家回到阔别了二十多年的外婆家——外家东园。此时诗人已值知天命之年。

  ⑴一般说来,元曲都比较直白,而这支小令却非常委婉。请以“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为例,简要说明此曲“委婉”的特点。(4分)

  ⑵这支小令的情感,有人认为是隐逸之趣,有人认为是亡国之悲。你认为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4分) 这支小令表情达意含蓄委婉。这几句表面上写的是移居东园最喜爱的景物,但从诗人选择的意象“远岫”“长松”可知,诗句还包含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表意十分婉曲。(举例2分,分析2析)

  ⑵(4分)下列观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观点1分,分析3分)

  观点一:小令表现的是隐逸之趣。开头两句,介绍自己卜居东园是因为东园丰饶富足,且被重叠的山峦与外界阻隔,表达对东园的喜爱。接下来三句写东园周围的优美、恬淡的景物,再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最后六句写在东园的隐居生活的恬淡自适,表达隐居的乐趣。

  观点二:小令表现的是亡国之悲。开头两句写东园的富足,隐含饱经战乱的辛酸、对东园外生灵涂炭的家国之愤。接下来三句表现自己在乱世中坚守节操的选择。最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在江山易主后借酒浇愁的深悲与无奈。

  注释

  ⑴黄钟:宫调名。黄钟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⑵人月圆:曲牌名,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⑶卜居:择定居所。外家:母亲的娘家。

  ⑷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

  ⑸要就:要去的地方。就,靠近。

  ⑹窗中远岫(xiù):语本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远岫,远山。

  ⑺“玄都”句:语出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唐代长安城郊的一所道观。

  ⑻凭:请。

  ⑼“清泾”二句:语本杜甫《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渭皆水名,在陕西高陵县境汇合,传说泾流清而渭流浊。

  ⑽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在桓温谋篡及苻坚南侵的历史关头制乱御侮,成为保全东晋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间,琅琊王司马道子擅政,谢安因抑郁成疾,不久病故。

  ⑾羊昙(tán):谢安之甥,东晋名士。挥涕:挥洒涕泪。

  ⑿“生存”二句:语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言人寿有限,虽富贵者也不免归于死亡。华屋,华美的屋宇。零落山丘,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参考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创作背景

  这两首小令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充国史馆编修。次年夏天,还居嵩山,接着又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正大八年(1231)秋,应诏入朝,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而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已被蒙古军包围。天兴二年(1233)正月,汴京守将崔立投降,正任左司都事的元好问随大批被俘官吏为蒙古军拘管,出京北渡黄河,羁系聊城(今属山东)。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由聊城移居冠氏县。因元好问文名之盛,蒙古人有心接纳,可他心灰意懒,绝意仕途。历经一番动荡生活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携家回到故乡忻州秀容(今山西沂州),过着遗民的生活,这时他已五十岁。其时金朝已亡,生母张氏也已久逝去,“外家”人物零落殆尽。早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蒙古军便已破忻州,他好容易才逃出去。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回到故乡,首先便遇到“卜居”问题。这两支以“卜居外家东园”为题的曲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赏析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描写与尘世隔绝的乡村隐居生活。曲中流露出,主人公虽然人在山村,远离红尘,但内心并未完全超然。

  第一句“重冈已隔红尘断”,就表明他深知尘世的艰辛,曾经历过尘世的坎坷。如今一切都被隔在山的那边了。他已经选择了与世无争的`乡居生活,决意饱览山村美景,做一个超凡的人。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体赏析

  第一首小令的上半部分,写作者“卜居外家东园”的原因。“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作者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作者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第一句饱含了作者此前所有的国破家亡之痛。重叠的山冈能把他所不愿意再看到的那个世界完全隔绝开来,同时也就斩断了那些痛苦的记忆。他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接下来写卜居之地的理想条件,一个“已”字,一个“更”字,前后呼应,把“卜居”的有利条件讲得很充分。而有利条件还不少,于是又逐一列出:“移居”要趋就“窗中远岫”和“舍后长松”。“窗中”句从谢朓诗句“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化出,从而增加了一种山水诗人向往幽居佳境的情趣。下半部分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儿童们去干。而自己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醒”“醉”并列,而重点在“醉”。醒只不过是醉与醉之间的过渡。“醉后”一任“清风”吹拂,“醒来”只见“明月”相照。清风明月醒复醉,看似悠闲,而一腔酸楚,满腹忧郁,都从这里曲曲传出。

