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时间:2020-09-24 18:24:14 韦应物 我要投稿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古诗-《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4.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5.浦树:水边的树。

  6.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译文】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白话译文】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相关文章: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12-08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10-14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诗文赏析10-13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的翻译赏析12-07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练习及答案12-24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及赏析10-14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训练06-26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诗鉴赏12-17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11-2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