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时间:2022-07-26 10:44:52 汪曾祺 我要投稿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1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1篇)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

  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汪曾祺回忆起江阴的那个有着浓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个鲜活地立在江南小镇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条胡同口,门口或许挂了一块破旧了的旗,就单单写了一个“果”字,或许有一个木制的牌子,上书“百香阁”,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单单一个“果”字文雅细致了许多。但是时令水果的店,没有几十年历史也是撑不起木制匾的,转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应当有着许久历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墙的木头板子里,果香和木头香气一起蕴孕。店门口是齐膝的门槛,不小心就要栽个跟头,一排排的果架上摆放着用篮子装着的时令水果,也许有十几种,也许只有几种。门口的台阶趴着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样,亮晶晶、水灵灵。买了一篮水果,店里卖水果的姑娘急忙赠了一小把枇杷叶,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过的,撑着油纸伞,慢慢悠悠走过,也可能是村上春树在晴朗天气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门外是黄昏的炊烟,胡同里洗洗涮涮的声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烟火气。

  汪曾祺说:“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大约气味与彼时的心境都是相关的,果香浓郁的那段日子,他说,“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汪曾祺的文字从来都是人间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来的,平淡如饮白水,越来越只依赖平淡的必需的生命点缀。就像夏天的一场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块儿触碰着肌肤,周围荡漾着花香与植物生气。

  于是又想起他《昆明的雨》,雨季和缅桂花都是绵长又柔软。云南的雨季饱满清亮,天空永远都是高远又纯净,乌云黑得很有层次感,里面应当是充满了雨水吧,滴完了雨水,还是慢慢悠悠地飘在空气里,白得耀眼,这时候世界上又都是亮的,露珠闪着奇异的光,色彩热烈。常常想起两年前的夏天,坐在有着小院子的二楼,院子里一棵缅桂花,一棵紫薇,都长了三层楼高,从二楼走廊和露台一伸手就摘地到。常常是有雨的下午,坐在二楼自习室为高考奋战,小楼建在水中央,稍一俯身便可看到窗外芦苇在雨中摇晃,雨滴打在睡莲叶子上,在上面滚了两圈,院子里的缅桂花香味一阵阵飘过,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在书卷里长出一个缱绻的雨季。

  此刻不想读诗,只想看草木,看琐碎的平常,于是世间万物远没有一棵树、一种食物、一种气味更重要的了,即使在混乱的年代,孟夏仍有草木长。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3

  我一向对散文是敬而远之的,这种痛还是来自于高中时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词造句,作文分数始终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绩很稳定。那个时候十分羡慕小笨同学,看似随意写出的几句话,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这天下班后,我打开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时间的这本散文集,打算让我这个快秃了的脑袋切换一种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开启一本新书的时候,总会有种默默的小兴奋,直到最近流行起来了盲盒,我才确认了自己的这种情绪。开启一本新书,就像是打开一个盲盒,对此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些担心其内容自己是否喜欢,在打开这本《人间草木》时,这种情绪更胜以往。

  我的担心多余了,在一开篇,我就被文中的词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读,越发感叹汪先生对细节描述的拿捏,对感情流动的捕捉着实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汪先生对食物的描写实在是细致入微,看其字,闻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饿。

  汪先生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是的,我们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其实充满了玩味。夕阳下,沙滩上,一人一狗;车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张定格画面的背后,都是生动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无心留意身边的美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慢下来,适时地让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间的美好。

  汪先生说北京人是爱喝花茶的,在我这里是可以被印证的。记忆里,爷爷那长满茶锈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会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种的茶叶花,每次花开,我都会蹲在花盆前,鼻子凑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着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爱喝茶的,但是没有那么讲究,红茶、绿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爱是花茶。

  今天对着茶杯发呆了好久,思绪千回百转,似乎想参透些什么,却又把握不住瞬间而过的灵动,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关于茶的联语,以结束今天的思绪万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祸相倚;

