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时间:2022-06-23 15:18:35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1、读课文第一段,理解“忽逢”一词的意思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2、读第二段。说说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3、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4、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5、辨“妻子”、“绝境”等词的古今义。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单指妻。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

  7、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8、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是否多余?

  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9、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10、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11、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与答案02-02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参考02-23

李白的诗:山中问答03-11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赏析08-17

李白《山中问答》译文及注释04-08

李白《山中问答》翻译赏析08-09

李白《山中问答》诗歌鉴赏03-16

搞笑问答幽默句子(精选80句)03-22

桃花源记10-19

李白诗词《山中问答》的诗意赏析03-12