  整首小令从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感到欣慰与满足,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而实际上,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果说第一首曲子作者“卜居”东园后屏隔红尘、醉度余生的感受是通过景物形象来衬托表现的话,那么,在第二首曲子中作者完全是用了另一种写法,即通过一连串寓意深沉的典故,替代了作者的自白。

  第二首小令的第一句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成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刘禹锡于元和十年(815)春,由朗州贬所召回京城,见京城人争相去玄都观赏花,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以讽刺当朝新贵的暴富:“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正是他离京十年、旧地重回的感受。因为这四句诗“语涉讥刺”,引起执政者的不满,刘禹锡再度远贬为连州刺史。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回到京城重游玄都观,又写下《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元好问这里是以玄都观的盛衰和桃花流水暗示着人世的起伏变迁和时光对一个人的消磨。而第二句“花落水空流”的景象正说明了作者怅惘的心境。一个“空”字,无限悲凉。接着“凭君莫问:清泾浊渭”二句用泾流清而渭水浊的传说;“去马来牛”化用《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之意。杜甫《秋雨叹》中有“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之句。作者将其从杜诗中游离出来,借以表现世事纷纭难辨、是非扰杂不清的象征意义。所谓“莫问”,其实就是不想说,也说不清楚,可见其中必有难言之痛。这里以退为进,愈扫愈生,传达了作者沉重的失落感,和无可言说的悲哀。最后“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几句用的都是《晋书·谢安传》的典故。谢安晚年受到司马道子的排挤,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出镇广陵。太元十年(385),谢安扶病还京,经过西州门,对左右说:“吾病殆不起乎!”不久果然病逝。他的外甥羊昙素受谢安恩重,从此悲戚辍乐,不忍心再行经西州门。后来因为喝醉了酒,误入这一禁区,发现时已经过晚。他日诵曹植《箜篌引》的诗句,恸哭而去。元好问既以谢安的“扶病”借喻自己重回故园的衰残,又以羊昙的“挥涕”来代表自己对外家人物殁亡的哀悼,所谓“一醉都休”,不过是强行自我麻醉而已。这显示了作者历经国变之后,万念俱灰、苟延残喘的沉重心情。结尾的“生存华屋,零落山丘”二句,则正是羊昙所诵曹植诗句的内容。这是对“一醉都休”的事实上的否定。“生存”与“卜居”又建立了想象间的联系,也就是所谓“扣题”。

  整首小令蕴涵着作者极为丰富的述意:刘郎去后重来,犹见“玄都观里桃千树”,而如今连片花也没有,说明诗人所重见的故乡,面目全非;“清泾浊渭,去马来牛”,非不可辨,作者却“凭君莫问”,不愿意再细详世事,显示了国变之后的万念俱灰;羊昙恸哭谢安的存殁深情,作者宁可付之醉忘,反映了“旧家人物今谁在”(作者《东园晚眺》诗句)的严酷事实;而“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引曹植诗句,作为古今至理,则是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深沉慨叹。小令字面意思若潦倒颓伤,而神州陆沉之痛、荆棘铜驼之悲,见于言外。

  这首曲子典重蕴深,带有较重的词味。这一来是因为“人月圆”本属词牌,后因合于北曲宫调的缘故才转为小曲;二来是由于散曲初创时期,词、曲界限并无明显分野,这是散曲在草创时期文人作品的特点。日后的散曲也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但援例和用意都要尖新显豁得多。

  元好问这两首曲子语句中都隐约透出闲居后无所作为的无奈,这从结煞几句有意所作的豁达语中便可以看出。全曲应用了移情效果,化用前人成句,意辞俱到,含蕴深远。

【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周书》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2-26

《史记》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4-15

《旧唐书》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2-26

《庄子·山木》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2-27

《晋书·文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12-27

《李将军》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2-27

《孟德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6-30

贾谊《过秦论》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7-01

意外家教 阅读答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