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时间:2023-10-13 12:24:14 汪曾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1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本应倾心于灯火烂漫的悠扬诗歌中,但我却对汪曾祺那纯朴真诚的散文产生了莫名的心动。

  起初,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让我的睡意逐渐控制了我的意识,不觉得沉重的眼皮遮住了我的视线。醒来,惊讶,竟看到一位老翁坐在床边给我讲过去的往事,回忆的味道,纸张的味道,文字的味道,让我在半睡半醒中恋上了这些朴实淡雅的文字。

  《草木春秋》中收录了《端午的鸭蛋》,这篇与《炒米和焦屑》、《咸菜茨菰汤》等六篇组成了《故乡的食物》这篇散文,就本人来讲,我比较注重美食所以借到这本书看的第一篇就是《故乡的食物》,但或许是年代久远吧,那些食物我连听也没听过,或许是没有亲自尝过那些美食,或许是没有那浓浓的对家乡的思念吧,最初记忆中的味道总那么值得回味,我对那些美食没有那么垂涎欲滴,不过汪曾祺的描述总让我的脑子里对那些美食充满想象,如果有机会也要好好品尝一番。

  接下来看的几篇也是关于美食的,看到《萝卜》中的那首顺口溜我不禁觉得与三字经有一些联系,有趣十分呢:人之初/鼻涕托/油炒饭/拌萝菠,意思是故乡的拌杨花萝卜是那里流行的美食。原来只知道汪曾祺是一名杰出的作家,看完《萝卜》更觉得他是一名优秀的厨师美食家。:“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其中一个就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可惜我晚生了那么几年不然真的要去亲口尝尝那“玉兔火烧海灵宫”。在汪曾祺的笔下萝卜俨然已经不是那个萝卜,早已变成了山珍。

  然后目录中的《国子监》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家就国子监街的一个胡同中,在那个胡同里我已经生活了10几年了,所以特别好奇汪曾祺笔下的国子监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国子监经过了大修,若是在前几年国子监的模样还与汪老师描述的相差甚微,只是平添了一点岁月的痕迹罢了。但现在那里已经灌输了太浓的现代气息。那里经过了很大规模的修整,首都图书馆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子监古迹所以从这里迁走了,那些曾经掉皮的墙壁都被涂上崭新的现代红漆,模糊不清的壁画都被如机器印刷上去一般呆板的鲜亮壁画所覆盖。看到国家那么重视文明古迹我心里应该是高兴地,但看到这些我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幸好他们保留了大殿内部的'壁画,如果连这个也被覆盖那还不如在盖一间现代大殿呢?没准过几百年,那里也会变成一处古迹?如果汪先生看到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听几乎所有导游只介绍国子监的光辉历史,我心生疑问难道国子监就只留下美名吗?看过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国子监一直引以自豪的学风之严,竟是一种残酷的束缚。严格的管理在封建社会制度大环境下这种管理就意味着残忍,但在这种残酷的管理下这里出来的人才并不多。“在《戴斗夜谈》中,北京人竟已把国子监打入“十可笑”之列”,实在是跟他的管理严格程度与所出人才数量成反比颇有联系。一直都以为买卖文凭是近几年才“出现流行”起来的,没想到是与古人效仿。但古代监生的人是允许购买大学毕业证书的,而现代那就违反了法律了。书上也写了一些关于国子监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不禁让我感叹“无官不贪”呀!光凭那点微薄的俸禄根本就不能让他们过上他们想要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就连一个小小的刷印匠每月都可以有十两的油水可吃,这也许当时社会环境有关吧,但是当今社会有何尝不是如此?

  合上这本《草木春秋》,总有一种感觉汪老先生就在我的旁边,如同给一个小孩子讲故事一般和蔼慈祥,在宁静的夜晚听着您的故事我渐渐进入梦境……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2

  汪曾祺,这位有着传奇一生的艺大师我早些年就曾有耳闻。但直到两年前我才在《读者》上有幸拜读了一篇汪老的散文,果然不同凡响,字里行间透露着专属于汪老的“雅气”。如今得来空闲,想再深入了解汪老之时,才得知汪老在二十年前就已去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脏便被痛苦与遗憾包间裹地严实实,仿佛要室息一般。

  现在,汪老的一部经典散文集正安静地卧在我面前,静候有缘人的阅读。我调整了一下听吸,无论是对汪老的追忆,还是出于对文学方面增加自己的造谐,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翻看它呢?

