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时间:2023-04-06 18:07:5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要投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下面是课文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课后搜集宋词,吟诵宋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知诗人。

  1、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 吗? 听好老师的问题: 有这么一位词人,他曾醉在吴音相媚好,羡慕白发翁媪。有这么一位词人, 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报国无门,被迫归隐。有这么一位词人,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 以豪放为主 , 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就是 ——( 板书:辛弃疾)

  2、你能背背他的词吗?

  3、真厉害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 八百 多年前的 南宋 , 与辛弃疾同行吧!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词,复习词的知识。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心中对于古诗词的沉淀,在词的情境中陶醉,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板书:《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 “夜”是时间 “黄沙道”是地点)

  2、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课前查找资料进行预习,是很不错的学习方法。谢谢你为大家推荐了这样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夏夜。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初读,感悟诗情。

  1. 大家自由读词, 要读得字正腔圆、通顺、 有 节奏。读的时候,还要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 自由读,开始。

  2. 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3. 读的时候,你觉得哪 个 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一下呢? 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读xian呢?这个字还有哪句诗里也这样读?(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 经过大家的提醒,咱们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

  4.再请一位同学读。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 。 这首 词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老师 对 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 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走进那个山野夏夜 。

  7.同学们,睁开眼睛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 你 们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诗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们能用一个字来 表达诗人 的 内心感情 吗? 对了, “ 喜 ”。(板书:喜) 我们遍观全 词 , 其中 有“喜”字,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 词 人心中的喜悦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喜”字再次品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喜”的词句。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创设情境,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四) 品读,

  你从哪里读出词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谁来说说第一句 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树枝、乌鹊、清风、鸣蝉)

  2、月是什么样的月?风是什么样的风?

  多么晴朗的夏夜啊! 此 时 ,你就是辛弃疾。 炎热的夏夜 ,你 漫 步 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 , 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乌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那么这里的“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 “别”呢?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好一幅有景、有声,更有情的画面啊!

  3、辛弃疾除了听到乌鹊受惊拍打翅膀的声音和不安的惊叫,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徐徐凉风伴着这种叫声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真是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怎么不让夜行山道的词人为这份恬静优美心喜呢?让我们读出词人的行在美景中的喜吧!(齐读一、二句。)

  4、听着蝉叫虫唱,感受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啊! 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气 ,闻到了什么?(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自由读这两句,你读出了什么?(稻子扬花飘香。很多青蛙都在叫。 快要丰收了。)稻花飘香,丰收在望,这真是让人心喜的事儿啊!谁能来读出这种丰收的喜悦?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问题?(“说丰年”?都有谁在说丰年?他们又在对谁说丰年?)出示:说话训练。指名完成对话。读这两句。人人都展望着丰收,都流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我们6、读读三四句。

  辛弃疾走上幽静的山路上,任明月相伴,感微风清凉,闻稻花飘香,听蛙鸣丰年,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夏夜山路行啊!让我们齐读上阕,读出词人的一喜再喜吧!(齐读上阕。)

  7、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在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是再好不过了!瞧,天变了。(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怎么变了?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现在却只有“七八个星”,说明什么?(飞来几片乌云遮住了天空,星少了,天气变化快。)是啊,夏天的乌云飘到哪儿,哪儿就很快地会下暴雨。那么,“两三点雨”又是什么样的雨呢?

  8、天要下大雨了,正在山路上的辛弃疾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应该怎么办?(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你从这两句中知道了什么?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还用担心淋雨吗?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来读这两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明月无言,清风无声的情景,体会黄沙岭的夜晚是寂静中的热闹。)

  ( 五 )指导吟诵。

  1.同学们,《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 恬美幽静 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 皎皎 的 月光飞 到了 迷人的黄沙道 中了。

  看,明月高悬 , 绿树环绕 。 乌鹊翻飞 , 蝉儿轻叫 。 辛弃疾夜行山道 ,不禁高兴地 吟 道――全 词 (学生齐读)

  闻 , 稻香扑鼻 , 丰收在即 ;听, 蛙鸣齐唱 , 喜讯远传 。 辛弃疾夜行山道 ,不禁欢快地唱道――全 词 (学生齐读)

  顺也!遂也!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 —— 全词(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再次升华情感。)

  (六)课外拓展

  这就是 夜行山道中那 喜悦的 辛弃疾 ,这就是 夜行山道中辛弃疾 的喜悦。

  1、 辛弃疾 一生 向往着国家统一 ,垂暮之年自荐备战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辛弃疾空怀一身将相之才,报国无门百折不回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 辛弃疾一腔壮志难以酬, 被迫隐居无奈闲适 ——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4、 辛弃疾一生注重安定民生,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可是国已破啊! 目睹了北方战乱之苦的辛弃疾,此时此刻最渴望的是什么?(要是北方的老百姓 能够像南方一样,人人都能生活得如此安定恬美多好啊!要是处处都能这样稻香蛙鸣多好啊!)走在山道上的他还能为北方的老百姓做些什么吗?(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 。)

  5、 看来,这山野的闲适并不是他想要的真正的闲适。他多么希望自己的报国之路会像这旧时茅店一样,路转溪桥 —— (忽见)。他多么希望国家的安宁也会像这旧时茅店一样,路转溪桥 —— (忽见)。 此时此刻,你们能读出爱国词人对 喜讯 的那一份 希望与期待 吗?

  (设计意图:了解时代背景,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七)作业:

  1、改写诗歌:

  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自己是诗人,把诗歌改写成一篇短文

  2、搜集辛弃疾的诗词,并积累名句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这首词。积累古诗词。)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热爱大自然

  喜 企盼丰年

  关心人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觉得有这些可喜之处:

  1、我让学生通过读、交流、讨论与作者建构对话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感受、体验黄沙岭的美妙夜色,并由此感悟词人的心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2、在读懂词的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新方式。

  3、读透诗词。这不仅可以引领学生去领略古诗词中所展现的无限风光,又可以使学生徜徉在这种浓浓的古诗词的氛围中,与时空对话。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历史,走进诗词人,走进他们的心灵。把诗词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感觉每个学生对诗词都有了自己不同程度上的新的收获,但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之处:

  1、在本节课上学生基本上能对诗词读得入情入境,但是在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时,有一些同学能想象到,却表达不出来,或表达得不好。

  2、教学时间显得紧张,总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要探究,课上的时间又不能让我们面面俱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协调、解决好这个问题。

  拓展阅读:辛弃疾简介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生平: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弃疾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从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0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1-2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01-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06-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08-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7-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