  酽酽清清,齿间甘苦留香。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4

  超越人生的残缺和不完美,似乎只得艺术和宗教两条路径。前者,周宁在《人间草木》第二章里多以“审美”一词加以表述。

  不知是单纯评价苏曼殊还是统概艺术创造和艺术化人生,周先生在文章里提出审美在经过“失重”、“放纵”后却难免“落空”的过程窘境,并进一步指出其原因是审美是通过主体内心的充实、更新,弥补人生的残缺,这较之大部分宗教舍弃自身、抛弃身外的修行过程轻薄了许多。

  真如周先生所言,那么艺术创作或者诗意化生存就只是彻头彻尾的短暂医学专用,如不能从艺术生活过渡到宗教生活,感性便成为自加的罪过。

  也有道理。

  宗教是决绝的,割裂因而能不再受困。与之相比,审美更像是徒劳的修补。

  开始“严肃”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深感自己的感性真是万分险恶。

  让我我试着很感性(很装)地描述写一下与这本书的遭遇:

  我陷入北京路附近的一仄小巷子,“学而优”书店的灯箱广告有些漫不经心地亮着。只有两个店员模样的女子蜷在一楼正堂的藤椅里,不大的正堂因为灯光暗淡似乎有将她们淹没的态势。我想这正该有咖啡的香味,于是连步走上窄窄的楼梯,并对绿色的墙面致意。

  二楼亮堂点,我告诉店员我要买一本叫作《人间草木》的书,周宁写的。

  另一店员去找的时候,我随手翻看摆在当前的《书屋》。因为惰性,我已有一两年没买这本杂志了。

  一分钟后,店员好像刚完成了一次长跑,手里正拿着《人间草木》。她有些抱歉:先生,书名是“人间竹木”吧?我一下被击倒,但我像士兵生疏了用枪的方法但笃信自己开火的能耐,很快镇静下来。说,那是仿篆书的“草”字。书脊上偷看到的“草木”二字消除了我的迟疑。于是兼收得书后的满足和获胜后的喜悦,交钱下楼。

  头一天,我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人间草木》书评。

  用很熟悉的状态、装模作样地写上面几段描写的文字,过程中我很感自由。过后会怎样,真用不着想。现实还容不得你像写字一般游戏对付。

  还得感性下去。因为刻意改变自己无异于又加大残缺的可能。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5

  人们总说着“人间不值得”之类的话语。当忙于征程,以为脚下阻隔着不可跨越的篱笆。殊不知,那不过是一排嫩草,不时提醒你:记得低头看看,这个世界也能很美好。

  汪老的笔触就如他的名字般,柔情又不失风趣的美。他所描述的,不过是北京生活中的琐碎——槐花开啦,用处极多;栀子花开得粗粗大大——“我就要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尽显幽默。他走遍老桥,踏满青水,养蜂人和捡枸杞的老夫妇都是他画卷中的主人公。

  记得他在开篇即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是啊,万物皆有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每每于夹缝中寻见花草,无论开得壮烈于否,总会惊叹一番美丽——其实也是在为生命的坚强喝彩。

  也曾询问过大人,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侍弄花草,便是杂草小虫也一根根拣走。不明所以,因为不谙世事。大人们往往予我几句敷衍。而在汪老的作品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月亮做的梨花、玫瑰香味葡萄、雪白的花生仁……即使身临纸外阅读时窗外的阳光四溢,纸页翻动间嘴边的微微弧度,又不时被汪老的幽默张开双唇。不经意间,也置身于夹杂烟火气的花室中。

  念念不忘的是湖边捡枸杞的老夫妇。不为配药,不因泡酒,只是为了消磨时光。穿着朴素,近水而行,仿佛时光停驻,世界只剩下你我的安稳。年至古稀,童心未泯,两人相依相伴的踏实温暖了我的心。爱就是如此简单而直白,轰轰烈烈奔波追逐的年纪已逝,你和人间一样值得。

  写学戏的郭庆春时京味儿浓厚。卖西瓜时瓜被军用卡车撞烂的场景,也折射出北京那时的政治面貌并不光明。他用“晚饭后的回忆”对郭庆春的一生进行描述,细腻又深刻,将郭庆春学戏的刻苦,买瓜的细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我感慨郭庆春与招弟两小无猜的纯真和殊途末路的无奈。

  与其说汪老是个作家,不如说他为“生活体验者”。书是食谱,书页是锅,承载的是北京大街小巷的小吃美食文化。一路走走停停,一边逛一边尝。享受着生活的烟火味之气和清净的氛围。有人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辞掉高薪工作四处奔游。多少人儿时的环游世界之梦在嘈杂中淡然消失,又有多少人矢志不渝,兑现了承诺呢?