  拨开扉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目录,是这本书的“浓缩精华”。我本不应在此处停留太久,但汪老在文学方面的高雅脱俗在此就可见一斑,《手把羊肉》《端午的鸡蛋》《咸菜茨菰汤》,我不禁怀疑手中捧着的是本莱谱。

  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走进了第一篇散文,本以为只是一道开胃小菜,殊不知汪老精心准备的满汉全席已然开宴。

  第一道菜,菜名叫《贴秋膘》。可能有些南方人们会模不着头脑,不知这秋膘为何物。主厨汪老也提前做了介绍:秋风一起,想吃点好的,墙加点营养,”而今天正值立秋,趋着贴秋膘的时候刚起,赏一篇汪老的`应景美文,定是十分惬意的。汪老贴秋膘的方式。是吃烤羊肉。汪老深厚的文学功底,潇酒自如的文风与自己在美食方面的造诣巧夺天工般结合在一起,描绘出的众人大快朵颐烤全羊的景象,拥有极强的画面感,人们的耳畔仿佛再次响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曲,看到这儿,你的口水也许已经藏不住了。别失态,大菜还在后头呢!

  第二道菜《野鸭·鹌鹑·斑鸠》,你肯定能吃出来。这依旧是一道硬菜,还是难得一尝的美味,别急着动筷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完了,你可得告诉我,汪老最喜欢吃的是那种野味。先说鸭子,汪老对鸭子的烹任方法及口味并无太多提及,却详细介绍了买鸭的过程。可以理解,毕竟对食客来说,获取食材的过程也是一种爱啊。汪老也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以前麦子收不干净,野鸭有粮食吃,现在机器收的很干净,鸭子没的吃,就越来越难抓了。鹌鹑更难抓,就连汪老都仅有一次尝过。不免有些遗憾。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就感觉此文标题有些不妥。因为前两种野味写完了尽仅占了三之一的篇幅,如果我来拟题,我定会把题目改为《斑鸠·斑鸠·斑鸠》,那这斑鸠味道究意如何呢?“斑鸠是水鸟,嘴长,腿也长,肉极细,非常香。”“我辈子没有吃过更体野味”,想必这两句话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

  什么?你说你已经吃饱了?不不不,汪老这位“不务正业”的文坛美食家怎么会经易放过你,山珍尝完了,再来尝尝海味,在《虎头鲨·昂吃鱼·阵蟄·螺师·蚬子》,味道自不必多说,你只需知道,在肥美的海鲜中,汪老已经偷偷加入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家乡的思念。

  尝尽了四方的美味,你的味蕾是否已被惯坏?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你的心是否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此时,一碗咸菜茨菰汤》便过了千言万语。这碗汤不需要多余的调料,不需要珍贵的食材。因为无论掷入多少食材,抛进多少佐料,都掩不住那一份纯澈的乡愁啊!也许他的家世并不美好,但你每次用心去感受汪老的文字,你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思念与感思,仿佛这世间从来没有悲苦。文未的“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就是汪老一生最朴实的原望,在乡思面前,再美味的菜着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汪老抓住了读者的胃,更抓住了读者的心,汪老活在我们的口中,活在我们的心中,他帮我们找回曾经失去的东西,也让我们释怀了难以忘记的东西。最后引用一句汪老的话来做本文的结束句。

  “四方草木春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3

  有谁曾料到,时隔两月,我重拾经典,再次捧起汪老的这部《草木春秋》。

  您可能会问:“汪老,咱今天吃啥山珍海味?”别着急,汪老这位“文坛美食家”向来喜爱吃喝、玩乐。咱今天就在这玩乐尝人间百味,在美食中游大好河山。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东名城——菏泽。说来惭愧,我作为一名山东汉子,竟对荷泽知之甚少。莫慌,有汪老带你游历荷泽。一进城,初日将进,杨柳春风,迎接远道而来客人的是一个千许亩牡丹,仿佛走进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阅着甜香气息, 忧惚之间,有如梦回酒醒。汪老最喜那一朵浅白色的牧丹。他本人,也如这素净的白牡丹一般,清澈淡雅。

