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花间词品读

时间:2020-11-03 11:55:50 温庭筠 我要投稿

温庭筠花间词品读

  温庭筠的词作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描述女子体态、容貌、愁思,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花间词品读,一起来看一下吧。

  《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花间词”是一种出现于晚唐五代时开风气之先的早期词,是后来婉约词的直接先导。“花间”一词最初见于五代后蜀赵崇祚所集的《花间集》。这也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也可说是选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家词作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从唐开成元年(836年)至欧阳炯作序的广政三年,大约有一个世纪。如果说李白、杜甫那些壮美而雄浑的伟大诗篇代表了典型的盛唐气象,那么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绮艳华美的《花间集》,则成为晚唐时代的经典象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花间词鼻祖,公认的花间词鼻祖是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晚唐各种文学体裁兼擅的全能型天才。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是晚唐主流诗风的代表;词为“花间”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是词的类型风格和词体的奠基者,影响了整个词史上的主流词风。然而,由于不尚时俗,这位胸藏锦绣、才情卓异的温庭筠却屡试不第,仕途一直不甚得意,以致只做过方城尉和国子助教。最终,他绝了登第之念,走进长安城平康里的玉馆青楼,开始了“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风流浪子生涯。

  由温庭筠等人开创风气的“花间词”实际上是最早的“鸳鸯蝴蝶派”。作为晚唐五代文人士子歌舞宴乐的产物,词这种文学样式天生是伴随着华丽浪漫的管奏与弦歌而生的。“花间词”多描写风花雪月和男女情爱,以今日眼光观之,“花间词”是晚唐动乱时代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成功地描写了各种微妙复杂的爱情心理,展现了一种温情脉脉的人性之美。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唯美情调以及独特的美学特质,曾对后世文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宋人尊“花间词”是“本色词”,并把它奉为词的正宗,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词坛风格。

  作为以全部心力倚声填词的第一人,温庭筠的词具有繁丽工细、绮艳幽怨的特色。同时,温庭筠的词也是对爱情最深切的描述,大唐女人的婉转心思在他的笔下淋漓尽致、悠远深长。《菩萨蛮》是对玉楼深闺里女子慵懒闲愁的工笔描画;《河传》是采莲少女情窦初开的脉脉情丝。其中有深沉绵长的思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有直白大胆的倾诉:“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花间集》里的爱情充满了绮丽的'激情和奔放的追求,透着一缕缕穿越了千年的甜美芬芳。

  《花间集》:后蜀赵崇祚在编《花间集》的时候,开卷便是温庭筠的六十六首词,人称“花间之冠”,足见温庭筠在词坛上的地位,成为当时和后世不少词人模仿和追崇的对象。王国维曾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他以“画屏金鹧鸪”准确精炼地概括了温庭筠词的风格神韵。承南朝宫体之余响,温庭筠开创的绮艳词风和审美趣味如同满天花雨,弥漫在整个晚唐五代的文学天空。

  花间词的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但是花间词还是对后世的文人词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现代人欣赏古典诗词的真趣在于一个“品”字,如含橄榄,如品清茶,滋味全在深心体悟。有时需要细读全文,深吟密咏,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继而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想象,来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与内蕴;但有时并不那么复杂,仅仅一时之机缘,因为一句诗词或某一个意象、一个场景画面,打动了人心、牵动了某种思绪,你就迅速进入诗词中的境界。说起来有些像“禅”的渐悟与顿悟。

  清人有云:“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花间》诸人是也。”也有人以一个“艳”字来概述花间词。这种词风使得这种花间词派形如一位艳装的女子,以妖娆华美的姿态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登上了晚唐五代文人诗客的酒筵歌席,欣欣然地娱宾遣兴,承南朝宫体之余响,舞动轻纱般的长袖,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顿使满堂花醉三千客,一笑百媚倾人城!

  畅想躺在午后阳台的椅子上,握一卷线装的《花间集》看。风儿在浅吟低唱,阳光像紫雾一样地流漾,花朵灼热如火。这时园子里飞来很多色彩斑斓的蝴蝶。那是一种非常美丽、精致的小精灵,轻巧地扑入视野里来,活泼泼地舞成了一首首《花间词》。这时是多么惬意的阅读啊。我读温庭筠,读韦庄,在如花的词海中徜徉,往往沉湎其中,浑然忘我,轻吟浅唱。

  拓展阅读:"花间词派"介绍

  花间词派是什么?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花间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花间词派的起源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集》,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称为“花间派”。

  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一句。纵观花间词派一十八位词人,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花间词派是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李 、牛峤等。“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牛希济、李 、孙光宪、鹿虔扆、欧阳炯等人也有不同于花间派词风的佳作。“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

  花间词派代表人物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称为“花间派”。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

  庭筠出身于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虽为唐初名声显赫的太原温氏后裔,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早是家道中落,衰微而已。他少年时代,即以善思敏悟。才华横溢而称著乡里。逮至长成,更是博闻强记,通晓音律,善为管弦,而且,尤以诗词文赋见长。世传,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从不起草, “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得“温八吟”之号。曾经“八叉手而成八韵”,又别称“温八叉”。大约是因为其长相较为丑陋的缘故吧,所以时人亦有称他“温钟馗”的。

  “花间词派”重要人物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身世孤贫而才敏过人。韦庄壮年时曾南游,足迹遍及长江南北。他著有词集《浣花集》,全书十卷。在晚唐五代,韦庄和温庭筠齐名,他们都是《花间集》中的代表者。韦庄的词除了带有花间艳词的普遍风格之外,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特别喜欢采用白描手法,能够用它来书写人物情感,创造出一种清雅别致的意境,从而创造了花间词的另一风格。

  花间词的特点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总体上说,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婉约词则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产物,开婉约词风气之先,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温庭筠花间词品读】相关文章:

花间鼻祖-温庭筠11-13

“花间鼻祖”温庭筠11-06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分析01-11

花间鼻祖温庭筠眼中的美妇10-23

《织锦词》温庭筠11-22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07-24

古诗《温庭筠词全集》精选12-23

温庭筠词特点的成因05-27

温庭筠词的情感寄托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