  《人间草木》像是一本日记、一本手帐。烦恼的时候记得插上耳机,让热茶的浓烟肆意宣扬。当似乎身临其境时,有个可爱的“老顽童”笑着跟你说——

  “我门外的花开啦。来跟他们说说话吧。”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6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世间许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过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师经历的眼中最朴素、最遥远、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渊明心中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它非张岱心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与压鸟的喧嚷与清欢;它是落叶螃蟹蚂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朴与幽雅。他有一双炙热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无奇之处,洞见了生活最真实无暇的美好。领着我们,触摸人间草木虫鱼鸟兽的心跳!

  “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

  最爱《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师并非体验昆明雨的恬静幽雅,也并非经历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间烟火气。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叶一般浓绿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杨梅竟是如烧得炽红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看尽了外面繁华喧嚣的世界,却还是愿意与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绿。或许,更是淳朴、简单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实的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车的“东去!”“西去!”;胡同房子的旧房檁、断砖墙;街坊里道来杀一盘的棋友;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压鸟的鸟友;食物也不失扑鼻之香,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还有虾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赶得上北海白塔!

  “每个日子,都是诗意的成长。”

  《冬天》也是颇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冬天里,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为人间最平淡无奇的小事呢?

  这凡尘,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恋?不过人间草木香。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7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8

  笔尖流转,勾勒着华夏的符号。娓娓而来,人间的一草一木传出芳香。

  我们举头望天,看得到铺天盖地的雾霾沉寂了世界,却看不到飞鸟的奋力翱翔,闪烁它生命的光辉;我们穿过树下,看得到满地的枯黄阻碍行走,却看不到树叶燃烧着自己的身躯延续了树的枯荣;我们俯身低头,看得到让自己头破发麻的蚂蚁在脚下穿梭,却看不到它们正举着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原始劳动,只为挨过下一个严冬……

  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绝美的画面从眼前悄然划过,我们却不曾得知;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生命的赞歌在耳畔流转,我们却不为所动……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9

  简淡的笔墨描写世间百态的清欢,草木山川,花鸟虫鱼吐露世间的美好与灵动。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朴素中。独自一人,背靠绿水,面向青山,可谓是“人间之至味,清欢也”。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昆明的雨下下停停,似一位姑娘掀起她洁白的裙边,指端从发间掠过,使人舒适惬意。一张画,一首诗,体现昆明雨季使人动情之处。我虽没到过昆明,却也在汪曾祺的笔下看到了这座花香四溢,雨来人去的清城。游走在雨后昆明的小道间,仿佛置身于世外,在灵动与淡雅中,品味花香与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朴。

  “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平淡的手笔,耐人寻味的文章汪先生写的不是作品,她谈的是生活论的是生活中本该有的简单。他让我明白,人活着比的不是谁成功谁辉煌,比的是谁认真谁细心,只有认真体会世间百态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生活”。

  《人间草木》是一本适合闲人看的书,这里的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心无杂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韵味。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我读《人间草木》时的感觉就像是与一位“生活家”最真挚的交流。他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两个字:不俗。我们以一种普通人的姿态与超凡脱俗的人对话,不正是一件荣幸的事吗?

  从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从旧人旧事到风土人情,每一个细节都有让人痴醉的魅力。这本书中没有大道理,也没有多么宏大的题材,正是他的那份简单和汪先生独特的审美,让我对他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喜爱,让我在无数个午后的下午细细品读。

  还记得那只琥珀扇坠,那只记录了汪曾祺与奶奶许多回忆的扇坠。扇坠中的那只小黄蜂形态如生,让汪先生记忆深刻,再往后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虫多少缺失了些灵气。因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他们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无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说的那样: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能忘怀的还是清欢二字。