  赏完这菏泽牡丹,再当一回绿林好汉——上梁山,在人们印象中,应该是不甚高大的。但梁山实则低矮而不雄伟,山势也不险恶,就连花甲之年的'汪老,都可以一口气山顶而不觉有什么。汪老也发出了自己的质疑:这样一座山,能做出那样大的一番事业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再深究,因为眼前的这一尾鳜鱼对汪老更具研究价值,在菏泽的两天多时间,我如和汪老一行餐餐都有鱼,梁山人对鱼文化的研究,连江老都不禁赞叹其“赞极精妙”。说到鱼,汪老又来劲了。关于鳜鱼的种种吃法,汪老自然是如数家珍,最出名的不过松鼠鳜鱼、臭鳜鱼、清蒸、糖醋等 他还诚心推荐了清汤鳜鱼。汪老把自己贪吃的本性在字里行间中显露无遗,直言不讳。

  宿梁山之第二日,我与汪老起身。欲离开,破晓时分,一场倾盆大雨开始了独奏。我看向身旁的汪老,他客光焕发,眼里开始闪烁着一些东西,

  “山东今年是个好年景。”他说道。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4

  最近读了一本书,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草木春秋》。闭目凝神,思索良久,这些读起来让人快乐的散文使我收获了什么,最后却是无疾而终,我想,至少是快乐、兴味和美。几个月过去了,汪老的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把挟带着清水的软刷,微波汹涌中慢慢地冲刷着我的思想,净化着心灵的陈垢,甚至“怂恿”着我有一股冲动想要前往文中那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再去信步品评一番。

  比起诗歌和小说,散文这种题材,是我在过去的阅读中很少涉猎的。散文的文字,自由,空灵。虽不如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不及诗歌意蕴深远,但经汪老的墨毫闲情挥洒,却让我读得像品茶一般,清香悠远,爱不释手。

  《草木春秋》里,有写草木虫鱼,如《花园》、《葡萄月令》、《草木春秋》;有写家国春秋,如《国子监》、《跑警报》;有写各地美食,像《故乡的食物》、《手把羊肉》;也有写旅途景色,如《天山行色》、《泰山片石》;还有作者的一些人物记事、对写作的'理论探讨搜罗其中,《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谈风格》如是。内容庞杂,目不暇接。据编撰者汪朝(汪曾祺的二女儿)在后记中解释,是为摆脱“一碟子腌白菜”的老路数,把一些用得不多的作品也放进去,以求有点新意。但尽管如此,散文集的“神”还是没有被打“散”,依旧是草木矣,春秋矣。汪老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刻写了不朽的草木传说。草木与春秋,在文里,如浮藻般,布满了眼球,可当我们定睛一探时,却品出了它们根的去处,那就是本质的回归——生活,且乐活。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 5

  读故乡作家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倍感亲切。《草木春秋》就是这样一篇令人倍感亲切的百读不厌的好文章。

  《草木春秋》由六篇短文组成。它们是《木芙蓉》、《车前子》、《阿格头子灰背青》、《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以及《紫穗槐》、《花和金鱼》。可分为两组。前四篇为第一组,是作者赴外地所见所感。后两篇为第二组是作者在北京所见所感。

  先谈第一组。首先我们很钦佩作者知识渊博和观察细致。例如论草木。作者不仅了解它的习性、花期、颜色,而且还了解它的用途以及有关的闲闻轶事,后者往往是在有关书籍中找不到现成材料的。这里将人与植物联系起来,非亲耳所闻,断难有别的途径获取材料。再说作者的观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首先是一位观察者,而观察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例如汪曾祺写木芙蓉:“芙蓉有一特别处,红白相间。初开白色,渐渐一边变红,终至整个的花都是桃红的。花期长,掩映于手掌大的浓绿的叶丛中,欣然有生意。这简直是介绍了芙蓉的'生长史。再如,作者介绍在云南腾冲吃的南瓜子豆腐,它“滑、嫩、鲜,色白而微微带点浅绿,入口清香。”“色白而微微带点浅绿”是一般人不大注意到的,这是作者细心观察后独特的发现。

  古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读了《草木春秋》这篇散文就知道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立意深邃,构思精巧,文采斐然,结尾出人意料。俗话说,文章一分钟,文外十年功。汪先生的文章有时虽短,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却令读者由衷的敬佩。我喜欢汪先生的文章。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相关文章:

汪曾祺《草木春秋》经典句子12-01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精选17篇)08-16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1篇)07-26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600字(通用15篇)08-17

汪曾祺《国子监》原文赏读05-25

汪曾祺《槐花》的原文赏读09-23

汪曾祺《冬天》原文赏读02-01

汪曾祺《寻味:汪曾祺谈吃》简介05-22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精选17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