  清欢,是人间之至味。最美好,不过恬淡舒适,最惬意,不过《人间草木》。这本书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给我面对平淡生活的勇气,做一个食烟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让简单美好的大自然伴随我们,让这个炊烟袅袅世间成为生活的主打歌。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0

  与汪曾祺的相识,还是初中语文课上那篇《端午的鸭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高邮的双黄蛋念念不忘。而与《人间草木》的相识是偶然的,偶然读到汪曾祺在《泡茶馆》里引用的一首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于是去网上搜索汪曾祺的其他作品,由此遇见了《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的封面是很简单的,翻开即是汪老的亲笔水墨插画,看着亲切淡雅。这本书的序是汪老的儿子汪朗写的,序中提到汪老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私以为,这里的"人间送小温"不是雪中送炭,而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那样让人觉得温暖。就像他的文章,用极简的文字让我们觉得意蕴深长。有人说,读汪曾祺的文章不能太功利,同样是写一株草一朵花一块石头,都不能像他一样写的简练而不简单,朴素又温暖。

  《人间草木》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以及经历,有旧时的记忆,有怀念的师友更多的还是生活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明明是散文,却美的像诗,读起来是满满的幸福感。读到他笔下的茶花兰花桂花栀子花时,会忍不住想嗅上两口气;读到他写的萝卜野菜豆腐干丝鱼时,会忍不住咽口水。

  读到小英子和明子踩荸荠,会忍不住跟着笑。与其说喜欢汪曾祺笔下的文字,不如说是喜欢他这个人吧,他会用心准备食材,为家人朋友煮一锅菜。连他自己都说了,只要是可以吃的,他都会去尝试一下,而对于每一种食材都是讲究的,讲究怎么做才好吃,对于好吃的评判标准,他讲起来也是理直气壮。有人说他是美食家,的确,就算吃饱了,读到汪老谈吃食仍会觉得饿。

  汪老的文风相当轻松,读起来毫不费力,更多的是诙谐幽默。《葡萄月令》是他被打成"右派"是写的,当时他还在改造,但从文中并没有看到丝毫凄惨悲愤的情绪,有的只是感叹葡萄园的美、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带给我们的美,是偶然的、存在犄角旮旯的,他总能从这些细微之处发现美,努力发掘并表现出来,就像他自己说的"美,多少是要包含一点偶然的。"而这些美之中,是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的是温暖,就如同他这个人一般,一个"人间送小温"的人,他也一定是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汪老做到了。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1

  弃浮世繁华,饮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于品味生活,善于享受生活。或许是因为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过喧嚣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尘埃中慢慢沉寂下来,最后修养出一种平淡的品性。这种品性早已渗透进他的文字里,让他的作品读起来朴质简洁,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却能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人间草木》就继承了这种独特的气质。

  《人间草木》是他对生活的记录。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种新生儿一般的好奇眼光来品味它们,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那就能用“可爱”来形容了。“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这些都是真实的叙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挚的语言代替了华丽词语的堆砌。

  除了写花草,书中还有一些小故事。有闲来无事记录自己生活的,也有启发别人获得感悟的。汪老游遍山水,所以书中多游记,谓“行者无疆”。游记中又有小诗。小诗第一眼看上去并不令人惊艳,偏是多看几眼才能尝出其中的真味。“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山下鸡鸣相应答,林间鸟语自高低。芭蕉叶响知来雨,已觉清流涨小溪。”

  书中最后一章是写人。他的老师沈从文、他的朋友赵树理、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金岳霖。这是放在全书最末的怀念。毕竟,花草终究是花草,可以随时出去逛逛看看,但这些岁月却是确确实实地回不来了。这里收录了汪老对他们的评价和印象,还有记忆比较深刻的小事。想必无论是谁,拿笔坐在桌前回忆过往时,心头总会涌上一阵阵狂潮。可能是怀念,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悦,但最应该是百感交集。

  在这其中,汪曾祺对沈从文的怀念尤其强烈,连他平常爱吃的荤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记得清清楚楚。“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难以想象汪曾祺强忍心中苦痛,简简单单勾勒出葬礼情景时的压抑。这份感情谁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写人间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诗文的经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欢,看得人平静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怅然。”汪曾祺先生的语言朴实无华,但一字一句都发自肺腑。愿他在另一个地方,仍能够撇一身忙碌,赏人间草木。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2

  《人间草木》喜欢养蜂人这片,讲养蜂人的四川妻子,“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这朴实的浪漫,美啊。

  《跑警报》:汪曾祺很会讲故事,但是他更喜欢介绍风俗,大段风俗人情里串着人物故事,风土人情,习俗节日都细节描写详实,像民俗纪录片,有兴趣的人应该会看得很起劲,我不太行,看得累。介绍跑警报那里也不忘了提一笔吃喝跟跑惯了警报的联大学生借机约会谈恋爱的事实,防空洞里刻着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也太绝了,幽默是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汪曾祺是真的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随感:

  汪曾祺语言平实,比喻生动,极平实的语言叙事时表现力却极强,《黄油烙饼》里平淡普通的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苦生活,因饥荒慢慢死去,文字里并不见眼泪洒下,只是后来的某一天,拿起故去人留下的舍不得吃的黄油烙了饼,才悲从中来。《金岳霖先生》里金先生纪念林徽因,《陈小手》最后忽地一枪,都是不多写一字,近乎白描,叙事或情节急转直接落幕,给人情感震撼却格外深。

  看美食部分共感低些,到《豆腐》那里所幸先跳过了,看完后面又跳回来,到《手把肉》却一下子精神了,奶茶奶皮奶酪奶渣,杀羊烹羊吃羊,原来我不是食欲低,是偏食啊,作为西北人吃羊肉多,记忆都是鲜活的,看到拔丝羊尾饿到胃咕噜咕噜叫。好,真的好。我真香了。

  很喜欢《人间草木》,文字平实有温度,每当看到鼻子酸、笑出声时都会感慨汪曾祺有才,好的文字就该是这样的,没什么多余,但又含着千钧之力。看完这本文集后我也特别喜欢汪曾祺,诙谐达观的人真好,不顺不遇都沉淀成支撑内里的力量,是可爱可敬的人了。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3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4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5

  我有的时候特别感谢这些作家们。人这一生让人烦恼的事情太多,感情、事业、家庭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读这些文字让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

  《人间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大道理,没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是闲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读来让人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是不是在人来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丧失了发现爱与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与爱好?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恰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这般,心才会沉静、人才能安静,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飞奔,又能欣赏途中风景。

  真正的大家总是不去刻意的雕饰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实实在在的语言饱含深情,犹如与一位仙风道骨、阅历丰富、充满故事的老人在随意交谈。打动了我们的是真心诚意,是冷静与淡泊,无论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6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7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8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9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写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虫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虫子那段,他写道:“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哈哈,这只虫子真有趣。这样的虫子我也曾见过呢……

  记得那也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在楼下看虫子,那是一块热闹非凡的草坪,拨开草丛一看,那儿简直就是虫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绿如翡翠的蚂蚱,有全身乌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0

  《人间草木》这本书叙述,很散。但我认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书都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受。读上几页,你会感到十分的舒适,那是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以前似乎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这本书就像我们的另一双眼,带我们领略乐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胜古迹。又让我们洞悉了人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书读完,竟觉得意犹未尽。似一杯清茶,回味无穷。这本书不像漫画书,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而是一种淡淡的风味。读《人间草木》像是外出进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山,写了水,写了人,写了食物。又为何是人间之草木。

  记得有一句诗,是写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

  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有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间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如今的人间尚存许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间的馈赠,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误入世外桃源处,人间春风揽草木。走进自然,有的人会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的人却会感到乏味。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好的心灵。

  《人间草木》告诉我,人间草本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丛花,离自然近一点,眼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人间草木,是简单的,是无华的。走进自然吧!那时,你会像那轻盈的芳草,被春风吹拂,随风摇曳。高楼大厦的冰冷,无法阻挡我对人间草木的挚爱。人间的春风,总会拂照草木,吹进我的心中。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1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相关文章:

汪曾祺散文《人间草木》10-27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10-23

人间草木 汪曾祺08-26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3-15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600字10-20

汪曾祺散文草木春秋读后感600字10-26

汪曾祺《草木春秋》经典句子09-11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06-22

人间草木好词好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